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 要:人們常說“言傳身教”,言傳是第一位的,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又決定了語文教師的語言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因此,從課堂語言藝術(shù)的獨特性、講究的出發(fā)點和折射的多面性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結(jié)合教學案例呈現(xiàn)課堂語言藝術(shù)的精彩,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一條語言魅力與課堂高效相結(jié)合的道路。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藝術(shù);魅力;高效
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指出:“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shù)?!痹谡Z文課堂教學中,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便是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它富有鮮明的專業(yè)特色,具有獨特的表達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課堂語言藝術(shù)的獨特性
教師的語言是為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服務(wù)的,其本身具有教育教學的目的,這就決定了它和其他語言形式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擁有自己的獨特性。
1.互動性特征
教師的課堂語言需要學生的參與、補充、呼應,語言運用的過程是師生相互推動、相互合作、交流對話、共生共創(chuàng)的過程,且始終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
2.指導性特征
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shù)側(cè)重于指導性,要依據(jù)學生在課堂中產(chǎn)生的具體問題、學習的具體需求和課堂情境來指導學生思維方式,提高思維能力。
3.效率性特征
從教學角度而言,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不能單純定義為好或不好,更應看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益,這才是根本的立足點。
二、課堂語言藝術(shù)講究的出發(fā)點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杰作《學記》中有“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敝?,明確提出了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及要求,而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綻放出語言的魅力之花,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必須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1.課堂語言要落在學生的需求點
一堂有效率的語文課,教師的語言必然是落在學生的需求點上的。當學生在課上產(chǎn)生學習需求且通過自身努力不能實現(xiàn)所求目標時,教師課堂語言的有效引導會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會反過來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產(chǎn)生聽講的動力,從而使課堂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2.課堂語言要借助學生的興奮點
教師的課堂語言要說到學生關(guān)注的焦點上,想議論想表達的熱點上,從而激起學生聽講時的共鳴,同時運用課堂語言藝術(shù),借助學生的興奮點,相機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打開他們思維的空間,鼓勵他們在語文課上敢于遐想、積極聯(lián)想、勇于創(chuàng)造,使語文課堂既充滿教師語言的精彩,又彰顯學生參與的熱情活力。
3.課堂語言要契合學生的思考點
一位出色的語文教師能夠運用自身的語言藝術(shù),通過對文本的把握,對學生的調(diào)控,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思考,但又不急于點破,讓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收獲豐厚的學習成果。當學生的學習出現(xiàn)偏差時,教師又能利用語言藝術(shù)加以巧妙點撥,撥正學生學習、思考的航向。
4.課堂語言要把握學生的感悟點
當學生在語文課上有感而發(fā)、有感而問、有感而究時,教師要及時把握時機,運用課堂語言進一步創(chuàng)設(shè)課堂教學情境,使學生的這種感悟成為語文課堂寶貴的生成性資源,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課堂教學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課堂語言藝術(shù)折射的多面性
語文教師的語言既稱其為藝術(shù),那么藝術(shù)的生命力就在于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藝術(shù)的陣地就在語文老師每一節(jié)精心打磨的課堂之上。在課堂中,我們所領(lǐng)略到的語言紛繁異彩: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口吐蓮花、妙語如珠;揮灑自如、激情四射;縝密嚴謹、一絲不茍,不論是哪一種語言的呈現(xiàn),追尋的都是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與魅力。在這些精品課中,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表現(xiàn)出來的特性是各不相同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生動幽默,趣味盎然,具有吸引性
著名教育家斯維洛夫曾說過:“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边@話并不過分。教師的幽默語言,可以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引起學生寬松愉悅的心理共鳴,從而順利地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因此,許多教師愿意將幽默融合進自己的教學語言中,使自己的課堂充滿歡笑,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執(zhí)教的《小稻秧脫險記》中就有這樣一個精彩片段:
師: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jīng)是有氣無力了。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保曇舸螅?/p>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強,要么我的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chǎn)品,我再噴灑一點。(說完,老師又朝該生身上“嗤嗤”地“噴”了幾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學生喘著氣讀。)
于老師運用幽默的語言巧妙地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讓他們體會“喘不過氣來”這一句應該如何把雜草被除草劑噴灑后的反應通過朗讀再現(xiàn)出來。一個富有教學機智和幽默的教師,他的語言藝術(shù)也會將他的這種特點通過課堂教學反映出來。
2.富于激情,以情動人,具有感染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藝術(shù)性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應當是發(fā)聲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的。當教師帶著對教學的熱愛,對文本的共鳴,富于激情地去講解,學生立即就會受到你“情緒輻射”的感染。浙派名師王崧舟老師本身就是一位極富教學激情的人,他富于詩情的語言感染力在《望月》一課中展現(xiàn)得尤為出彩。
師:近,親近的近,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近。大家看,詩人旅途勞頓,日暮時分,終于把船??吭诹私?,江邊,可以休息了,可這時候最先出來迎接他的竟然是倒映在江邊的那輪皎潔的明月,詩人心中不禁涌起了一絲欣慰、一點欣喜,讓我們懷著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生:讀“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師:孩子們,我們看,有人因為好奇而——生:呼月
師:有人因為憂傷而——生:問月
師:有人因為思鄉(xiāng)而——生:疑月
師:有人因為欣喜而——生:近月
師:有人因為愁緒而——生:對月
師:有人因為懷念朋友而——生:思月
師:望著天上的同一輪月亮,但是每個人的月亮是不同的,心情是不同的,感受是不同的,體會是不同的。孩子們,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王崧舟老師大氣的課堂,用美的語言加以渲染,通過教師的激情,感染每一位沉醉其間的學生流連忘返,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的教學飽含深情,處處用情,時時生情,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美的情境,學生的情感也隨著老師的情感深入文本,用心、用情體會著“另一種意義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3.邏輯嚴謹,步步深入,具有開發(fā)性
要想讓整個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就必須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句句有用,字字精確。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學《兒歌》一課時,就引導學生改詩中 “陽光在溪上流著”中的一個“流”字開始,進而修改全句“陽光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來發(fā)掘?qū)W生想象的潛能,提問的語言步步深入,學生的思考也是由淺入深。在課堂上,一個個孩子仿佛都變成了詩人,創(chuàng)作出了一句句精彩的詩句。
4.因勢利導,激發(fā)智慧,具有啟迪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啟迪性的語言和適當?shù)那榫橙c燃學生的好奇之火,去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用語言把學生的心點亮。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得也是這個道理。本人曾有幸聆聽王崧舟老師《二泉映月》一課,對其中王老師啟迪學生的一個片段記憶猶新。
師:是啊。你知道那個“璧”指什么?其實啊,你自己仔細看看這個字,我不說,你可能也會懂。靜影沉璧的璧下面是個什么字?(玉字)對,你猜一下,這個璧可能指什么?
生:我覺得可能指月亮像玉佩一樣皎潔,皎潔的月亮倒映在水中。
師:呵呵,太好了。掌聲。(掌聲)老師可沒告訴你啊,是你告訴老師的。
王崧舟老師是一位高明的語言大師,當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他并不急于出手幫助,他明白老師直接灌輸?shù)臇|西并不一定能被學生全盤吸收,只有學生自己體悟到的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財富,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因勢利導,啟迪學生,讓他們借用自己的口、眼和腦,說出來、看出來、想出來,才能使課堂釋放出學生的主動性,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站在老師的肩膀上登高望遠的課堂。
5.精要精煉,精湛精美,具有靈動性
教師的課堂語言既要有對學生的引導,又要有對文本的解讀,而擁有高超語言藝術(shù)的教師還不僅僅滿足于對文本的深入挖掘,他們會追求運用精煉、精湛的語言對文本進一步開發(fā),二次創(chuàng)作,利用其中的空白點,拓展、延伸教材,帶領(lǐng)學生在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里重塑人物、品味語言。較為典型的就是以下老師對課文的改寫。
《二泉映月》現(xiàn)代詩(常熟市實小? 洪榴)
弦在手指間撥響,樂在清泉上流淌,情在晚風中傾訴,思在月光下悠長。
二泉的月啊,照著他孤冷的身影;二泉的水啊,印著他凄涼的人生。
雙目失明,目光卻穿透黑暗,只因心中有愛的燈盞;
一生坎坷,卻無畏任何磨難,只要身邊有音樂相伴。
二泉的月啊,照耀著他倔強的靈魂;二泉的水啊,銘記下他不屈的吶喊!
以上案例語言的靈性之美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對課文意蘊與形式的提升和超越當中。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將各自對課文理解和感悟中形成的意念和意韻,通過詩化的語言精準、精煉而詩意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師生在言語實踐智慧中孕育出的靈性之花悄然綻放。
不論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在課堂中展現(xiàn)的是哪一面,其目的都是為了在課堂上用優(yōu)美的語言渲染美好意境,用真情激起學生心靈的震撼,用啟迪撥開文本的重重迷霧,用點撥引發(fā)學生深遠的思考,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展現(xiàn)語文課堂的風采和魅力,最終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郭啟明.教師語言藝術(shù)[M].語文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