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叢燕
摘要:將課程思政的要求有機融入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中,并從協(xié)同育人的高度出發(f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宗旨,審視當下幼兒文學教學現(xiàn)狀,改革、完善各項教學活動,是進一步體現(xiàn)幼兒文學在學前教育方面價值的重要舉措,也是未來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而,在學前教育的幼兒文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秉持課程思政提出的教育理念,運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要渠道,將幼兒文學的教學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同向而行,審視教學中存在的、司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并結合課程思政教育大背景,對幼兒文學教學做出必要的改革。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育;幼兒文學;教學改革
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宗旨,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相結合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的教學方向,建立同向同行的互助關系。就幼兒文學教育的教學特點來看,通過文學教育的趣味內容,可對幼兒形成明確的教育指向,每一次的閱讀以視聽為主,通過形象化的藝術手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了解其中的深層內涵并開闊眼界。因此,可見幼兒文學教育的隱形教育取向與思政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為了提高幼兒文學教育的思想內涵,并加強對幼兒階段學生育人工作的重視,有必要以課程思政理念為教育大背景,結合當下實際教學情況,對幼兒文學教學進行深層次的改革。
一、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
課程思政這一教學模式,具有極強的兼容性和連貫性,作為一種思想價值觀念,不會受到各科專業(yè)知識教學的影響,反而能夠在整體課程中作為貫穿始終的育人價值理念,穩(wěn)步推進人才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培育。從課程的價值內涵上來說,可以使各個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促使各個院校對學科教學進行重新審視,將教育的根本回歸到“育人”這一核心理念上。因而,處在這一教育大背景之下,新時代的學科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儲備,還要牢記自身的教育使命,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以育人為教學目標,并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將專業(yè)學科知識與實踐中核心理念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行為體驗與情感體驗獲得深層次的感悟。也就是說,新時期的各專業(yè)學科教學,將采取全方位的育人教育價值觀,通過整體規(guī)劃與統(tǒng)籌,將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進行深度改革,并通過在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精髓,讓我國全階段的人才教育工作將學科知識傳授與國家價值理念實現(xiàn)整體的統(tǒng)一。
二、課程思政教育大背景下的幼兒文學教學現(xiàn)狀
許多幼兒園的幼兒文學課程開設狀態(tài)并不理想,任課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追根究底源自任課教師尚未畢業(yè)前所接受的幼兒文學課程教學沒有打下好的基礎,許多學生在學習階段對這門課程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以下從幼兒文學教學的角度分析較為常見的問題。
(一)幼兒文學的教師教學理論不足
幼兒文學從教學大綱上來看,被劃分在語文學科之中,通常學校在選派任課教師時會安排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師。就文學方面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師對文字的研究與分析是比較到位、深刻的,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維習慣于使用漢語言文學的理念去指導學前教育學生的幼兒文學課程,甚至許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出身的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學、教育學的認知與研究不充足,使文學與學前教育形成一定的隔閡,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的操作中,實用性不強。
(二)教學方式落后,影響教學效果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幼兒文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沒有系統(tǒng)的教學參考書,對于教學的摸索,鑒于幼兒文學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具備好的文字鑒賞及創(chuàng)作能力,往往側重于理論的教學,強調對幼兒文學內容及引申的思辨,從而使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主要由教師來把握,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學習興趣難以調動。
(三)實際教學沒有與“課程思政”形成教育合力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設計、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方面,將協(xié)同育人的效應充分發(fā)揮出來。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出現(xiàn)了課程思政與幼兒文學教學僅在形式上進行結合的現(xiàn)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課程思政的思想內涵生拉硬拽地引入幼兒文學教學中,近乎照本宣科地將課程思政的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雖然主題和精神內涵上與幼兒文學教學中應用的案例分析或相關知識點相契合,但僅僅將其視作一個教學知識點來進行傳授,而沒有把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以價值觀、情感觀的方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就當前的教學情況而言,兩者并未在育人的過程中,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和精神素養(yǎng)共同發(fā)展。
三、課程思政教育大背景下的幼兒文學教學改革路徑
(一)變革幼兒文學教學觀
幼兒文學的教育觀念以關護幼兒身心及智力發(fā)展為主。因此,從事幼兒文學教研的教育工作者們,應該在分析幼兒文學本體的基礎之上,關注幼兒文學的教學本質,注重探索引導幼兒接受并賞析幼兒文學的方式。因此,負責幼兒文學教學的教師,應關注到幼兒教師的育人身份,在設計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方案時,爭取在剖析幼兒文學相關理論的內涵之外,結合幼兒的教學實踐進行探索,讓課堂的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著力培育學生幼兒文學的專業(yè)知識內涵及幼兒文學的教育實踐能力,讓學生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夠取得實際的教學效果。
(二)多軌對接,科學定位教學目標
就目前的教學情況而言,幼兒文學的教師應認真審視學前教育的職業(yè)導向性,根據(jù)當下幼兒師生的現(xiàn)狀以及教育發(fā)展前景,在教學中突出職業(yè)特色,科學定位教學目標。因此,在結合課程思政教育背景,定位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是,要與“課程思政”的教育要求對接,加深對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與研究,在幼兒文學教學中,充分挖掘課程思政理念與其相同的思想教育元素。
二是,梳理幼兒文學教學體系,與學前教育學的教學目標相適宜,按照本專業(yè)人才方向需求明確教學目標。
三是,通過收集幼兒園園長、學生家長、教師、以及幼兒對教學的信息反饋,認真審視實際崗位需求,并在教學中進行對接。
(三)夯實基礎,加強課程思政內容
基于幼兒園明確規(guī)定的語言教育目標:培養(yǎng)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以及“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從中得知,當下的學前教育發(fā)展對幼師的文學修養(yǎng)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注重對幼兒思想觀念的正面引導。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有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夯實學生的文學基礎,并融入課程思政內容。
首先,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課程思政的重點價值觀念為引導,有選擇性地篩選契合的兒童文學作品,將幼兒文學的基本概念、重點知識和表達技巧融入其中,便于學生以文體為背景,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學內涵和寫作技巧。
其次,有必要加強學生的文學閱讀量。教師可通過挑選為學生提供富有兒童趣味和文學價值的書單,加強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修養(yǎng)的引導,同時學生還可以從這些不同題材、不同時期的中外經典作品中,提升閱讀的興趣和文字理解的能力。
最后,在積累足夠的學科知識的前提下,對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進行方式與檢驗。可以在欣賞幼兒文學作品時,讓學生揣摩其語言表達技巧等內容,抑或是讓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加深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的理解與感悟。
(四)育人育德,打造科學師資團隊
作為學科教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教學改革重要推動力,教師應作為行動的先驅者,扛起育人育德的大旗,將德育與智育有機融合。因而,新時代的科學師資團隊,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一是要注重學科知識和學科技能的傳授,二是要重視學生思想品格及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為了加強幼兒文學師資團隊的教學教研素養(yǎng),可組織幼兒文學的教師與思政課程的教師建立學習互助關系,就學前教育學的學生應具備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學科精神及崗位職業(yè)需求等內容進行研討,作為幼兒文學教學中,課程思政各項教育內涵的落實依據(jù),實現(xiàn)育人與育德理念的同向同行。此外,負責教學的教師也應該注意自身的教學示范作用,堅持修身立德,在教學過程中,展現(xiàn)出優(yōu)秀的職業(yè)道德和學科素養(yǎng),成為學生的學習標桿。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文學的教學中必須要充分發(fā)揮出課程思政的教育功能,共同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宗旨,同向同行,發(fā)揮出學科教學的思想教育內涵,與課程思政協(xié)力取得好的育人效果。幼兒文學的教學改革,通過對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及教師本身的完善與督促,將指引新時代的學生,成為有豐富文化內涵和思想價值追求的幼兒預備“教師們”。同時,以此作為其他學科教學構建課程思政教育的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魏敏.兒童本位視野下的小學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8.
[2]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