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迅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新課改的思想,積極將生活化的案例、趣味生活實驗等融入到化學教學中,促進高中化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是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基本目標。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了“生活教育”的觀點。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對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提升均有重要的意義。化學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化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在化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有助于抽象的化學知識直觀而具體,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要積極改革變過去機械、題海戰(zhàn)術式的教育模式,積極通過生活化的化學教學模式,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生活化教育模式構建的價值
(一)有利于學生理解深奧的化學知識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的學科,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同時,化學反應、化學方程式較多,給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忽視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而習慣于通過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開展化學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構建,有助于降低化學知識的難度,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輕松,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
(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探索化學科學知識的欲望
新時期的教育,不應當是培養(yǎng)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探究意識等,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和爆發(fā)力,為國家儲備大量優(yōu)秀的人才?;瘜W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的生活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教師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探索化學知識的欲望,是發(fā)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欲望,同時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例如,教師在講解“乙醇”的相關知識時,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絕大部分商品都有保質期,可為什么白酒卻存放的時間越久越香醇呢?”為了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很多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積極查閱資料分析乙醇的化學性質,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現代教育應當重視對學生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靈活地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和傳統(tǒng)的理論化的化學教育模式相比,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實踐意識,并積極主動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指導生活實踐,促使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的對策
(一)生活案例導入新課,激發(fā)探索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效率。那么,如何優(yōu)化課堂導入形式呢?一般情況下,很多教師習慣于通過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導入新知識,這種常規(guī)化的導入形式,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卻難以取得最佳的導入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的需要,通過生活案例導入新課,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探索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有關“PH”的知識時,結合與“PH”息息相關的“酸雨”現象進行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們生活中會有一種雨叫做酸雨呢?酸雨是怎么產生的?酸雨對人們的生活會帶來哪些不良的影響?我們的生活中,又該怎樣規(guī)避酸雨呢?”提出一系列與生活有關的問題,引發(fā)了學生思考和討論,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二)開展生活趣味化學實驗,提高學習效率
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學科。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化學實驗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筆者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會結合一些趣味化學實驗的開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硝酸鉀的性質時,通過“小木炭跳舞”的趣味小實驗開展,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其中的原理,有助于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
(三)布置生活化的課后實踐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案例,高中化學教師還可以通過實踐性的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提高自身的應用和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生石灰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探索“石灰煮雞蛋”的原理。這種生活化的實踐作業(yè),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整合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積極構建生活化的化學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吉平.課堂教學整合下的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142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所謂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