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全面了解中學生閱讀現(xiàn)狀的基礎上,根據(jù)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強化對中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真正實現(xiàn)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學語文;獨立閱讀;閱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豐富積累與獲取知識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徑,也是伴隨一生的學習活動。閱讀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學習的本領,即有能力通過閱讀自己進行理解和探究,可以具備較強的學習獨立性。
一、 中學生閱讀現(xiàn)狀及分析
(一)基于學生
首先,中學生由于各科學習內(nèi)容多,再加之高考壓力大,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科知識學習中,因此仍然缺乏能夠自覺進行閱讀的習慣,很多情況下都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督促,單憑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是很難實現(xiàn)獨立閱讀的。其次,目前教師安排給中學生的家庭作業(yè)較多,完成家庭作業(yè)成為中學生的主要任務,較多的時間花在完成家庭作業(yè)上致使中學生進行自我閱讀的時間不足,如果再增加閱讀量就成為中學生的負擔,久而久之會造成中學生的厭倦心理,更不利于中學生獨立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再次,中學生閱讀內(nèi)容單一,閱讀興趣難以提升。除了語文教材之外,中學生閱讀普遍存在閱讀材料過于單調(diào),文學類、古典類閱讀材料占當前中學生閱讀的絕對數(shù)量,如科幻類、自然類、體育類閱讀材料缺乏,無法擴展中學生閱讀視野,無法滿足中學生的閱讀需求,對于中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約。
(二)基于教師
首先,教師自身受教學理念的影響和制約,平時的教學只看重分數(shù),僅注重對學科知識的傳授,或者是要求死記硬背一些文章的篇、段,但還是以應付考試為目標,沒有能夠真正認識到閱讀對于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從而造成閱讀缺乏必需的持續(xù)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師閱讀教學的方法和能力不足。中學生閱讀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能把中學生閱讀按照成人的閱讀一樣看待,包括閱讀的素材、閱讀的方法、閱讀的要求都必須符合中學生閱讀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閱讀的教學能力,要能夠采取提高中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方法,教會閱讀的基本方法,提出符合中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提升的合理要求。
(三)基于家長
中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家長和家庭教育,然而現(xiàn)實卻很不樂觀。首先,很多家長排斥中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閱讀,一方面認為閱讀對于學生的學習作用并不顯著,另一方面家長熱衷于給孩子報各類補習班、興趣班,從而擠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有時甚至放棄了教師安排的閱讀任務。其次,家庭不能給孩子適宜的閱讀條件和閱讀環(huán)境。缺少圖書是許多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無書可讀自然就談不到閱讀,而且有些家庭雖然書架上有很多書,但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并不多。閱讀環(huán)境也相當重要,可是有一部分家長經(jīng)常喜歡在家里聚會、有部分家長長時間看電視,還有些家長把孩子關在一個房子里看書,這些都不是很好的閱讀環(huán)境。
二、 中學生獨立閱讀的原則
(一)自主選擇原則
對于中學生的閱讀不能僅僅限制在語文教學上,一提到閱讀很多教師、學生和家長就認為是對文學讀本的閱讀,這種認識是非常局限的、狹隘的。獨立閱讀強調(diào)閱讀的獨立性,也就是給學生閱讀的自由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讀的文本材料去讀,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喜歡讀,隨著知識面的擴大,學生就能夠自覺地選擇更有利于自己發(fā)展的內(nèi)容閱讀,過多的限制只會給學生帶來負擔,導致失去閱讀的興趣。
(二)個性閱讀原則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獨立閱讀堅持個性化閱讀原則,不論是閱讀內(nèi)容還是閱讀方法都必須符合學生個性特點,而且獨立閱讀更強調(diào)學生的自我體驗與理解,過多的干預會使閱讀偏離學生的個性閱讀需求,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無疑會影響閱讀的質(zhì)量和效果。
(三)深度閱讀原則
中學生閱讀往往會出現(xiàn)表面化、膚淺的“走馬觀花式”的閱讀,這種閱讀很容易造成中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獨立閱讀要強調(diào)深度閱讀,首先要能夠讓學生沉靜下來,閱讀時要學會專注,要有思考、有問題、有情感;其次要能夠讓學生根據(jù)自我需求進行自主閱讀,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閱讀體驗、閱讀分享和閱讀交流。由此逐漸增強深度閱讀的能力,建構(gòu)學生自己的閱讀世界,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
(四)學以致用原則
不能僅為閱讀而閱讀,閱讀是一種學習、一種成長。閱讀可以接受諸多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思想、情感等,所以閱讀過程必須強調(diào)學以致用,才能真正達到閱讀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必須通過一定量的閱讀練習,如利用高考閱讀題來訓練、指導學生的閱讀,只有通過一定方式的閱讀訓練才有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其次是通過閱讀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如利用縮寫、擴寫、仿寫等寫作練習,提升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
三、 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的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只有學生具備了獨立閱讀能力才能真正學會閱讀并具有終身閱讀能力。為此,通過科學的閱讀訓練,教會學生獨立閱讀方法;通過沉浸式的深度閱讀,夯實學生獨立閱讀習慣;通過構(gòu)建優(yōu)質(zhì)的閱讀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的閱讀條件。
(一)閱讀訓練——教會獨立閱讀方法
笛卡爾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是教會學生獨立閱讀方法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閱讀文本,制定詳細的閱讀步驟,實施合理的閱讀方案,采取有效的閱讀方式,進行科學的閱讀評價,組織完成一個個完整的閱讀過程,讓學生通過這一過程理解和學習獨立閱讀的基本方法,為今后的自主獨立閱讀奠定基礎。比如,在教學中設計利用文言文進行閱讀中的筆記方法的訓練,強調(diào)對于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要求及時請教字典,并把讀音或注釋標注在書上;讀到精彩的語段,要進行適當?shù)娜澔蛘?讀到有自己想法的語段,可以在相應的語段旁進行批注,寫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體會等等。
教會學生整篇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關鍵。整篇閱讀是一個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的反復領會加深認識的過程,必須教會學生“一粗、二細、三精”的閱讀方法。“一粗”即粗讀了解文章大意。就是對于文章的體裁、作者、內(nèi)容、寫法等進行大概的了解;“二細”即分段細讀,弄懂詞句。就是對文章要逐字逐句仔細品讀,一段一段地領會段意,對于不懂的詞句要通過查閱字典、詞典等有關工具書,認真思考盡量弄清楚基本意思。并要根據(jù)文章布局,會將整篇文章劃分成幾個層次或幾個部分?!叭奔淳x深思文義。就是對文章的用詞、造句、布篇、寫法等進行認真思考、深入分析、反復揣摩,精心理解詞句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領會寫作特點及其作用,爭取獲得客觀而具有個性化的認識。
(二)深度閱讀——夯實獨立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基石。良好的獨立閱讀習慣就需要通過深度閱讀來培養(yǎng),只有通過深度閱讀才能讓學生深入文本、靜心體驗、積極思考,進而得到美好的閱讀體驗,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成功與快樂,讓閱讀的習慣能夠深耕于每一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之中,成為終身學習的堅實保障。
深度閱讀要能夠做到“一進一出”。第一,沉進去感悟細節(jié)。細節(jié)是一篇文章的奧妙所在,只有在閱讀中能夠發(fā)現(xiàn)細節(jié)、品味細節(jié)、感悟細節(jié),才能沉浸于“萬紫千紅總是春”的閱讀體驗之中,真正達到獨立閱讀的境界。如讀《林黛玉焚稿斷癡情》時,能夠從“林黛玉的臨終一笑”中品味到林黛玉一生的悲與憐:林黛玉唯哭一生,臨終前一反常態(tài)的笑——心如明鏡“還淚”謝今生,了無牽掛“無淚”斷癡情。哭與笑的鮮明反襯給心靈以強烈的震撼,讓人掩卷而淚不止……第二,浮出來把握立意。立意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歸宿,深度閱讀必須要能夠從文章中“浮出來”明晰整篇文章的立意,“浮出來”強調(diào)自我思考、體驗和探究,進而全面地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在閱讀中更準確地理解文章中的語句、段落、布篇等所蘊含著的作者真意,同時也可以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的理解,從而逐步夯實獨立閱讀的習慣。
(三)閱讀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獨立閱讀條件
馬克思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閱讀環(huán)境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獨立閱讀習慣和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學校本身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積極開展“書香校園”建設,倡導全校師生“與書為伴”,讓閱讀在校園“落地生根”。比如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教室里的圖書架,甚至可以在校園休息亭、走廊等處設置報刊架,打造學校隨處有書、隨處可以看書的閱讀環(huán)境。另外,學校應舉辦由教師為主導的讀書展評、讀書講座、讀書演講等活動,讓讀書成為每一位師生的精神追求,讓書香浸潤校園的各一個角落。其次,家庭同樣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倡導“親子閱讀”,引導家長培養(yǎng)孩子讀書興趣,推動讀書型家庭建設。曾看到一段很好的描述:聰明的父母,不會把書堆在書柜里,他們會看似隨意地把書放在書桌上、沙發(fā)上、餐桌旁,甚至放在廁所的馬桶旁。當然還要給孩子提供類別多樣的好書,雖然不可能樣樣都愛讀,但總會有一類圖書讓孩子愛上閱讀。最后,社會也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閱讀環(huán)境。閱讀是一種社會化活動,自然也就離不開社會的廣泛支持。比如,在公共場所設立自動化借書站(許多城市已建立),建立社區(qū)讀書閱覽室,擴大公共圖書館閱覽室等,從而營造一個社會化閱讀大環(huán)境,讓學生走到哪里都能以書為伴、以讀為樂。
總之,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獨立閱讀”,因為獨立閱讀是人們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獨立閱讀更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養(yǎng)成和自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慧.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J].文學教育,2018:83.
[2]吳欣歆.建構(gòu)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生活:“閱讀教學新視野叢書”述評[J].人民教育,2018:78-80.
[3]黃鵬.獨立閱讀能力:初中語文略讀課教學的重點[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0):37-38.
作者簡介:
張彩娟,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通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