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對大學生思維方式、眼界開闊都有積極、正面的影響。筆者認為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有很大幫助,針對目前大學生對經典文學閱讀的興趣不大的現狀,本文深入分析經典文學對大學生文化素質提升的積極影響,探索經典文學閱讀對大學生成長的正面意義。
【關鍵詞】經典文學;文化素質;閱讀;正面影響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每年的升學季來臨后,就有上百萬新的大學生產生,這些新生在經過了六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繁重的中學學習之后,大部分新生從心理方面一下子就放松了,許多新生過去一直過著被家人或寵溺或監(jiān)督的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較欠缺,大學的課業(yè)通常也沒有中學緊張,隨著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變化,許多大學生就開始了與手機為伴的大學生涯,他們主要利用手機進行聊天、玩游戲或瀏覽快餐式的新聞、閱讀一些無聊的價值較低的網絡小說等,而這些不良習慣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必然會帶來不良影響。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經濟和社會建設的主要力量,把他們培養(yǎng)成有用之材則是國家之幸,反之則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質的大學生呢?這個問題是大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注意和思考的。筆者認為,經典文學作品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是能夠產生積極影響的,文化素質是精神文明的基礎,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才會進一步幫助大學生們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一、經典文學的正面影響
2016年11月30日,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指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包含了歷史、文化、人性的內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審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才能成為不會過時的作品?!苯浀湮膶W是指能夠在歷史潮流中得以脫穎而出的文學精品,具有極大的閱讀價值,它的正面影響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反而會讓人們感受到更多更深層次的美。經典文學的經典首先體現在它的文字方面的經典,最具代表性的如中國古典詩詞,經過了千百年依然膾炙人口,經典作品用簡單的字句就可以直擊人的內心深處。比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這些名句多少年來被人反復吟誦,讓人刻骨銘心!經典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內容往往有其獨特的價值追求:在表現生活時,關心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批判社會黑暗勢力,張揚人道正義價值,比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及我國魯迅先生的很多作品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在塑造形象時,記錄歷史真實,揭示歷史規(guī)律,使作品具有厚重的歷史感,比如西蒙·蒙蒂菲奧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司馬遷的《史記》等作品。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使大學生閱讀后更能撞擊他們的心靈,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會起到更好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目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現狀
大學生的文化素質不只是學校教給學生的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是指學生所接受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包括哲學、歷史、文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通過學生的語言或文字的表達體現出來、通過學生的舉手投足反映出來的綜合氣質或整體素質。
從筆者對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狀況進行調研發(fā)現:較少部分的大學生會主動閱讀人文社科類經典作品,將近一半的學生通過手機網絡會去閱讀科幻、懸疑方面的小說,而剩下的小部分學生甚至覺得沒有時間去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這種狀況的惡果直接體現在大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表達和他們的行為舉止方面:大部分學生都不愿積極幫助他人,把幫助別人和為大家服務看作是自己的損失;不能正確地理解父母,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應該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近年來常聽到有大學生為了一點小事情而做出過激的行為;不能正確地看待社會上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對一些基本的文明禮儀甚至會覺得多余;很多學生在遇到老師布置的一些文字表達作業(yè)時,如總結、報告和論文等,會覺得無法下筆,即使寫出來了也會有較多復制粘貼或語句不流暢的情況;因為文化知識的欠缺而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溝通、缺乏自信等。
造成上述不良現象發(fā)生的原因中,有學生自身的浮躁的原因,我國目前的教育也存在一定問題。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把目標指向最終的就業(yè)目標,而就業(yè)目標的主要關聯因素就是物質的多少;家庭的目標影響學生對學校、專業(yè)的選擇,他們的選擇又影響高校的招生和就業(yè);為了滿足家長和學生的目標,我國很多高等學校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傳授技術方面的知識而忽略了文化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怎么會很高呢?如此下去就象一個教育行業(yè)的惡性循環(huán)。
三、如何利用經典文學提升大學生文化素質
(一)利用課堂思政時間宣傳經典文學的魅力
所有的課堂教學在進行的過程中往往都會穿插或多或少的思政內容,經典文學作品對人們內心的滋潤將對閱讀者的心態(tài)、思想產生較大的影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利用一些思政案例引導學生的學習,經典文學就可以作為思政案例的一部分。比如小說《追風箏的人》就是一部極為感人的作品,作者用精練的文字勾勒出主人公在面對親情與友情、背叛與救贖時的內心糾結,同時在閱讀中也讓人感受到作者對祖國的愛與造成祖國今日滄桑的恨一樣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感受忠誠、友愛和對祖國深沉的愛。
(二)利用學生組織促進校內經典文學閱讀
大學校園里,學生會是普遍具備的組織,學生會內部可以組織經典文學閱讀會或者是經典文學知識競賽借以在校園傳播經典文學作品的影響。大學校園的各種活動也是經常進行的,喜愛文學的同學可以自發(fā)組織類似的宣傳活動,讓更多的同學理解并感受經典文學的魅力。筆者認為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就是一種成功地傳遞中國古典文化的方式,大學校園里的社團可以利用這個節(jié)目的一些做法,在大學校園里開展針對經典文學作品內容的競賽活動,可以提高同學們對經典文學的閱讀興趣,在大學校園里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也會讓過去較少接觸經典文學作品的同學感受到經典文學作品對自己正面、積極的影響。大學生還可以利用社團表演經典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經典場景,讓大學生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心靈的撞擊。
(三)充分發(fā)揮大學圖書館的作用
大學的圖書館是學生借閱圖書的主要場所。很多大學的圖書館并沒有完全發(fā)揮作用,筆者認為大學校園里的圖書館可以專門設置經典文學室,里面的書籍可以由一些相關專家根據大學生的成長需求推薦采購。大學階段,有些大學生也是希望利用業(yè)余時間多看些書充實自己的內心,但是卻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大部分大學新生的思想還比較稚嫩,在閱讀方面是需要引導的,而目前網絡上推廣的經常是一些快餐式的作品,這些快餐作品對學生的正面影響不夠,甚至有時會產生負面影響。設置經典文學室,并在里面適當地配備相關閱讀指導教師,將會對同學們的閱讀起到很好地引導作用。毛澤東同志當年在北大圖書館工作時幸運地遇到了李大釗同志,在李大釗同志的引導和幫助下他很快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并理解、認同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最后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喜愛閱讀的人到達一個新的地方以后,通常會去查看該地方的圖書館,在圖書館中往往可以看到該地方的人們對閱讀的喜愛程度,也可以從中發(fā)現該地方人們的文化素質高低的大致情況,所以一個良好氛圍的大學圖書館對于大學生人文氣質的養(yǎng)成必然會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
(四)利用高校自媒體平臺宣傳經典文學閱讀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等學校都有了自己的自媒體平臺,高等學校的自媒體平臺主要是用在工作方面更多一些,筆者認為這樣就無法充分發(fā)揮自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廣泛作用了。高等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往往都有自己學校的自媒體賬號,他們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會經常關注本學校自媒體上發(fā)布的信息,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的優(yōu)勢,在高等學校的自媒體平臺上以多種方式宣傳經典文學的正面影響力,比如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評選“經典文學閱讀之星”,也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專門開辟經典文學閱讀感想欄目,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更多的同學感受經典文學閱讀之美。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怎樣培養(yǎng)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呢?作為大學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還應該用一定的方法從思想上去充實他們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的思維方式、拓寬他們的視野,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起到積極的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R].新華社,2016.
[2]陳雷.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
作者簡介:鄧小紅(1971-),女,漢族,湖北省隨州市,本科,武漢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