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未來
摘要:以健康心理促防疫,以健康心理,促進學生成長。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地延期開學。疫情之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尤其重視。小學階段,學生心智發(fā)育不完善,價值觀尚未完全確立,因此,在做好文化課程指導的同時,學校及時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組織豐富的活動,以生活為載體,化疫情之“危”為教育之“機”,密切關注學生人際關系、情感問題、人格發(fā)展、品德塑造等,從而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的塑造,以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健康心理促防疫;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立德樹人
引言
疫情為學校開學按下了暫停鍵,但養(yǎng)成教育不能停止。本次疫情作為公共突發(fā)事件,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重重挑戰(zhàn),尤其是對于身心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具體表現在:原有的學習和生活規(guī)律被打亂,對疫情的擔心,沮喪無聊,信息不完全,缺乏與同學、朋友和老師的面對面接觸,缺少個人空間,以及家庭經濟損失等,這一系列應激情況,都會對孩子和家庭產生顯著和持續(xù)的心理影響,如何在疫情之下,對學生心理發(fā)展進行科學指導,關系重大。
另外,縱深處看疫情,這也是一次難得的契機。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展現出的民族精神,都是現成和既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果教育者能夠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內化,能夠對學生起到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給予其成長的力量,喚醒其內驅力和自省力,在災難中實現自我成長。
一、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挖掘與課程設計原則
疫情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的開發(fā),可以圍繞三個線條展開:自然素材線,生活素材線和疫情一線素材。因為疫情突發(fā)之后,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從學校走進家庭,空間更加自由,學習更加自由,時間也更加自由,有了更多與自然,與生活親近的情境和機會,因此,也會擁有更多自然和生活的教育素材加以利用。而疫情第一線的感人故事、動人事跡,也都是良好的教育材料,都可以為教育者所用。
說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早已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寓教于樂才是課程開發(fā)和設計的目標。心理輔導課程應該符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個人氣質與修養(yǎng)、體現社會責任感、能自由地探索自由和創(chuàng)新、能展現自我才能、學有所長的要求。在疫情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也要嘗試注入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創(chuàng)新性元素,以防止課程開展時浮于形式和表面,無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自由環(huán)境之下,以集中和非集中式心理輔導課程的開展,給孩子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施展才華的空間,讓孩子學有所樂,學有所得,更能在豐富有趣的擬態(tài)心理品質塑造活動中,錘煉品性,培養(yǎng)健康心理。
二、疫情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一體化課程開發(fā)的策略與建議
其實就當前看來,疫情發(fā)生后,各地小學均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自己學校情況的一系列德育課程,幫助學生平穩(wěn)過渡,以更好地實現線上與線下的銜接。根據疫情實際,其實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緊緊圍繞“家國情懷”“珍視生命”“慎獨務實”這三大主題,“親近自然”“走進生活”“關注時事”三大教育主線,利用“線上家長會”“升旗儀式”“自律主題班會”“征文大賽”“藝術作品大賽”等豐富生動的形式,帶領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共同面對、共同商討、共同參與、共同承擔,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的心理教育輔導課程,開展一系列的心理品質塑造活動,錘煉學生愛國愛民、自律自強、自尊自愛、敬人愛親的健康心理和品德,引導大家在不幸中發(fā)現希望,用奮斗的足跡撫平災難的創(chuàng)傷。
(一)赤子情懷——愛國教育鑄根魂
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蔽<睍r刻,無數中國人挺身而出,走向了抗疫的第一線,用血肉之軀鑄成了新時代的中國脊梁,挽救國家和人民于水火,書寫著最美“逆行”的歷史詩篇。班主任教師可以將疫情中涌現出來的英雄楷模和動人事跡,打造為現成的班會素材,在全校范圍內組織一次《立志學習強國,接力中國精神》網絡班會課。用感人的故事為孩子們帶來精神的洗禮,心靈的凈化,激發(fā)大家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和飽滿的愛國熱情。班會后,班主任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心得感悟揮灑進字里行間,繪進炫彩畫報,用滾燙的詩文、深情的畫筆寫下了對“英雄”二字的深刻理解,對“偶像”的重新定義,以及對祖國山河平安的美好祝愿,立志向抗疫英雄學習這種舍身報國、大愛擔當的家國情懷,尋根鑄魂,自我積淀,深深扎根,以知識為鋼衣,用良知做鎧甲,努力挺直華夏脊梁,成為祖國的驕傲,與先輩一道守護好這片風月同天。以此轉化為學習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愛,以此來抵抗疫情所帶來的消極情緒,減少疫情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二)博愛自愛——生命教育暖心懷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病毒肆虐,是對人類生存的一次挑戰(zhàn),也是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自然的機會。疫情背景下,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再次重點引導學生關注生命和心理健康安全,珍愛生命,自愛自立。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用精彩生動的視頻推送,告訴大家自愛的第一步,便是熱愛自己的生命。生命珍貴,只有一次,病毒面前不可大意,必須要注意自我防護,珍視生命健康安全。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視頻拍攝軟件,拍下一個個異彩紛呈的VLOG,來記錄自己在家鍛煉身體的日常;或者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圖文并茂的手抄報,行云流水的書法作品,來普及推廣正確的洗手方法、口罩佩戴方法。科學課教師也可以通過帶領學生了解什么是冠狀病毒,如何抗擊病毒。一方面讓大家充分了解免疫系統(tǒng)抗戰(zhàn)病毒的方式,以及人類抗擊病毒的歷史;另一方面也引導學生明白,作為尋常生靈,我們的生命是何其渺小,生活又是如何依附于大自然的恩賜。從而讓學生學會敬畏,感恩自然、敬畏自然,愛護比鄰而居的動物、植物,尊重自然法則,建立起眾生平等觀。在這些豐富充實的活動中,學生可以及時自我糾正成長中的心理發(fā)展的認知偏差,更好的愛護自己。
(三)慎獨自律——意志教育煉品性
《中庸》曾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薄吧鳘殹保词恰白月伞?。先賢哲人告訴我們,獨處時更應嚴謹規(guī)范,一絲不茍。“宅習”期間,受限于低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的現狀,很多學生出現了疲沓的情緒,與家長矛盾頻發(fā),親子矛盾尖銳,學習效率降低。復學之后,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難以適應學校生活,自律性降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學??梢詰獣r而動,在專業(yè)心理輔導教師的引導和班主任教師的帶領下,開展了“自律慎獨”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圍繞“自鑒”“自律”“自主”三個關鍵詞:,指導孩子以人為鏡自我觀照,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并與理想中的自己對比,尋找差距,激發(fā)斗志。還可以請優(yōu)秀學生代表介紹自己自律性塑造的方法。進而讓這些方法真正變成能幫助孩子實現自我提升的實用小技巧。以幫助學生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融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去。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成效的評價方式
課程實施后,進一步檢驗心理輔導課程的實效性,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一)課程評價標準的整體觀
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輔導過程和評價進行統(tǒng)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進行中去。一方面,將學生在心理建設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研究報告、成果等作為評價他們成效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程度及表現,以此為現實依據,評價課程效度。
(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教師、學生、校外指導教師都可以作為評價者。在心理健康指導活動的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評價,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對學生的各種活動方式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自己所學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評價者要盡量使用家長、學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語言描述學生的表現,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
(三)評價內容的過程性
對學生進行評定的作業(yè)應該提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自身問題的,而不僅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即使最后結果按計劃來說是失敗的,或者沒有得出所謂的輔導成效,只要學生經歷的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心理轉變,表現出了正向的心理行為,就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的發(fā)展價值。通過肯定其活動價值,營造體驗成功的情境。
(四)課程評價的具體方法
評價時可采用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形式。評價方法應靈活多樣,根據疫情實際可以利用的有:收集材料匯報、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攝影作品展、VLOG微視頻、美篇展播、勞動成果分享、線上演講比賽、成長記錄檔案袋等等。
圖1課程評價體系圖
結語
危急是最鮮活的教材,災難是最深刻的課堂。有溫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應該讓孩子在災難中學會成長,而不是做無動于衷的冷漠看客。在疫情期間,廣大中小學只有因地制宜地努力打造特色心理輔導課程,緊緊圍繞“養(yǎng)成教育”這個永恒的底色,以保障學習為不改的基調,以時事為生命的補給,隨風入夜、潤物無聲,才能充分詮釋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化作一股清泉活水,滋養(yǎng)春風桃李,呵護芬芳滿園。
參考文獻:
[1]盧立濤,劉可鳴.疫情下的思考: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內容及實施途徑[J].中國教師,2020(05):26-29.
[2]羅吾民.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yè)倫理[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4):15-18.
[3]李柏彥.網上心理輔導八萬市民獲益河北區(qū)助力防控一線打贏心理戰(zhàn)“疫”[J].求賢,2020(04):23.
[4]袁阿潭.心理課作業(yè)指導實踐與反思——以“快樂清單HappyList”為例[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