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周禮》“故書”的性質(zhì)與兩漢之際的《周禮》學

      2020-02-25 12:58:49
      關鍵詞:本字鄭玄周禮

      丁 進

      (湖南大學 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鄭玄《周禮注》中多次出現(xiàn)了“故書作某”的提示。在稱引杜子春、鄭司農(nóng)觀點時,又經(jīng)常提示“書或作某”,偶然還稱說“今書作某”。這些故書、今書、書是什么性質(zhì)的著作?故書、今書問題不僅是《周禮》的版本學問題,還涉及到兩漢經(jīng)學問題,研究《周禮》學史也不能回避。對于《周禮》故書,段玉裁《周禮漢讀考》、程際盛《周禮故書考》、徐養(yǎng)原《周官故書考》、宋世犖《周禮故書疏證》、劉師培《周禮古注集疏》等均有探索,但故書、今書面貌依然未能獲得全面揭示。關于故書的實質(zhì)是什么,至今沒有人給出令人完全信服的解說;“今書”相對于“故書”到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也沒有學者予以全面描述。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總結成果基礎上對這些問題作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討論《周禮》故書性質(zhì)及其與兩漢《周禮》學問題,今書問題將另文討論。

      一、故書正本的性質(zhì)

      我們考察了鄭玄《周禮注》所說故書版本特征,發(fā)現(xiàn)故書與今書的差異基本上屬于??睂W問題。造成差異的原因主要有衍文、奪文、異文、乙文、訛文、通假六種情況,以通假最多,訛文為次。在不包括《考工記》的《周禮》五官故書170 余字中,除去部分同字重復,得163 例。

      故書衍文有一處?!肚锕佟ば蟹颉氛f“使則介之”。故書“使”作“夷使”,即在“使”之前衍“夷”字。

      故書奪文二處?!兜毓佟ぷ鍘煛酚校骸白鍘煾髡破渥逯淞钫?,月吉則屬民而讀邦法?!惫蕰虮咀鳎骸白鍘煾髡破渥逯淞睿录獎t屬民而讀邦法。”這個或本“戒令政事”脫“事”字?!短旃佟ぞ普酚校骸胺餐踔囡嬀乒财溆嫞普钪??!惫蕰熬普钪弊鳌罢钪?,脫一“酒”字。

      故書異文四處,“異文”相當于故書使用了可替換的同義詞。《夏官·稾人》“試其弓弩”,故書“試”為“考”;《春官·男巫》職文有“與祝前”,故書“前”為“先”;《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故書“中失”為“得失”;《小司徒》職文“乃分地域”,故書“域”為“邦”。

      故書乙文二處?!短旃佟ぞ艐濉氛f:“凡祭祀贊玉齍,贊后薦徹豆籩?!惫蕰浴岸够e”為“籩豆”;《地官·閭胥》說:“凡事掌其比觵撻罰之事?!惫蕰坝y撻罰之事”作“觵撻之罰事”。

      故書訛誤四十四處。其中以字形相近或讀音相近而誤,如“互”訛為“巨”,“慮”訛為“憲”,“軓”訛為“范”,“椹”訛為“鞎”,“更續(xù)”訛為“受讀”,“總”訛為“?”,“弭”訛為“攝”,“骴”訛作“脊”,“毀”訛為“垣”,“箭”訛為“晉”,“軷”訛作“罰”,“茢”訛為“滅”,“午”訛為“五”,“鴈”訛為“鶉”等。

      故書使用通假字一百一十處。如“賻”作“傅”,“協(xié)辭”作“葉詞”,“嬪”作“頻”,“祼”作“果”,“橭”作“梓”,“炮”作“泡”,“蜃”作“晨”,“蠧”作“櫜”,“萌”作“甍”,“貶”作“窆”,“判”作“辨”,“別”作“辯”,“朋”作“傰”等。

      由以上分析可知,故書版本文字??辈痪瑫r有訛誤、衍文、奪文;通假字也很多,不利于西漢普通讀者閱讀,可見故書是未經(jīng)高手??钡谋咀?。

      二、故書或本的性質(zhì)

      鄭玄《周禮注》有十一處提到“故書某或作某”,一共涉及十四個字。由此可見《周禮》故書存在或本。由于河間獻王獲得的《古文周官》只有一部,故書存在或本,說明《周禮》故書不是對河間獻王所得《古文周官》的稱呼,而是一個具有典型特征的《周禮》版本系統(tǒng)的稱呼。我們發(fā)現(xiàn)故書或本與今書之字主要有正字與誤字、本字與通假字、本原字與區(qū)別字三種關系。通常情況下,故書或本為誤字,今書為正字;故書或本為通假字,今書則為本字;故書或本為本字,今書為區(qū)別字;或者倒過來,故書為區(qū)別字,今書為本原字。

      故書或本為誤字的,例如《天官·醢人》有“箈菹鴈醢”,鄭玄注說:“故書鴈或為鶉?!币抛哟赫f:“當為鴈?!盵1]674-675故書“鶉”顯系“雁”之誤字。再如《考工記》“弓人為弓”一節(jié)有“強者在內(nèi)而摩其筋”,故書“筋”或作“薊”。鄭司農(nóng)說:“當為筋?!盵1]935故書或本“薊”當為“筋”的誤字。

      故書或本為本原字或區(qū)別字的,如《地官·大司徒》職文有“十二教”,其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编嵭ⅲ骸肮蕰鴥x或為義。杜子春讀為儀,謂九儀?!盵1]703故書或本“義”是本原字,“儀”是區(qū)別字。西周金文無“儀”字,有關意義都用“義”字承擔。例如麥方尊銘(集成06015)“用恭義寧侯”、叔向父禹簋銘(集成04242)“恭明德、稟威義”、虢叔旅鐘銘(集成00238)“旅敢肇帥型皇考威義”等。猶如《春官·占夢》說:“遂令始難驅(qū)疫。”鄭玄注說:“故書難或為儺?!盵1]808古無儺戲之儺,用難字承擔儺字字義。后造區(qū)別字儺,難、儺得以各司其職。此處故書正本用本原字,故書或本用區(qū)別字,今書同故書正本,用本原字,這是漢代今文的一種“返古”現(xiàn)象?!秲x禮》就有“纁”今文作“熏”,“攝”今文為“聶”,“豫”今文為“序”等。

      故書或本為假借字的,數(shù)量最多?!兜毓佟ぽd師》說:“以廛里任國中之地,以場圃任園地,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遠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编嵭⒄f:“故書廛或作壇,郊或為蒿,稍或作削?!盵1]728故書或本“壇”是假借字,“廛”是本字;故書或本“蒿”是假借字,“郊”是本字;故書“削”為假借字,“稍”為本字。故書或本“蒿”字用法相當古老,西周初期《德方鼎銘》有:“唯三月,王在成周,誕珷福自蒿?!盵2]26說的是分賜郊祀大典中武王的祭肉情況,以“蒿”假借為“郊”。《春官·典同》說:“凡聲,髙聲??!惫蕰?或作硍。?、硍音形接近而通假?!洞汗佟そ碥嚒氛f:“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鄭玄注說:“故書鈴或作軨?!倍抛哟赫f:“當為鈴?!盵1]825《考工記》“廬人為廬器”一節(jié)說:“凡兵,句兵欲無彈,刺兵欲無蜎。”鄭玄注說:“故書彈或作但,蜎或作絹?!盵1]926

      故書正本與或本有時具有相對性。杜子春以為或本,在鄭玄看來卻是正本。例如《春官·鬯人》職文說:“廟用修。凡山川四方用蜃。凡祼事用槪。凡疈事用散?!编嵭⒄f:“故書蜃或為謨?!笨梢娻嵭宰髦?yōu)楣蕰虮?。而杜子春卻說:“謨當為蜃。書亦或為蜃。蜃,水中蜃也?!盵1]771杜子春時代,作謨的為主流版本,作蜃字的為或本。由于杜子春不使用“故書”這個概念,此處“書或為”之書即鄭玄所稱故書,“謨”當為誤字,“蜃”為正字。鄭玄所見今書采用了杜子春所見或本的??背晒S纱丝梢娫趦蓾h之際,一種故書是正本還是或本取決于研究者的學術取舍,研究者取其一種,另外的故書就是或本。

      從以上分析可知,故書或本的主要特征是比較粗糙。從版本學角度看,故書或本存在誤字,通假字多,有些地方本原字、區(qū)別字不分??梢姽蕰虮九c故書正本一樣,也是??辈痪谋咀印?/p>

      三、故書屬于古文系統(tǒng)

      《周禮》只有古文經(jīng),沒有今文經(jīng),這是經(jīng)學史上的定論。因此鄭玄注《周禮》稱故書、今書而不稱今文、古文?!吨芏Y》故書母本是民間獻本,這個本子河間獻王有可能自己留下來,按照原樣子抄了仿古文本獻給西漢朝廷。或者相反,河間獻王獻給朝廷的是真古文本,自己留下來的是仿古文本。古文本既然有或本,這個或本也當為仿古文本。此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河間獻王用隸書抄寫真古文本,字體是隸書體,文字構造是古文的,這就是所謂的“隸古定”本。鄭玄等既然能夠區(qū)別故書、今書,那么,故書的基本特征應當是明確的,字的形體結構應當一目了然。鄭玄《周禮注》中引用“古文”有九處,“古書”二處,這些“古文”“古書”與故書有什么關系?我們就從這個問題入手,開始故書特征的探尋。

      (一)鄭玄注所說“古書”泛指先秦其他典籍

      《天官·大宰》“八法”之三為“官聯(lián)”。鄭玄注說:“‘聯(lián)’讀為‘連’。古書‘連’作‘聯(lián)’。聯(lián)謂連事通職相佐助也?!睂τ谧⒅械摹肮艜保斡癫谜f:“漢以后連貫字皆用‘連’不用‘聯(lián)’,故鄭司農(nóng)以今字易古字而又明之曰‘周秦古字連皆用聯(lián)’。”[3]1實則此處“古書”泛指包括《周禮》故書在內(nèi)的先秦古書。

      《春官·占夢》說:“乃舍萌于四方以贈惡夢?!编嵭⒄f:“玄謂‘舍’讀為‘釋’,‘舍萌’猶‘釋采’也,古書‘釋菜’、‘釋奠’多作‘舍’字?!盵1]808此處“古書”也泛指包括《周禮》故書在內(nèi)的先秦古籍。

      以上兩例“古書”與鄭玄注稱引的“故書”不是同一個概念。故書特指《周禮》故書;古書泛指包括《周禮》故書在內(nèi)的先秦典籍。

      (二)鄭玄注所說“古文”泛指先秦其他典籍

      《春官·小宗伯》說:“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编嵭⒄f:“故書位作立,鄭司農(nóng)云‘立讀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jīng)》公即位為公即立?!盵1]766根據(jù)鄭司農(nóng)的考證,《周官》“故書”中的“位”字作“立”,與古文《春秋經(jīng)》中“位”作“立”一致。鄭司農(nóng)說已經(jīng)被今天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銅器銘文所證實,即“立”是“位”的本字,“位”是“立”的后起字。鄭玄所說的故書與鄭司農(nóng)所說的古文《春秋經(jīng)》在這個字的結構上是相同的,此處“古文”即特指《古文春秋》經(jīng)。

      《考工記》“?氏為量”,鄭玄注說:“?,古文或作歷?!盵1]916由于《考工記》非《周禮·冬官》,此處的“古文”或指《考工記》的古文版本,但絕不是《周禮》故書版本,我們因此將此處“古文”也歸入泛指其他典籍一類。

      (三)鄭玄注所說“古文”同于“故書”

      《春官·小史》說:“大祭祀讀禮灋,史以書敘昭穆之俎簋。”鄭玄注說:“故書簋或為幾。鄭司農(nóng)云‘幾讀為軌,書亦或為簋,古文也?!盵1]818根據(jù)段玉裁的考證,今本“幾”字為“九”字之誤,鄭玄注當為:“故書簋或為九。鄭司農(nóng)云‘九讀為軌?!盵3]52鄭玄所見“故書”有作“簋”的,也有作“九”的,鄭司農(nóng)認為,讀“軌”的“九”是“簋”字的“古文”形式,而鄭玄注說“故書簋或作九”,那么作“九”的是故書或本,作簋的是故書正本,故書有作“簋”的,有作“九”的,作“九”的采用的是古文寫法。

      《天官·庖人》說:“共喪紀之庶羞,賓客之禽獻?!编嵭⒄f:“禽獻,獻禽于賓客。獻,古文為獸,杜子春云‘當為獻’。”[1]661此處鄭玄所說的“古文為獸”是泛指漢代古文獻都作“獸”還是特指《周禮》此處經(jīng)文的古文版本作“獸”呢?顯然此處是特指。漢代古文《尚書》獻字多次使用,也沒有將“獻”寫作“獸”字的。例如《益稷》的“萬邦黎獻”、《微子》的“人自獻于先王”、《洛誥》“以圖及獻卜”“其大惇典殷獻民居”中的“獻”字,歷代學者都無人提出古文作“獸”的。其次,鄭玄引杜子春說,顯然是針對經(jīng)文此處文字差異的,更證明鄭玄此處不是泛指,而是特指。由于《周禮》沒有今文版本,鄭玄所說的古文一定是相對于“今書”說的,此處的古文相當于故書??梢姟敖駮薄吨芄佟纷鳌矮I”,故書《周官》作“獸”,杜子春和鄭玄從今文,今文本比古文本優(yōu)。

      《春官·保章氏》說:“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编嵭⒄f:“志,古文識。識,記也。”[1]661意思是古文“識”作“志”。鄭玄底本作“志”,由于《周禮》的來源只有古文本一種,這里我們還不能判斷今書作什么,但故書此處作“志”是可以肯定的。可見鄭玄從古文本“志”。

      以上三例中,“古文”即指稱《周禮》故書。

      (四)鄭玄注所說“故書”即古文

      《考工記》“玉人之事”說:“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黃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繅。”鄭玄注說:“勺,故書或作約。”又說:“衡,古文橫,假借字也。衡謂勺徑也。”[1]923這一例涉及到兩個字,一個是“勺”,一個是“衡”。勺字,從“勺,故書或作約”可知,故書正本作勺,或本作約,經(jīng)文傳世通行本、鄭玄底本并作勺。衡字,“衡,古文橫”不是說漢代所見古文本橫字都作衡字,而是特指此處文字版本差異。經(jīng)文傳世通行本、鄭玄底本采用古文假借字“衡”字。

      《考工記》“弓人為弓”說:“豐肉而短寛緩以荼?!编嵭⒄f:“荼,古文舒,假借字。”[1]P936-937經(jīng)文傳世本、故書、鄭玄底本均從古文作荼。

      《考工記》“矢人”職文說:“以其笴厚為之羽深?!编嵭⒄f:“笴讀為槀,謂矢干,古文假借字。”[1]924鄭玄以為“笴”是“槀”的古文假借字,傳世本、鄭玄底本并作“笴”。

      以上四例中,古文并不特指《周禮》故書,而是指與漢隸相對的一般古文,即先秦六國文字。這四例再次證明《周禮》故書屬于古文系統(tǒng)。

      四、周禮故書的版本特征

      分析了以上九例“古文”,我們還可以利用鄭玄《天官·夏采注》做一個比較?!断牟伞方?jīng)文說:“夏采掌大喪以冕服復于大祖,以乘車建綏復于四郊?!编嵭⒄f:

      鄭玄用“故書”稱呼《士冠禮》和《玉藻》將“緌”寫作“綏”的那個版本?!妒抗诙Y》是《儀禮》中的一篇,《玉藻》是《禮記》中的一篇?!秲x禮》有孔壁古文本,《禮記》大多采自《禮古文記》一百三十一篇。鄭玄此處稱呼《士冠禮》和《玉藻》,即用“故書”稱呼古文《儀禮》和《禮記》。鄭玄既然用“故書”稱呼《儀禮》和《禮記》的古文版本,那么“故書”與“古文”這兩個概念在鄭玄看來是互通的?!肮蕰笔前凑蘸娱g獻王所發(fā)現(xiàn)的先秦舊書《周官》抄錄的,并盡可能保持了舊書中單個文字的先秦結構寫法,因而其中不少字的寫法與兩漢人所見“古文”一致,鄭玄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字的古文寫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周禮》故書屬于古文傳本系統(tǒng),保留了《周禮》先秦至秦漢之際版本中的主要文字特征;除了河間獻王發(fā)現(xiàn)的那個本子外,其余故書都是以這個先秦古文本為底本的抄本;這些抄本除了用古文字體外,不排除也有用隸書抄寫的本子。這些本子除了字體不同于先秦古文之外,字的結構、筆畫與古文本大體上一致,因而讀者一眼就能辨別出它們屬于古文系統(tǒng)。這種情況有點類似于今天用出版物,盡管有宋體、楷體、隸體之分,但繁體字與簡體字還是能輕易辨別出來。

      “故書”比較多地采用了古文文字,鄭玄有時候?qū)⒐蕰苯右暈楣盼模f明“故書”與古文關系密切。這是因為“故書”的源頭就是河間獻王所發(fā)現(xiàn)的先秦《古文周禮》。

      鄭玄注引用了大量的“故書”,以及“故書”的或本,說明“故書”不止一種。這種情況說明,故書在傳抄過程中也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能讓學者很容易辨別出他們的版本特征。故書存在大量的通假字、誤字,這就是故書的版本特征之一。故書及其或本保存了這些誤字、通假字。其中一部分通假字實際上是先秦古文的寫法。由此可見,故書系統(tǒng)遵循的規(guī)則就是在傳抄中保持這些誤字、通假字的舊貌。

      鄭司農(nóng)與“故書”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他對故書的??闭砩?。大部分場合下,他還是與杜子春一樣,稱 “故書”為“書”,只是偶爾稱“故書”而已。這種現(xiàn)象說明在鄭司農(nóng)時代,河間獻王古文《周官》的傳抄本占絕對優(yōu)勢,凡稱“書”即為該版本系統(tǒng)的傳本;“今書”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影響遠遠不及“故書”。

      由此可見《周禮》“故書”問題并不復雜,主要屬于版本學問題,造成版本問題的最終原因是??眴栴}?!吨芏Y》“故書”是在文字結構上保持了河間獻王所發(fā)現(xiàn)的古文《周禮》寫法的傳抄本,存在大量的通假、訛誤以及衍文、脫文、倒文。《周禮》“故書”根本特征是基本保持西漢前期河間獻王古文《周官》原貌,《周禮》“故書”與今書問題不涉及古文經(jīng)學與今文經(jīng)學問題。

      五、兩漢之際的《周禮》學:從杜子春到鄭司農(nóng)

      杜子春沒有直接稱引“故書”,所引《周禮》或本只稱“書”,可見到杜子春為止之,《周禮》學仍然屬于“故書”系統(tǒng)的《周禮》學,杜子春的研究建立在河間獻王所獲《古文周官》基礎上。杜子春是東漢《周禮》學的奠基者,他開創(chuàng)了以???、訓詁、名物制度解說為基礎的《周禮》傳注學研究范式,奠定了漢晉《周禮》傳注學的基礎。(1)到了鄭司農(nóng)推出研究成果的時候,《周禮》學研究出現(xiàn)了變化,那就是《周禮》“今書”的興起。鄭玄《周禮注》引鄭司農(nóng)說多達七百余條,其中涉及到故書的只有十條,直接稱引的有四條。鄭司農(nóng)既然稱引“故書”而不稱“今書”,那么鄭司農(nóng)的《周禮》研究就已經(jīng)以“今書”為基礎。由此可見《周禮》“今書”最初的版本產(chǎn)生于兩漢之際,確切地說產(chǎn)生于杜子春作《周官注》之后;到鄭司農(nóng)撰寫《周官解詁》時候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因而兩漢之際《周禮》學發(fā)生的一個重要事件就是《周禮》“今書”初版的形成。我們以下從鄭司農(nóng)對于“故書”的三種處理法看鄭司農(nóng)的《周禮》學。

      (一)鄭司農(nóng)引“故書”而不從

      《地官》序官有“泉府”一職。鄭玄注引鄭司農(nóng)說:“故書泉或作錢?!盵1]699可見鄭司農(nóng)不認可故書或本“錢”字。

      《地官·鄉(xiāng)大夫》有“退而以鄉(xiāng)射之禮五物詢眾庶”,第五為“興舞”。鄭玄注引鄭司農(nóng)說:“故書舞為無。”[1]716可見鄭司農(nóng)不認可故書以“無”為“舞”。

      《地官》序官有饎人。鄭玄注引鄭司農(nóng)說:“饎人,主炊官也。《特牲饋食禮》曰:‘主婦視饎爨?!蕰勛??!盵1]701鄭司農(nóng)不采用“”字。

      《春官·大宗伯》有“以實柴祀日月星辰”,鄭玄注引鄭司農(nóng)說:“實柴,實牛柴上也。故書實柴或為賓柴。”[1]757鄭司農(nóng)不采用故書或本以“賓”字替代“實”字。

      以上四條鄭司農(nóng)都提到了故書某字如何,但他的底本以及解釋都不從故書。其中“興舞”作“興無”、“實柴”作“賓柴”顯然錯誤。鄭司農(nóng)不從故書,而徐養(yǎng)原說“凡杜子春、鄭大夫、鄭司農(nóng)所據(jù)之本,并是故書”,顯然與此不合。

      (二)鄭司農(nóng)不直引“故書”而暗從“故書”

      《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其二為“嬪貢”。鄭玄注說:“嬪,故書作賓?!庇忠嵥巨r(nóng)說:“賓貢,皮帛之屬?!盵1]648鄭司農(nóng)從故書直接作“賓”,周禮接待使節(jié)有儐物,鄭司農(nóng)當以為該字即“儐物”的賓,先秦無儐字,故作“賓”。

      《天官·掌舍》說:“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設梐枑再重?!编嵭⒄f:“故書枑為柜?!庇终f:“杜子春讀為梐枑,梐枑謂行馬。”又引鄭司農(nóng)說:“梐,榱梐也。柜,受居溜水涑槖者也。”[1]676鄭司農(nóng)不從杜子春說,直接認同了故書,以為當作“柜”,為貯存水的水器。

      類似的情況還有四條,分別是《地官·司市》“辟布者”,故書“辟”為“辭”,鄭司農(nóng)從辭[1]734?!肚锕佟に緹@氏》“共墳燭”,故書墳為蕡,鄭司農(nóng)從蕡[1]885。《考工記·辀人》有“利準則久”,故書“準”作“水”,鄭司農(nóng)從水[1]914?!犊脊び洝?氏》有“以涚水漚其絲”,故書“涚”作“湄”,鄭司農(nóng)從湄[1]919。然而鄭司農(nóng)所認同的故書六條反而不如今書合理。

      (三)鄭司農(nóng)還原“故書”通假字本字

      鄭司農(nóng)??薄吨芄佟?,對東漢讀者不習慣的通假字以本字還原。例如《天官·小宰》有“以官府之八成經(jīng)邦治”,其第四成是“聽稱責以傅別”。鄭玄注說:“傅別,故書作‘傅辨’,鄭大夫讀為‘符別’,杜子春讀為‘傅別’。”所引鄭司農(nóng)說是:“傅別,謂券書也,聽訟責者以券書決之。傅,傅著約束于文書。別,別為兩,兩家各得一也?!盵1]654傅別,鄭大夫讀“符別”,杜子春讀“傅別”,鄭司農(nóng)從杜子春讀。鄭大夫與杜子春同從劉歆學古文,但見解不同。鄭大夫破“傅”為“符”,以為符節(jié),符節(jié)為憑證,不失為一說。鄭司農(nóng)不從自己的父親學說,從自己老師的看法,當認為杜子春說更合理。以本字替換通假字便于《周禮》在漢代的傳播,不從“故書”是因為“故書”用字有誤或不盡合理。從鄭司農(nóng)對故書的處理可見,故書的質(zhì)量比較成問題,杜子春、鄭司農(nóng)耗費精力于《周禮》的??笔怯性虻摹?/p>

      從鄭司農(nóng)對《周禮》故書以上三類處理方法看,“故書”不是鄭司農(nóng)研究《周禮》的底本,他已經(jīng)用“今書”作為底本。兩漢之際《周禮》學的這個重要變化具有重要的經(jīng)學史意義:《周禮》研究為順應當代讀者的需要出現(xiàn)了最初的“今書”版本,鄭司農(nóng)等東漢學者已經(jīng)采用“今書”本進行《周禮》學研究。除了時代的需要,《周禮》“今書”的出現(xiàn)也是《周禮》學本身發(fā)展的結果。由于杜子春對于《周禮》“故書”??背晒滞怀觯屛斩抛哟撼晒摹敖駮碧娲e訛頗多的“故書”具備了相對成熟的文獻學條件?!吨芏Y》學研究的這個變化,之前的經(jīng)學史研究沒有予以關注。

      六、余論:周禮故書問題研究的檢討

      鄭玄在《周禮注》中自己稱引《周禮》版本,往往稱說“故書”如何,所稱引“故書”就有220多條。例如《天官·大宰》“九貢”之二為“嬪貢”。鄭玄注說:“嬪,故書作賓?!睂τ谶@個“故書”,賈公彥提出著名的故書、今書即古文、今文說:

      言“故書”者,鄭注《周禮》時有數(shù)本,劉向未校之前,或在山巖石室,有古文;考校后為今文。[4]648

      依照賈公彥此說,鄭玄《周禮注》稱引的故書就是未經(jīng)劉向??钡摹吨芏Y》古文本,這個古文本傳到了鄭玄作《周禮注》的時代。然而問題是河間獻王所獲古文《周禮》經(jīng)過西漢末年戰(zhàn)火,未必能傳到鄭玄時代;同時以劉向??睍疄闃顺邅韯澐止盼?、今文,將問題簡單化了。從鄭玄注稱引187條“杜子春云”看,杜子春尚未提出故書與今書問題,鄭司農(nóng)偶有提及。稱引故書最多的是鄭玄。根據(jù)我們的研究,《周禮》“今書”還吸收了杜子春、鄭司農(nóng)的??背晒o@然,《周禮》的故書、今書問題發(fā)生在杜子春之后,與劉向沒有關系,賈公彥說與事實不符。

      清人徐養(yǎng)原對故書的特征作了探討,提出“故書、今書即舊本、新本說”:

      《周禮》有故書、今書之別?!妒琛分^劉向未校以前為古文,既校以后為今文,非也。以鄭注考之,凡杜子春、鄭大夫、鄭司農(nóng)所據(jù)之本,并是故書。故書、今書,猶言舊本、新本耳?!吨芏Y》乃古文之學,何今文之有?劉向校書未卒業(yè),子歆續(xù)成之?!吨芏Y》蓋歆所校,杜子春、鄭大夫親從歆問,而并據(jù)故書作注,則故書乃校后之本也?!鄂叭恕纷⒃疲骸肮蕰慊驗轾嚒!薄多l(xiāng)師》注云:”今書多為屯。”是故書、今書皆非一本。然子春等于經(jīng)文但正其讀,不易其字;今書竟改之。[5]113

      徐養(yǎng)原發(fā)現(xiàn)今書最重要的特征是今書改字,故書不改字。這是故書與今書區(qū)別的關鍵線索,他本當可以沿著這條線索深入探究故書與今書的區(qū)別,但他提出的“舊本新本說”不是建立在自己新發(fā)現(xiàn)基礎上;同時他將古文經(jīng)學和今文經(jīng)學等同于古文、今文,也是錯誤的。今文經(jīng)學也采用故書,例如大、小戴的禮經(jīng)學采用《禮》古文經(jīng)和記。徐養(yǎng)原此段還包含另一說,認為故書是劉歆所??钡谋咀?,也無證據(jù)。同時他也沒有說明今書是怎么來的,與故書的關系如何。新本、舊本說不能解釋為什么杜子春不稱故書、鄭玄注《周禮》才大量使用“故書”這一現(xiàn)象。

      段玉裁針對賈公彥說,提出自己的看法:

      《周禮》以出于山巖屋壁、入于秘府者為故書。然則鄭君時所傳為今書也。今書往往與故書不同,如今作嬪,故作賓是也。就故書中亦復互異,今書亦然。蓋說者既殊,而轉寫乖異矣。鄭君所見故書,非真秘府所藏也,亦轉寫之本,目為秘府之本耳。[3]2

      段玉裁發(fā)現(xiàn)了《周禮》“故書”與“今書”三個重要現(xiàn)象:一是“今書”與“故書”在文字上往往不同;二是“故書”與“故書”之間、“今書”與“今書”之間也互有差異;三是“故書”不是真的秘府本,只是“目為秘府本”,“故書”不是河間獻王原本,是傳寫本。不過段玉裁并沒有予以深入探索,“目為秘府本”的傳寫本與真正的秘府本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這些傳寫本為什么要被鄭玄稱為“故書”呢?今書又是怎么來的?它們與秘府本、以及秘府轉寫本又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這些問題段玉裁也沒有作進一步分析。

      臺灣學者李云光從字形和字體角度提出新說,以為故書是從秘府本抄出,盡可能保持原字的寫法,類似于“隸古定”,這是很有見底的觀點。他認為鄭玄所說故書,鄭玄沒有親見,只是轉述杜子春、二鄭的舊注[6]26-27。事實上,杜子春沒有使用“故書”“今書”這樣的稱呼;只有鄭司農(nóng)偶爾稱引故書,因而“故書鄭玄轉述說”沒有獲得文獻支持。

      金春峰注意到秦簡已使用隸書的事實。他對古文提出兩個劃分類型。第一個類型是秦昭王以前(公元前306年)書寫的經(jīng)書,那時隸書尚未使用,所用字體為大篆或六國古文字,是古文。第二個類型是在秦昭王到秦始皇統(tǒng)一前后,隸書流行,大篆、小篆并用,通行的仍然是秦文字,仍然屬于古文,或古文、今文過度狀態(tài)。只有到漢代,全部用隸書寫定的書才是真正的今文。他認為《周官》屬于第二類,因而杜子春稱之為“故書”而非“古文”。一些保留在“故書”中的先秦文字和用語按照“漢代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與流通方便”要求加以改寫,就成了“今書”,而“故書”則原封未動[7]64-74。這個看法比從前的學者所說更具體化,很接近真相。不過說“今書”是“按照漢代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與流通方便要求加以改寫”則過于籠統(tǒng),有夸大故書、今書的區(qū)別之嫌,因《周禮》今書除了字體的區(qū)別外,在內(nèi)容上只吸收了對《周禮》故書部分校勘成果;對于他所聲稱的“今書”在“用語”層面對“故書”進行了改造,我們后面的研究不支持這個說法。根據(jù)我們的統(tǒng)計,《周禮》“今書”對“故書”的改動220 處,其中通假字改回本字(2)以及糾正文字抄寫錯誤這兩項占全部改動的95%以上。

      從賈公彥到金春峰,學者們的研究一步一步接近真相,到最后只剩下一張紙沒有點破,本文所做的就是點破這張紙的工作。

      注釋:

      (1)我們相關研究成果已經(jīng)發(fā)表3 篇,見丁進、楊化坤《杜子春<周禮>訓詁范式探析》,《安慶師范大學學報》2018年第1 期;丁進、楊化坤《<周禮>學的奠基:杜子春的<周禮>學管窺》,《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第3 期;丁進、楊化坤《杜子春<周禮>校勘學的特點》,《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第8 期。

      (2)這里籠統(tǒng)使用了通假字說法。先秦字少,許多字身兼多個職能。后世為便于閱讀需要,再造新字分擔原字的職能,是為本字與區(qū)別字,或本源字與后起字。嚴格說區(qū)別字之于本字不是通假字關系。

      猜你喜歡
      本字鄭玄周禮
      玄機
      張滿菊 周禮平作品選
      當代文壇(2021年5期)2021-08-30 09:35:55
      從官場到書房
      領導文萃(2021年10期)2021-06-02 06:57:20
      周禮與儒學的機理
      當代陜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16
      鄭玄“文王受命”問題考論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36
      鄭玄:做官不如讀書
      百家講壇(2019年2期)2019-07-18 13:56:04
      通假字
      環(huán)縣方言本字舉例考釋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釋
      《周禮》大宰九式研究
      古代文明(2016年2期)2016-04-26 07:14:47
      崇仁县| 义乌市| 前郭尔| 余姚市| 江孜县| 华蓥市| 博野县| 吴忠市| 福建省| 葫芦岛市| 雷波县| 莲花县| 台山市| 两当县| 西青区| 北安市| 九江县| 廉江市| 云和县| 龙口市| 威海市| 襄樊市| 汶上县| 龙江县| 新民市| 科技| 延长县| 永顺县| 峡江县| 庆元县| 四平市| 顺义区| 怀宁县| 深州市| 兴仁县| 都匀市| 东兰县| 启东市| 镇安县| 宿州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