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嫻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下,小學與初中數學知識的有效性教學要能夠體現出其內在差異性,并在學習方式、學習能力、數學思維、學習內容的角度進行綜合性分析,以此來總結出促進兩個階段不同數學教學之間的有效性銜接。通過這種有效的銜接,學生往往能夠從數學思維和數學學習方式的角度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未來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初中;數學知識;銜接
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知識雖然呈現出一種學習深度逐漸增加的趨勢,但是就數學學習思維、學習習慣和思維分析角度而言,卻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為此,教師要在小學和初中數學教學之間做好相應的銜接工作,以此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一、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差異性對比
1. 學習能力上的具體要求
小學數學學科由于學生自身能力和認知水平的限制,教師大多趨于基礎性內容教學,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最終的考核過程中,會將學習成績看作評定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數學知識本身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靈活性特點,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其對于學生的自主分析、獨立學習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課程教學和知識講解,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2. 學習內容上的具體要求
小學階段的基礎性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學生要能就現有的小學數學知識進行合理分析,結合自身學習狀況來提出問題,并通過各種方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但是就初中數學教學而言,尤其是在初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抽象性特點的認識,那么,如何按照現有的知識儲備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也就成了教師和學生關注的重點。對于部分抽象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較差的學生,其難以發(fā)揮出數學知識的靈活性特點,因此就出現了學習成績下降、思考不全面等問題。
二、實現小學與初中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措施
1. 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滲透,提升銜接效果
數學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要從知識學習和層次滲透的角度來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階段,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從形象思維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具體的運算;但在初中階段,利用方程的運算方式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數學知識的便捷性和應用技巧,簡單的列式計算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在代數運算中,我們會頻繁地使用未知數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會使未知關系和已知關系變得更加明朗。
2. 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對于學生的計算能力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也成為小學教育階段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在初中階段,除了要加強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之外,還要加強數學推理、分析能力的提升。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嚴密性,因此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效果。初中數學引入了代數式的概念,并基于此來研究實際運算法則,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在此時有較大的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還應引導學生從一般性原則過渡到特殊性原則,既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巧,又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分析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知識的銜接,利用舊知識進行廣泛的遷移,實現知識的轉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復習小學階段的圖形知識,讓學生回憶圖形及其相關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用初中階段的具體圖形和推導公式實現數學思維方式的轉換,以此加強學生的辨析能力。
3. 提升學生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其思維和想象能力
培養(yǎng)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用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教改的主要任務之一。初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講授函數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引導學生對函數圖像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并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理解函數的具體內容。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提取生活中的問題,再通過分析尋找問題的解決途徑。數學教學中既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要挖掘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yǎng)開拓型人才。
綜上所述,從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之間差異性來看,其數學知識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在面對此方面的影響時,往往不能及時調整自身的學習方式,從而出現學習內容脫節(jié)、學習成績下降的問題。為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出發(fā),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訓練,加強中小學數學學科教育之間的銜接,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辨析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適應初中數學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躍.如何做好小學與初中數學知識的銜接[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1(8):23-24.
[2]周全忠.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23):31.
[3]石淑媛.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20):125.
[4]高在為.淺析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J].福建中學數學,2014(Z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