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娟 王睿智
摘 ?要:由于我國教育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對于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村學生而言,學校距離家庭比較遠,越來越多的寄宿制小學不斷出現(xiàn)。但是寄宿制小學在教學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影響。本文與實際個案進行分析,加強對農(nóng)村寄宿制學生管理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索,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問題學生;個案分析
【中圖分類號】G 622.0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3-0009-01
我校作為農(nóng)村小學,學生生源包括周邊的村子。一直以來學校非常重視對學生身體健康的管理,盡可能的保證學生可以健康的生長發(fā)育,但是由于缺乏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導致不少學生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筆者作為班主任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明確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
1.農(nóng)村寄宿制問題學生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1)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
現(xiàn)階段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使得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多數(shù)學生離開了父母的照顧,就失去了自立更生的能力。例如,我們班的問題學生馬同學,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聽教師勸告,家長對其缺乏約束力,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不僅自身的學習成績不高,對其他的同學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由于問題學生自尊心過高或者過低,在家里被寵愛,比較容易出現(xiàn)貪圖享樂,怕吃苦的心理問題。在學習方面,問題學生不能夠獨立的進行思考,在寫作業(yè)時也通過照抄其他同學的作業(yè)來應付了事,無法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思想品德迷失
對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村學生而言,他們自身自私的思想非常嚴重,迷失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缺乏遠大志向,喪失了生活的動力,許多的學者認為學生必須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對于問題學生而言,他們?nèi)狈h大的目標,喪失了生活的意義。例如,馬同學自從住宿以來,從來不主動交作業(yè),在課堂上非常喜歡睡覺,上課很容易說話,往往會趁家長不注意偷拿家長的零用錢。對于人生的未來發(fā)展非常的迷惘。
(3)期望過高,壓力過重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期望值太高,不能給孩子客觀定位,硬性指標過高。逼得太緊,壓力過大,負擔過重,當孩子力不從心,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自暴自棄的心理。
2.農(nóng)村寄宿制問題學生的教育策略
(1)構建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
通過對馬同學進行深入的家訪,能夠了解到由于課任教師在日常評價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給他們樹立自信心,這樣就很容易給他們造成一定的負面情緒影響,造成他自暴自棄的心理。為此,在針對問題學生進行評價時,必須要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對馬同學進行關心,我鼓勵他,積極的幫助寢室里的其他同學,積極讓其他的同學加強與馬同學的溝通和交流,在學習上和生活上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通過這樣的有效激勵,能夠轉(zhuǎn)化馬同學的思想觀念,促進馬同學的不斷進步。
(2)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對于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而言,由于學生與家長接觸時間過少,學生的所有時間都在學校內(nèi),必須要積極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讓更多的學生能夠?qū)W校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通過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感到身心放松,才能夠有效避免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此外還應該加強家校合作,通過適當?shù)呐e辦家長會能夠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例如,可以邀請家長代表到學校,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相互交流教育子女的經(jīng)驗,促進家長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保證親子關系。
(3)多渠道開展學校教育活動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寄宿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讓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緩解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對于新生入校,可以采取適應性心理活動,通過帶領學生參觀學校環(huán)境,能夠盡可能消除學生對新環(huán)境的抵觸心理,而對于畢業(yè)生也可以通過適當?shù)木徑鈮毫Ψ绞剑審V大畢業(yè)生能夠更加的健康成長,通過個別輔導的方法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某些學生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讓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有效調(diào)節(jié),幫助學生克服缺點。通過個案追蹤研究,對農(nóng)村寄宿制學生存在的典型心理問題進行個案分析,盡可能減少個別問題學生對其他學生造成的影響或干擾。通過人際關系指導,使學生學會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合作與競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等交往原則;通過耐挫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克服成長中的困難、解除煩惱;通過自我心理修養(yǎng)指導,幫助學生科學認識自我,在自身發(fā)展變化中較好地悅納自己,增強自信心等。
總而言之,在農(nóng)村寄宿制問題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學會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進行深入的分析,確保滿足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這樣才能夠盡可能避免學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兵.農(nóng)村初中“問題學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20):256
[2]徐英杰.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皢栴}學生”的轉(zhuǎn)化[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8(01):92-94
[3]姚克儉,張利.馬克思主義人學視野中農(nóng)村初中問題學生管理工作淺析[J].法制與社會,2018(10):163-164+175
[4]江蕾.高職“問題學生”的成因及轉(zhuǎn)化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