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楚軒
〔摘要〕課堂教學中會涉及各種人際互動和某些群體因素,運用團體動力學理論進行課程設計及課堂教學,能有效促進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構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對于新入學的學生,能否順利融入并建立起良好的團體關系,對其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利用課堂中的團體動力來促進新生對新團體的適應,幫助他們與新團體中的其他成員順利建立起良好的人際互動關系,是可行并且是具有顯著成效的。本文通過一節(jié)以新生適應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具體闡述了如何利用課堂中的團體動力來促進新生順利融入新團體之中。
〔關鍵詞〕團體動力學;新生適應;班級氛圍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1-0056-03
社會心理學中的團體動力學理論認為,團體中的氣氛、團體成員之間的關系、領導的風格會對團體及團體中的個體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決定成員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xiàn)。課堂教學中會涉及各種人際互動和某些群體因素,運用團體動力學進行課程設計及課堂教學,能有效促進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構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這也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人們的期待和教育的標準不斷升高。課堂教學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社會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其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工作,影響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和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往往會涉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各種人際互動和某些群體因素,因此,團體動力學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具有啟示作用。
一、團體動力學理論:團體中的相互作用
團體動力學又稱群體動力學、團體內聚力理論,它關注的是團體中的氣氛、團體成員之間的關系、領導風格對團體的影響等關于團體本質的內容,揭示團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指導團隊活動實踐。
社會心理學家勒溫是研究團體動力的代表人物,他借用物理學上的“力場”概念,認為“群體”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為特征而形成的多人團體,個體在這個群體空間中會受到其群體狀態(tài)的影響甚至受其支配。團體中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團體中成員之間關系的不斷變化與協(xié)調,會形成團體動力。同時,團體規(guī)范所產生的團體壓力和團體內聚力又會使其中的成員處于緊張狀態(tài),而緊張的釋放能為成員提供心理能量和行為的動力。這種來自團體內部的“能量”,影響甚至決定成員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xiàn)。
團體對成員的影響能通過各種形式的團體活動來實現(xiàn)。一個團體之中的成員彼此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性格特點以及行事作風必然會有所不同,這種差異能為彼此帶來優(yōu)勢互補的機會,促進彼此的成長和發(fā)展。團體活動中的信息交流為團體成員彼此的溝通了解提供了資源,進一步影響著相互之間的關系互動以及團體與個體之間的相互促進和融合。成長的團體是開放的動力系統(tǒng),通過源源不斷的變化、互動與影響,促進團體及其中的成員不斷成長。
二、團體動力學對課堂的啟示:用團體的力量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的成長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說、學生聽”,教師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教育教學的效果往往表現(xiàn)出學生的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能力的發(fā)揮有著極大的限制。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會逐漸變得缺乏學習動力,缺乏主見,越來越不自信,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甚至影響其在班級和學校生活中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遇事不能有所擔當、沒有責任心和積極端正的心態(tài)等問題。原因就在于,個體是有來自自身的發(fā)展需求和動力的,這種動力會與來自團體的動力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在這一過程中,個體會逐步找到自己在團體中最適合的發(fā)展模式,也會受到團體及團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出現(xiàn)新的發(fā)展需求和動力。也就是說,學生在課堂的團體氛圍中與同學、老師進行的關系互動以及對這種互動帶來的影響的感受,對學生投入課堂學習、融入班級、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以及從中獲得成長動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說,可通過以下途徑來調動團體動力:
(一)提高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參與度
有效課堂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學生既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也是課堂活動 的主體 ,他們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到課堂活動的設計之中。鼓勵和肯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通過小組討論、游戲活動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動機,有助于達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共同課堂學習目標,構成良性循環(huán),不斷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明白自己對課堂有一定的話語權,有自我控制感,有利于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滿足其成長發(fā)展的需求。
(二)及時發(fā)現(xiàn)并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
歸屬與愛的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之一。學生需要在團體中進行交友互動、獲得贊美與認可、獲得支持與幫助,這不僅僅是團體的個體心理基礎,也是團體能否凝聚個體的條件和助力。為了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除了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外,還可根據(jù)班級成員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需要來設計各種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感受來自團體成員的尊重和關注,有機會獲得贊美、得到認可,收獲友誼、得到幫助,表達訴求、抒發(fā)情感、宣泄情緒。有效的課堂活動也有利于教師進一步發(fā)掘學生的成長需要,以提供機會和資源來滿足其需求。
(三)重視示范作用和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關注榜樣對學生行為態(tài)度的影響
根據(jù)社會學習理論,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來學習,是人類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一個人的行為和態(tài)度會受到另一個人的行為和態(tài)度的影響,尤其在團隊之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利用榜樣的示范作用來幫助、鼓勵和激發(fā)學生的良好行為和態(tài)度,啟發(fā)學生通過觀察學習來習得有助于其成長發(fā)展的行為和態(tài)度,尤其注意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對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四)時刻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明確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
課堂屬于其中的每一個成員,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師在這個團體中是行為的引導者,是關系的協(xié)調者,如果忽視自身的指導作用而過多干涉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將會削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度,不利于其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之中。因此,教師關注、引導和理解、接納教學活動中每一個學生所出現(xiàn)的任何行為,比對其進行強硬的干涉和壓制更為重要。
三、團體動力的應用課例:以新生適應為主題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對于新入學的學生,能否順利融入新團體并建立起良好的團體關系,對其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才能順利、有效地開展針對新生的適應課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是值得教師思考的課題。利用課堂中的團體動力來促進新生對新團體的適應,幫助他們與新團體中的其他成員順利建立起良好的人際互動關系,是可行并且具有顯著成效的。下面通過一節(jié)以新生適應為主題的心理輔導活動課,具體闡述如何利用課堂中的團體動力來促進新生順利融入新團體之中。
(一)課程設計
作為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關系是最直接、最具有影響力的。當新生進入一個新的班集體,必然需要建立新的關系,融入其中。針對新生的適應課程,應關注到學生在建立關系上的需求及其對學生的影響,為不同心理特點的學生提供有效的交友契機,幫助他們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互動關系;同時,讓學生感受群體的動力,了解團體的作用,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在團體互動中找到有利于自身成長的方式,為其日后在團體中的進一步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礎。本節(jié)心理輔導活動課以團體活動為主,利用團體氛圍帶動學生開展對新班級的探索,使其在與同學逐步深入認識了解的過程中,體驗團體帶來的歸屬感,融入新集體之中。
本課主要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大風吹”,讓學生感受團體的力量,引導他們認識到成員之間的互動互助有利于自身成長發(fā)展需要的滿足;“尋人行動”,引導學生尋找與自己有共同點的同伴,降低彼此的陌生感,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打下基礎;“我眼中的你”,借助團體的力量,使學生感受到關注、尊重、認可甚至贊美,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為進一步在團體中探索成長提供心理動力。
(二)課堂上的團體動力
剛進入一個新的團體,課堂上成員之間相互了解的程度還不深,甚至大部分相互不認識,因此這樣的一節(jié)新生適應心理輔導活動課便成了學生彼此建立關系的機會。利用好課堂上的團體動力,將對班級建設和后續(xù)管理提供較大的助力。
課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點并不在于做了什么活動,而在于如何引導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團體的力量,并利用團體的力量來幫助學生滿足需求、促進成長。比如“大風吹”這一活動,一般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活潑熱鬧的氛圍中消除進入新團體時的緊張感和戒備心,然而在本課中由于形式的改變,減少了空間上的走動卻突出了學生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并且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之后,也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尤其是因自身欠缺主動而未能找到同伴的學生)尋找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伙伴。再如“尋人行動”中,主動活潑的同學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讓團體中的成員意識到在建立關系之初,彼此的主動熱情是很好的“敲門磚”,也讓那些因為自身性格內向或者不懂得、不敢于主動的學生感受來自團體的溫暖和關注。在活動的過程中,還需注意引導成員關注那些欠缺主動的學生,學會接納和相互幫助;意識到彼此的不同,并且認識到妥善處理好這種不同不僅不會影響彼此的友誼,還能提升彼此的關系,促進自身成長?!拔已壑械哪恪眲t是讓團體成員感受來自團體的關注、認可和贊美的好機會,成員在這個活動中所得到的心理能量將對其進一步與其他成員發(fā)展關系、在團體中深入探索與成長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教學效果
通過這樣一節(jié)充分調動團體力量的課程,學生不僅認識了新班集體中的成員,并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在互動過程中得到關注、肯定和幫助,也感受到了良好的班級氛圍:這個班集體是安全的,是接納自己的;自己的成長需求在其中是能夠得到滿足的,彼此是能夠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這樣的班級氛圍對學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安全的環(huán)境才能讓其中的每一個人更能自主地決定,更能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當學生感受到了這樣的班級氛圍,本節(jié)新生適應課程的教學目標便達成了。學生對課堂中團體動力的感受不僅能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也有助于引導學生意識到團體力量對自己日后的學習和班級生活的影響。充分調動團體動力的課堂,也使學生更容易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在班級和課堂中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也會更強。
四、注意事項
團體活動能為成員提供交流和成長的機會,團體中友好關系的建立、榜樣的學習、幸福的體驗分享,這些都是增強成員心理動力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既有互助的時候,也有沖突的問題,團體成員之間在長久的相互關系中難免會出現(xiàn)摩擦、產生矛盾,此時應端正態(tài)度,接納所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和沖突,明白沖突的出現(xiàn)也是團體成長的一個很好的契機,積極應對成員間的消極情緒,引導彼此對沖突的解讀,主動及時尋找恰當?shù)慕鉀Q辦法,有助于培養(yǎng)成員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的認知應對方式、積極的人格品質,為成員日后解決成長過程中的現(xiàn)實問題提供有效的示范,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于超美,葉威惠. 群體動力學視角下新生適應性集體活動的組織與實施[J]. 高校輔導員學刊, 2014(2):21-24.
[2] 冷曉萍,顧華. 群體動力學視域下的課堂協(xié)作學習模式探究[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38(6):144-147.
[3] 陳秋燕. 團體心理咨詢理論在心理素質訓練課程中的應用[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3,24(12):145-147.
[4] 劉妮娜. 團體動力學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J]. 經營管理者, 2011(19):279.
[5] 劉妍君,張雪蓮. 團體輔導在大學新生適應教育中的干預效果研究[J]. 高校輔導員學刊, 2012,4(5):26-29.
[6] 陳瑞雯. 班級團體輔導在大學新生班級建設中的探索與實踐[J]. 四川旅游學院學報, 2015(6):98-100.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華僑中學,惠州,516002)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