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璧
摘 要: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水平就能反映出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語文知識教學屬于語言類知識的教學,語言類知識的教學都離不開“說”,但是怎樣讓學生會說又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學生的“說”,基于知識的積累、問題的理解、情感的表達、思想的展現(xiàn)。要想真正讓學生會說,就需要提升學生“說”的能力,也就是要讓學生具有表達的能力,而要讓學生具有表達的能力,就要讓學生學會寫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策略
通過觀察小學語文教材、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特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其“語言性”要高于其“思想性”。語文知識作為語言類知識的教學,表達交流是其“工具性”的根本。而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如果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不會“寫”,其學習目標是無法實現(xiàn)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小學語文是學生能夠真正進行“學習”的基礎(chǔ)。而寫作能力又是實現(xiàn)小學生“高水平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chǔ)。那么,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中該如何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呢?
一、現(xiàn)狀分析
1. 缺乏情景做基礎(chǔ)
小學生是充滿情感的個體,他們的情感與思想外露,他們更加適于在充滿情感的情景中進行學習。在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對范文的文字內(nèi)容方面的講解過于重視,沒有引導學生感受范文中所構(gòu)造的情境,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學到的知識也只是模仿范文,自己創(chuàng)造句子、寫作情境能力得不到訓練,作文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也主要是分析范文的中心思想、內(nèi)容分析、段落大意、寫作背景、作者等方面,并沒有整體分析文章的架構(gòu)等方面。對作者描述的情境也沒有深切的感受,對學生想象力的拓展起到了限制作用。
2. 缺乏個性
在小學生學習寫作的過程中,他們往往缺乏目標,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注重模仿,這一點我覺得與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guān)。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講解作文布局的時間占據(jù)教學的大部分,作文的開頭、中間、結(jié)尾該怎樣寫,都教師講解的重點,而對一些經(jīng)典型句子(如擬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等)在作文中的合理應用也是教師教師時的重點。作文的本質(zhì)是將學生對事物持有的看法、主觀上的思維活動的反應,但是在實際寫作中學生為了得到更好的成績就開始編故事,然后寫入文章中,對作文內(nèi)容的忽視往往造成千篇一律的作文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3. 缺乏興趣
教學中有一點我們不能回避,那就是小學生們普遍對寫作訓練感到“頭疼”,我想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學生“不愿寫”。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寫作上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每周,甚至每天都要進行作文的寫作練習。而新的教育理念主張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掌握學習能力。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只能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出現(xiàn)厭學心理。教師對作文教學中說的忽視,造成學生不能夠說作文,只是麻木的寫,缺乏說作文的邏輯,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非常不利。
二、策略分析
1. 給學生寫作情境
小學生不愿意寫作,大多是因為缺乏必要的寫作“基礎(chǔ)”,寫作過程中總覺得寫無可寫。小學生在生活方面的經(jīng)驗較少,如何將生活中的東西寫入作文中,并不知道該如何入手。針對情況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可以為學生營造熟悉的、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主題進行寫作指導,同時結(jié)合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到作文中,有條理、貼近生活的寫作。例如,在某班舉辦作文公開課的時候,當響起上課鈴聲的時候所有的聽課教師、學生都已坐在教室里,而講公開課的教師卻遲遲沒有路面,聽課教師、學生就這樣等著,當時間過去一分鐘,講課教師沒有出現(xiàn),大家沒有什么表現(xiàn)。當時間過去五分鐘的時候,講課教師還沒有出現(xiàn),這時聽課教師坐立不安,一會看看這、看看那,學生也表現(xiàn)出焦急的情緒。甚至開始交頭接耳。不一會教師進來了。針對教師的這種遲到表現(xiàn),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假設當時學生也是其中的一員,會怎樣想、怎樣做。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寫作。
2. 給學生寫作輔助
先進教育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使得學校教育教學煥發(fā)出生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先進教育教學手段的應用,同樣為學生們的學習活動注入了動力。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引進,有助于打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的單一性的局限。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他們不能夠理解的內(nèi)容,通過視頻、音樂、圖片等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生動有趣的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作關(guān)于“冬天”主題的作文時,教師可以播放關(guān)于冬天人們在穿著上的變化、可以進行的娛樂活動等,然后再向?qū)W生展示關(guān)于雪景、雪雕、雪人等圖片,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置身于冬天的感受,從而發(fā)揮其想象力,寫出更好的文章。
3. 給學生提供欣賞平臺
其實,學生能寫是建立在學生能說、能想、能聽的基礎(chǔ)上的,而要實現(xiàn)這些,首先就要讓學生會“欣賞”。作文寫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因此教師在使用教學方法的時候,應當綜合運用寫、讀、說、聽的方法。對名作者寫作的文章、學生中的優(yōu)秀作文應當多聽,對他人的文章要學會欣賞。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之前可以讓學生對作文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演說,或者根據(jù)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選取自己覺得精彩的文章進行朗讀,在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寫作美感。另外寫的訓練也要重視,但是不能讓學生盲目的、大量的寫,要有針對性的,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寫作方向,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綜上所述,每一個學科有每一個學科的教學特點,每一個學科有每一個學科教學優(yōu)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訓練是提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的最佳途徑。通過研究可以得知針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創(chuàng)新語文作文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其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