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練
【摘要】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推進極大緩解了我國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這一突出問題,但農村勞動力流失的現象也更加嚴重,并危及到基礎的鄉(xiāng)村教育,產生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對此,本文也將以農村的小學課堂設計為切入點,以留守兒童的發(fā)展為主線,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現狀,并探討課堂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歧視,僅做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留守兒童;學習現狀;改革方法
引言:
留守兒童是隨著中國社會結構調整應運而生的必然產物,為了維持基本的生計,許多農村孩子的父母都選擇外出打工,子女被留在家中,缺少必要的監(jiān)督和家庭教育,他們長時間都無法與父母取得聯系,也極其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很多孩子都存在性格上的缺陷,雖然部分父母會時不時的回家看望,但他們仍舊把更多的精力都花費在城市中。也正是在這一態(tài)勢的影響下,很多留守兒童看待事物的眼光都過于消極,他們的自卑心理尤為明顯,情緒也并不十分穩(wěn)定,這就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和興趣。
一、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現狀
首先,留守兒童都沒有獲得足夠的家庭教育,農民的學歷普遍偏低,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更為傳統(tǒng),他們過于強調子女的筆試成績,認為考試是決定學生水平的唯一方法,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內心情感和學習習慣。大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中,而且收入也并不富裕,家庭經濟情況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所以留守兒童獲得的學習條件也是相對有限的。例如,即便是學生在假期時間充裕,但他們也沒有辦法與父母展開充分的溝通和交流,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狀況知之甚少,甚至也不知道主動為他們購買必要的學習用品和書本。久而久之,留守兒童就會養(yǎng)成更為散漫和懶惰的性格,即便是遇到學習任務的時候,也無法提起興趣和積極性,一旦遇到困難就會選擇放棄,不懂得挑戰(zhàn)自我。
其次,教師并沒有充分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情緒變化,大部分只關注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關注學生的成績是否取得了階段性的進步。同時,教師并沒有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心理關注,由于不同學生的家庭條件和成長背景存在明顯的區(qū)別,所以教師更應當懂得有的放矢,然而由于教室不夠了解學生的情況,所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往往選擇一刀切的方法,會出現許多錯誤和偏差。
最后,留守兒童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當他們發(fā)現自己在成長中存在缺陷的時候,會很渴望教師和父母的關注,但他們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久而久之,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就會變得更加強烈。即便是教師提供了幫助,他們也不懂得如何進行配合。
二、分析農村留守兒童數學課堂改革的方法
(一)推動思想的轉變
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特點,要認真分析留守兒童易逃學,輟學的基本特征,提高自身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及時給予關心和愛護,讓留守兒童能夠獲得更多的溫暖和鼓勵。由于留守兒童自小缺少父母的陪伴,他們的道德行為與心理發(fā)展往往會存在一定的異常,容易受到各種不良習慣和風氣的干擾。所以,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學校本身,都必須要針對現有的課堂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和改革,要構建更為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和氛圍,讓留守兒童能夠獲得更多的溫暖,感受到信任和親近感。
(二)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
留守兒童的年齡普遍較小,他們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所以自制力十分欠缺,對數學知識缺乏足夠的興趣,這不僅影響了成績的提升,同時也不利于獨立意識的發(fā)展。對此,教師應當逐步引導,留守兒童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習慣,即便是在上課的時候也要檢查留守兒童的課堂筆記,要讓留守兒童保證筆記是干凈且工整的,不能隨意涂寫。而且,教師要及時提醒留守兒童保持高度的集中,讓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變得更為穩(wěn)定,提醒他們專心聽講[1]。當課堂結束的時候,教師要與他們多多交流,要鼓勵留守兒童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悶和情緒,聆聽他們內心的想法和意見,這樣也可以建立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平時,教師要鼓勵留守兒童參與不同類型的數學趣味活動,可以設計角色扮演這種游戲,讓學生帶入到特定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價值,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逐步積累學習的自信心,感受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三)做好心理層面的輔導和教育
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僅僅體現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同時也在于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塑造上,所以心理教育更是不能忽視。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兒童的思念之情日積月累,他們的孤獨感也與日俱增,如果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肯定,他們也會產生極為強烈的自我懷疑,會否定個人的生存價值。再加上,由于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并不強大,數學教師就應當勇于承擔起這一責任,適當對學生展開心理疏導,定期進行心理教育,或者是舉辦階段性的咨詢活動,讓學生能夠及時排解內心的情緒。而且,教師也可以及時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異常表現,無論是家庭原因還是學習原因,都應當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以朋友的身份,讓學生敞開心扉[2]。
(四)塑造良性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禮,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融入班集體,主動參與不同類型的課堂活動,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可以約束學生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例如,在學習與高斯定理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介紹高斯幼年的故事:學生練習如下數學題——1+2+3…+100的結果是多少?當其他學生在絞盡腦汁的計算答案的時候,高斯卻很快得出了5050這個數字,那么你們知道他是運用了什么方法才計算出這一結果的嗎?由此來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和好感,讓學生能夠在平等和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積極的探究。而且,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給予學生人格上的尊重和鼓勵,要尊重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展開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xù)性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數學教學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磨練留守兒童學習意志和品格的應有之策,也是穩(wěn)定留守兒童心理情緒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思想認識的調整,學習習慣的糾正,心理輔導和引導氛圍的塑造這幾個角度,論述了農村留守兒童教學改革的方法,充分結合了小學數學知識的要點,尊重了留守兒童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潘登. 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中構建有效教學的策略[J]. 讀天下(綜合), 2020(9):0132-0132.
[2] 陸秀敏.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 讀天下(綜合), 2020(2):012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