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琴
摘要:閱讀是發(fā)展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必然途徑。專題閱讀具有強烈的目的和明確的主題,可以促進更有效的閱讀活動,且可以調動閱讀資源,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閱讀的能力,并為寫作積累創(chuàng)造平臺。
關鍵詞:主題閱讀;閱讀資源;對閱讀的興趣;閱讀能力
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閱讀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專題閱讀是教學閱讀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形式,指的是針對某個主題進行的閱讀活動。本文將討論如何進行主題閱讀。
一、有效的閱讀教學離不開“問題”
教師應注意學生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防止對正確閱讀方向的偏離,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要求學生閱讀之前,可以使用文章前的一些問題來幫助學生,并要求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解決問題。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改變一堂課的無聊程度,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過程中學習,并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初步自主理解。
例如,在對《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采用固定的方法來教學生,它將使學生處于無聊的學習過程中,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實際上可以使用生活問題來調動課堂氣氛,如向學生提問:“去過桂林的學生對桂林有什么印象?你印象或想象中的桂林風景和文本描述的有什么不同?”“桂林山水相較于其它地方的山水而言,有什么特點?” 此可充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則可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找到答案,并依此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學生閱讀后,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分享和交流思想,這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直接對話。為了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有必要以豐富的資源類型和問題來應對,以發(fā)展學生的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其高級的思維能力,并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根據(jù)文章內容提出合理有效的問題,簡化教學過程,而且要通過多樣的資源引入和多樣的問題提出來確保學生主動并使課堂充滿活力。
例如,在學習《祖先的搖籃》一文時,以深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并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為目的,教師則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用高質量問題。首先提出的問題如:“誰是人民的祖先?我們首先住在哪里?”讓學生大膽地猜測和想象原因。然后再要求學生們帶著問題閱讀詩歌,并試圖總結詩歌的主要思想,并讓他們理解“搖籃”的深層含義。最后,基于學生對這首詩的主要思想的充分理解,教師還可著眼當前的環(huán)境問題,說:“現(xiàn)在的森林越來越少,天空越來越灰沉,我們幾乎摧毀了祖先的搖籃。我們應該怎么做來保護祖先的搖籃?” 通過這種方式,大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環(huán)境的熱愛和保護的情感態(tài)度。
二、有效的閱讀教學離不開“創(chuàng)新”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講授閱讀的教學方法,可以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創(chuàng)造豐富的閱讀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和閱讀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遵循略讀——精讀——背誦的程序,以便學生可以先略讀課文,掌握關鍵思想,然后根據(jù)教學要求仔細閱讀課文,最后進行背誦課文,以使學生對課文有更好的理解。此外,在閱讀時,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創(chuàng)建故事、問題和游戲等,以便激發(fā)閱讀興趣、加深閱讀體驗。教師還可以在對話中介紹教學內容或進行角色扮演等......關于閱讀材料的內容,則可組織學生進行協(xié)作小組學習等,并總結閱讀技巧,方法和知識主題,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三、有效的閱讀離不開“專題”閱讀
(1)仔細選擇專題閱讀主題和閱讀材料
首先,從課本中選擇一個閱讀主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或滲透家庭的溫暖,或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小動物的情感等......無論主題是什么,它都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科書進行研究和思考,并選擇閱讀主題。例如,可以基于教科書的內容提取“美麗的秋天”主題。對于材料,則可以選擇和秋季主題相關的課文。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教材之外,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問題并提取主題。它將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來理解和了解生活。
其次,按主題選擇正確的閱讀材料。確定主題后,我們需要為該主題選擇正確的閱讀材料。選擇的材料必須與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相對應,不要太深奧和太長。這樣,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更輕松地閱讀更多的相關和類似主題的文章,并可掌握更多的閱讀技能。
(2)鼓勵學生親自解讀主題讀物
閱讀最初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是所謂的“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即,不同的學生對同一文本的理解會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主題閱讀時,我們應避免解讀的統(tǒng)一,而應鼓勵學生仔細閱讀和理解并親自解釋文本。在許多情況下,有些教師會過多地強調基本概念,從而假設不同的解釋是錯誤的解釋、很難接受不同的解釋。實際上,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是不同思維興起發(fā)展的過程,只要學生的解釋能夠做到理性合理,我們就需要鼓勵他們。
(3)鼓勵基于閱讀的寫作
閱讀是寫作的積累,寫作是閱讀的結果。可以說,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不應區(qū)分閱讀和寫作,而應趁機鼓勵基于閱讀文本的寫作。由于主題閱讀非常集中,學生可以通過集中閱讀來增強他們的印象,增強閱讀理解力,體驗更多的語言修辭和表達方式,并擁有更多的寫作思路。趁熱打鐵,讓學生使用一些寫作片段和寫作技巧作為模擬或繼續(xù)寫作的參考,這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并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4)注重反思和改進
在小學階段,按主題教授語文閱讀非常重要,這是許多老師研究的課題。為了確保最初的語文專題閱讀教學設計的質量和有效性,我們需要注意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反思和改進。以為語文本身的教學內容龐大且復雜,因此可能存在許多細微的問題或更好的經驗等。如果我們對此進行反思,繼承好的做法,并彌補語文閱讀過程的不足,則可在保證閱讀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我希望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討論可以為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參考,也希望本文可以作為對專題閱讀教學的引線,而在之后能引起更多的討論。
參考文獻:
[1]周俐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整合對策[J].文理導航(下旬),2021(01):60-61.
[2]曹嵐.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6):180-181.
[3]李姝媛.探討語文教學中的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方法[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6):184-185.
貴州省德江縣第二小學 5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