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其莉
【摘? 要】? 小學科學教學應注重學生科學學習方法的習得,科學態(tài)度、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小學科學依據(jù)小學生不斷發(fā)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分年級設置了更能激發(fā)學生潛能、獲取科學學習方法和技能的實驗教學內容。因此,實驗教學尤為重要,它能讓學生更直觀地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微課,一種全新的輔助教學模式。利用微課可以讓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更精細,更直觀,課堂效率更高。
【關鍵詞】? 科學微課;實驗教學;應用;自主探究
小學科學是一門集綜合與實踐于一體,倡導探究式學習的基礎性課程?!读x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科學學習不僅要學習科學基礎知識,更以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總目標,所以小學科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科學學習方法的習得,科學態(tài)度、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小學科學依據(jù)小學生不斷發(fā)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分年級設置了更能激發(fā)學生潛能、獲取科學學習方法和技能的實驗教學內容。
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落實教學總目標?科學教育專家和一線的小學科學教師都在做著努力,現(xiàn)已大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中“重知識、輕方法”的現(xiàn)象。然而,仍存在一些問題,如:(1)小學專職科學教師數(shù)量不足,兼職科學教師數(shù)量龐大,因此科學教學缺乏專業(yè)指導,特別是對專業(yè)要求很高的實驗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2)科學實驗操作要求規(guī)范,小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即便教師在課堂上操作演示,很多小學生都難以看完一遍就能熟練操作實驗,導致進行實驗操作時狀況百出,實驗效率不高。(3)一課時40分鐘除去基礎知識講解、實驗操作方法的演示等環(huán)節(jié),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動手操作的時間不夠充分,學生很大程度上還處于“師問生答”的學習模式,不利于科學學習方法的習得、科學思維和態(tài)度的培養(yǎng)。(4)受課程設置的限制,兩節(jié)科學課之間有時間間隔,短則兩三天,長則一周,而很多實驗教學內容一課時完成,容量太大,容易出現(xiàn)“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擾。兩課時分授,知識的習得缺乏連貫性,失去了時效性,大大降低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微課,一種全新的輔助教學模式。通過制作符合科學學科特點的微課,精心設計教學導入、基礎知識講解和實驗操作細節(jié)演示環(huán)節(jié),逐層引導,制作成有趣、直觀的短小教學視頻,供學生隨時隨地反復觀看、反復學習,直到掌握。微課輔助實驗教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指導兼職科學教師有效教學
小學科學課程內容包含四大領域,物質科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技術與工程領域,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的啟蒙課程。小學科學課程內容涵蓋面廣,涉及的實驗種類多,對科學教師的知識面、專業(yè)性、實驗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高要求。
一方面高要求,另一方面專職科學教師數(shù)量不足,勢必造成科學教學流于形式。以銅官區(qū)為例,全區(qū)三十余所小學,專職科學教師總人數(shù)不足15人,每個學校均攤不足一名專職科學教師。自2017年9月開始,1-6年級都開設了科學課,各校專職科學教師不足,絕大部分科學課都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由于兼職科學教師本身有主教學科,加上科學教學專業(yè)性強,大部分兼職科學教師不敢深入教學,更多是照本宣科,淺嘗輒止,缺少有效實驗教學。
通過對科學微課的學習,兼職科學教師無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專業(yè)指導教師,便可熟悉實驗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了解相關基礎知識、掌握實驗操作細節(jié),從而樹立指導學生實驗的信心,擁有指導學生實驗的技能,有效提升實驗教學課堂效果。
以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物體運動》第5課《擺》為例?!稊[》主要探究擺運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并涉及制作簡易擺、認識擺的結構、擺角大小的控制范圍、規(guī)范操作擺擺動、學測擺動次數(shù)、對比實驗、控制變量等知識。對于兼職科學教師來說,這些知識和操作專業(yè)性較強。通過對《擺》微課的反復學習和課前模擬,兼職科學教師可以快速掌握有關擺的知識,探究擺運動快慢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二、反復觀看,提升學生實驗操作技能
實驗教學中,教師需指導學生規(guī)范操作實驗儀器進行探究活動,這離不開教師的規(guī)范操作演示和有針對性的指導。然而,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不允許教師多次演示,更不可能給每個學生面對面演示,小學生也不具備教師演示一遍,就會規(guī)范操作的能力。
科學微課可以提前將操作的細節(jié)錄制成若干短小視頻,再將其融入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課前反復觀看微課,結合任務學習單,掌握基礎知識,熟悉操作細節(jié)。課中將教師演示時間節(jié)省出來,給予學生操作實驗儀器進行探究活動,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長此訓練可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以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5課《國旗怎樣升上去》為例,《國旗怎樣升上去》在認識滑輪的結構、種類和組裝的基礎上,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本課內容知識點較多,操作要求高。一課時,小組只能完成其中一組實驗;兩課時,由于兩節(jié)課之間的時間間隔,學生容易遺忘之前演示的操作細節(jié),導致操作不規(guī)范,實驗誤差較大。利用《探究定滑輪》和《探究動滑輪》兩節(jié)微課,學生先進行課前學習,熟悉兩組實驗操作的細節(jié),并結合學習任務單加深印象。課中快速進入探究實驗環(huán)節(jié),教師隨堂巡視逐組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探究滑輪組的作用,多次操作實踐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三、引導學生深入自主探究
科學課堂重在探究,特別是實驗課,從設疑導入、問題提出到給出猜想,到設計實驗、討論修改、實施實驗、驗證猜想,最后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除去設疑導入、基礎知識講解、教師演示實驗,留給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實驗的時間就很緊張。在緊張的時間內,學生更多的是跟著教師設計思路走,循著教師提前設定的問題進行探究,沒有時間、沒有意識去進一步探究心中對于知識的延伸性疑問。心中有疑問不去思考、不想辦法解答,長此以往,學生將喪失自主探究的意識,習慣被動地去聽、去模仿,不僅不利于科學思維、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科學微課將基礎知識介紹、實驗操作細節(jié)融入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供學生提前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掌握基礎知識、了解實驗操作細節(jié),為課中操作實驗、思考討論留出充足時間,有利于學生提出心中疑問;更可以激發(fā)學生自己尋找材料、提前做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新問題、設計探究新問題的實驗,以期達到課前學習、準備,課中實踐、引導,更為課后繼續(xù)探究提供方法和知識的鋪墊。
以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第二單元第一課《磁鐵的吸力》為例,《磁鐵的吸力》涉及的探究實驗大小有七個。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演示四個實驗,學生操作三個實驗。常常是學生探究興趣正濃,實驗時間結束了,學生即便有意識提出更深入的問題也沒時間進行探究。微課教學就改變了這種局勢。學生提前學習《磁鐵的吸力》微課,掌握七個實驗的操作細節(jié)。課堂時間全部留給學生做實驗,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有時間再思考、再探究?!洞盆F的吸力》微課教學中,學生提出很多新問題,并進行了深入自主探究,如:磁鐵隔著多少張紙仍能吸住磁鐵?傳遞吸回形針時,將磁鐵拿走,為什么回形針還能吸回形針?
綜上所述,科學微課結合學習任務單應用于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性地解決實驗教學中存在已久的一些問題,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董德兵.微視頻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模式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2).
[2]陳劍.小學科學教學天然實驗室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