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階段,是學生開始接觸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學工作是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打下基礎。一般對于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都比較忽視,錯失了學生最佳的培養(yǎng)階段,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這一方面的教學工作,使德育教育融入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這是小學教學管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就小學教學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展開了討論,根據(jù)找出的現(xiàn)存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關鍵詞:小學 教學管理 德育教育
前言
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全方位的進行人才的培養(yǎng),不管是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是道德素養(yǎng),都應該加以重視,尤其是小學,一般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投入的精力比較少,對于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不到位,使得學生對于相關的德育知識了解得很少,在升入高年級之后接受起來就更加困難。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對學生培養(yǎng)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對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也更加有利。
一、小學教學管理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認識不足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都比較小,教師不重視學生關于德育教育的工作,甚至教師對于德育的相關知識理解不到位,不能夠深刻地認識到德育教育在教學管理當中的重要地位,對于德育教育不是簡單的涉及就是根本不講,使得德育教育很難得到發(fā)展。當前學校進行的德育教育中的重點內(nèi)容還不夠明確,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內(nèi)容,使得學校的德育教育變成紙上空談,學生接受起來困難不說,更加難以得到踐行,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
2.小學生的抗壓性不強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教師和家長對于學生的相關的知識傳授的也比較少,導致學生的責任感不強,對于一些事情的判斷能力也不強,不能夠很好的判斷是非,外界對于小學生的誘惑比較大,學生正是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比較好奇的階段,對于外界的信息不能進行篩選,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形成錯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二、小學教學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措施
1.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
在小學德育教育的工作中,學校應該加強整個學校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明確德育教育工作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德育教育工作更好地與教學工作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把德育教育的理念融入學校的各項工作當中。在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當中,德育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平時的教學工作當中應該積極地融入更多的德育教育的思想,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學校要積極地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加強教師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增強學生和教師的德育意識,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氛圍,為教師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2.優(yōu)化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開展方法
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需要更加適合的方式開展,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過于死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太遠,使得學生不愿意親近教師,德育工作很難展開。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師應該積極地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雙方站在平等的位置進行交流,充分的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真正的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用學生更加習慣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開展工作,積極的創(chuàng)新彼此交流的內(nèi)容和方式,教師之間也可以彼此交流經(jīng)驗,促進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愿意投入到德育教育當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3.教師要以身作則
小學教師作為小學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人物,在整個環(huán)節(jié)當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學校要重視對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積極的培養(yǎng)教師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使教師能夠在德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教師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因此一定要從教師抓起,只有教師能夠先深刻地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另外,大部分的時間教師主要還是執(zhí)行學校分配的任務,對于教師來說他們的管理工作比較困難,難以形成屬于自己的形式,而且學校的管理模式大多刻板枯燥,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教師也應該積極地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對學生態(tài)度要耐心一點,全方位的重視個人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影響。
教師也可以制定一些德育教育評價機制,完善德育教育評價機制能夠更好地督促學生進行學習,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自身的不足,能夠積極地與教師進行請教。教師也能夠通過對學生的評價了解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在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時也能夠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師進行德育教育評價時應該盡量地做到公平公正,科學客觀,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還要照顧學生的情緒,適當?shù)貙W生進行鼓勵,使學生更加愿意繼續(xù)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結(jié)
小學是學生培養(yǎng)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質(zhì)的良好時期,教師要加強對與自身的要求,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完善德育教育評價機構(gòu),提高自身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真正地投身到德育教育工作當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促進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
參考文獻
[1]陳玉清.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價值及實施[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7):125.
[2]鞏清志.新形勢下的小學德育教育探索[J].華夏教師,2017,(1):80.
[3]許土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小學教學德育教育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6):724.
[4]張璐.淺析小學思品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5):51.
作者簡介
蘇小玲(1976—),女,漢族,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潯中鎮(zhèn)人,大專,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