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波
【摘? ? 要】德育主要指對學生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計劃、有目的地施加影響,針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將會影響學生的言行處事,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素質教育下德育滲透成為了學科教育關注的重點,本章即基于對德育教育的理解,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關鍵詞】高中數學? 德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188
教學德育滲透主要指在學校教育中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方面施加有利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和德行。在教學中不僅育才更要育人,以德行教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是教學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應試教育大背景下,曾經“唯成績論”風靡一時,但在素質教學的推行下德育滲透讓教學工作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高中教育主要針對心智較為成熟的青少年群體,這一群體已然形成了基本的世界觀和認知觀,當他們步出高中校園時大多都以成年人的身份開始參與更多的社會生活,成績能幫助他們進入更好的大學繼續(xù)學習,而道德品質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數學是高中階段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這一學科因其高考考核的占分比例大及拉分差距大等特殊性讓教師、家長及學生都十分重視,高中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而言至關重要,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教育發(fā)展要求將高中數學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情感、人生態(tài)度及社會價值觀,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數學思想性,同時對學生今后的人生路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則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必須兼顧的工作內容,下述即簡要探討分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
(一)深挖教材
教學開展主要依托教學教材進行,教材在進行編寫中一定是綜合考慮到了知識結構和德育發(fā)展等綜合因素的,因此在數學教材中存在著不少德育發(fā)展因素。首先,數學教材中許多知名數學教育家的成長經歷帶有一定的勵志正能量,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發(fā)展觀。例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即使家貧中途輟學,一生僅有初中文憑,但是憑借自身的毅力和努力他自學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在此后因風寒導致左腿終身殘疾,不抱怨、不放棄成就了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其次,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數學了解到更多隱藏在課本中的中國發(fā)展,中國數學的發(fā)展很早,從公元一世紀《九章算術》到現代數學發(fā)展,數學的發(fā)展也折射出了中國的發(fā)展,我國的數學發(fā)展成就值得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自豪,學生學習中不僅僅可以掌握課本公式內容等,也能正確認識到我國發(fā)展的數學成就,增強學生民族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后,數學是體現辯證思維的學科,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充分體會到辯證思維主義思想,因此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引導學生辯證思考,以客觀發(fā)展、辯證的觀點看待事物、解決問題。
(二)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師生之間可以直接有效地進行互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在教學開展過程中通過教學秩序、教學氛圍的維護,可以有效改正學生的上課習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對同一個問題產生爭論分歧,在高中階段學生由于面對應試教育的壓力,競賽心理比較明顯,因此,在爭論中可能會出現比較激烈的爭論場景,這種爭論不僅不利于學生關系的穩(wěn)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班級內部的教學氛圍,因此,教師通過穩(wěn)定教學秩序和教學氛圍可以構建良好的相處模式,同時引導學生在與教師、同學相處之時情緒更加平穩(wěn),并且解決問題時更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性。
(三)在評價反饋中滲透德育
學生在課堂教學內外都會在某一個時刻出現合理的思想教育契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抓住這些合理教育契機,給予學生有效巧妙的教學引導,從而達到滲透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發(fā)展中總是占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學生對教師的仰慕會讓學生更大程度上期待教師的認可,并愿意聽取教師的意見看法,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交流溝通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發(fā)展,由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發(fā)展,對于每位學生給予公正合理的評價,比如肯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鼓勵學生近期的課業(yè)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在近期努力取得的成績進步等等。對于學生發(fā)展的每一次肯定和鼓勵都會推動學生進一步的努力,而對于學生不好的行為思想教師也要及時發(fā)現,通過批評溝通等手段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思想,從而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中。無論教師是給予鼓勵還是批評,在評價反饋中教師一定要做到公正合理,同時在溝通中照顧好學生的個人情緒,給予學生一定的耐心和包容。
(四)注重教師教態(tài),引導示范
教師對于學生而言會起到示范作用,即使當學生離開了校園,他仍然會記得高中時自己的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與教師的相處是最多的,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有基礎判斷能力,他們能基本判斷老師是否是理性的、優(yōu)秀的,而對于優(yōu)秀的教師群體慕孺之情會讓學生下意識地對教師的日常行為處事等方面進行認可和模仿學習,這種學習會在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處事上得到一定的反映。因此,我們要說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由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求任課教師一定要注重教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示范作用。例如,在課堂教學中要保持自身作為人民教師的得體形態(tài),教學過程中忌焦忌燥,以有序的教學安排和得當的交流態(tài)度拉近與學生之間的相處距離,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結束語
以德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標改革下教育發(fā)展的新理念,高中數學教學作為自然基礎學科,將德育滲透在教學推進過程中,寓德育在數學教學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切實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發(fā)展等水平,培養(yǎng)出有思想、有道德的社會發(fā)展綜合性人才,推動德育教育水平的整體性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錦國.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才智,2020(06):203.
[2]魯來春.探究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教學策略[C].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