陸黎萍
【摘? 要】音樂欣賞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分為純形式欣賞、形象化欣賞、情感化欣賞三種。教學評價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國家《音樂教學標準》對初中階段的音樂欣賞教學目標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然而,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評價的重點往往放在教師上,教師只重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拘泥于音樂形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應采取一些策略:要評價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思考與表達、教師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景、課后的學生反思與交流,教學評價的形式要多樣,為教學目標服務,并以激勵學生為主。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欣賞;教學評價
初中音樂欣賞的教學評價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教育理念為支撐,是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具體地反應初中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并為今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改進提供參考。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音樂欣賞水平的不足與進步,能增強學習的動力與信心,對音樂美育目標的實現有重要意義。
1.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的含義與現狀
1.1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的含義
音樂欣賞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分為純形式欣賞、形象化欣賞、情感化欣賞三種。純形式欣賞關注音樂的節(jié)奏、和聲、結構、旋律,適合音樂家、理論家;形象化欣賞借助文學和繪畫理解音樂,情感化欣賞關注音樂的情感,運用更加普遍。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組成教育科學研究,它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準,對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或局部作出價值判斷,遵循導向性、科學性、整體性、可操作性四個原則。教學評價的對象有學生也有教師、學校;方法包括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自評互評他評。
國家《音樂教學標準》對初中階段的音樂欣賞教學目標的要求是“提高音樂感受與評價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還將音樂欣賞能力細化到了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音樂體裁與形式、音樂風格流派這四個層面,對每個層面在初中音樂欣賞中的教學目標都給出了詳細標準。
1.2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現狀
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評價的重點往往放在教師上,導致有些音樂教師刻板教條地模仿優(yōu)秀教師的一切教學細節(jié),這對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并無益處。不僅如此,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評價重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忽視欣賞與審美,限制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內容,一些教師干脆拋棄了音樂欣賞教學,學生也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背概念,音樂欣賞課沒有用,最終抵觸音樂課。即便評價到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也拘泥于音樂形式,如聽辨曲式結構、樂器、樂曲名稱等,背離了音樂欣賞教學的初衷。
2.關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
2.1課前預習評價
新課程標準下,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意識是教學評價體系所考察的一項重點內容。因此,為了讓學生掌握自學音樂欣賞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音樂教師應對欣賞課前的預習給出要求、指導和評價。在音樂欣賞課前,教師可引導學生欣賞同一類型的音樂,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提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知識和問題導向的思維方法。
2.2課堂互動評價
音樂欣賞課上,思考、表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師生之間的互動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音樂欣賞應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聆聽、感受和思考,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見解,并以此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比如,音樂教師本著教學相長的態(tài)度,可以讓學生任意表達對音樂的理解,營造平等、和諧、生動的課堂氛圍。
2.3課堂情景評價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有自己的感知規(guī)律;作為一門學科,有自己的學科特點,即以聆聽作為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手段和教學評價的途徑。音樂欣賞課的情景創(chuàng)設,要融入日常教學活動,讓學生從感受音樂中描繪的情景和情緒開始欣賞音樂,而不是一開始就聽辨強弱和節(jié)拍。比如軍樂《歌唱祖國》的欣賞教學,教師應讓學生感受激昂的情感,并發(fā)揮聯想,描述康莊大道上齊整的步伐等情景。
2.4課后反思評價
音樂欣賞課結束后,學生已經欣賞了音樂,學習了一些音樂知識,但如果不相應地回頭思考,學生就會感到迷惘;相反,如果學生能反思課堂內容,就能加深印象,優(yōu)化學習效果。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欣賞課下課前,可以就本堂課內容留下幾個問題,或讓學生提出問題,誘發(fā)學生思考。下課后,教師應與學生保持聯系,了解學生思考的問題和思考的心得,給出反饋評價,并收集學生對上節(jié)音樂課教學的評價。
2.5評價方式多樣
《音樂評價標準》給出了多種評價方法,它們各有長短,應相互結合。
比如,定量測評能用數字呈現趨勢,定性述評能描述難以量化的內容,這在音樂欣賞中很多,如學生興趣、價值觀的培養(yǎng),強行定量測評只會導致教師教學的教條和學生學習的被動,背離音樂教學的美育初衷。因此,音樂欣賞教學評價應以述評為主,測評為輔。
又如,過程性與總結性評價,教師要在欣賞音樂時稍微引導學生的感受,在考試中評價學生的欣賞能力。設計考試題目時,要盡可能減少記憶性評價,如詞曲作者是誰;增加認知轉換評價,如聆聽作品后,選出作品所用的節(jié)拍、調式、副歌位置和曲風。
最后,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學生自評,能夠反思自身對音樂的感受、此前評價角度的疏漏,以求取更深刻的理解,看到自身的發(fā)展進步;學生互評,因為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有所差別,所以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比較彼此對音樂的評價,肯定各自的優(yōu)點,給出改進意見。
2.6服務教學目標
初中音樂欣賞的教學評價應服務于初中音樂欣賞的教學目標,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全面發(fā)展學生身心。初中音樂教師應當明白,學生是發(fā)展變化的,教學評價只是一個參考,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應根據學生當前的狀態(tài)來調整。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音樂欣賞的成長記錄袋,以學生的發(fā)展記錄為教學評價,讓學生、家長和教師都參與到音樂欣賞的教學評價中,見證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個性化成長歷程,從而達到美育的教學目標。
2.7以激勵學生為主
初中生有著得到尊重、肯定、賞識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上,教師要隨時用評價激勵初中生在音樂欣賞中的即時表現,幫助學生發(fā)展欣賞與表達能力。教師要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獨立體會音樂,并表達聆聽樂曲的感受。教師給評價時要仔細思考學生的想法,不要先論對錯;即便學生見解與音樂相去甚遠,也要以激勵為主,旁敲側擊地提示學生理解音樂大致含義,從而逐漸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欣賞的教學評價不能僅評價教師的教學過程或學生的記憶、演唱水平,而是要從課前、課堂到課后多個角度、以服務于音樂教學美育目標的多種方式來評價、激勵學生,這樣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有利于教師和學生隨時看到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進步與不足,可激起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青.以學生為中心的音樂教學評價探微——以音樂欣賞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22):209-210
[2]繆裴言.音樂課程實施:評價建議——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之十三[J].中國音樂教育,2003(05)
[3]沈熙春.關于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音樂天地,2013(04):18-20
[4]顧志成.探究音樂教學評價對其目標實現新路徑[J].藝術評鑒,2018(14):100-101+180
[5]鄭魏巍.趣味性音樂教學評價應用策略研究[J].音樂天地,2018(01):15-19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江蘇 蘇州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