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實
摘要: 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贝髮W殿堂中的每一名學生都正處于人生重要的分岔路口,如何引導他們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是每位高校輔導員時刻都不能忘記思考的命題?!比惫ぷ鳈C制以輔導員學生培養(yǎng)工作開展過程中最經常面對的三個群體為立足點,通過研究同學生、家長、同行的相處模式,探討如何更好地開展高校學生培養(yǎng)工作。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學生培養(yǎng);”三同”工作機制
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同時也肩負著教書育人和學生管理的雙重責任。大學作為學生初入社會的先導階段,伴隨著一系列的迷茫、問題甚至挫折,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肩負著學生培養(yǎng)的重任,必須時刻銘記自身的初心和使命。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維護學校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通過對實際工作的探索和向優(yōu)秀前輩的學習觀摩,總結出學生培養(yǎng)的”三同”工作機制,即同學生交心、同家長交流、同校內外同行溝通。
一、同學生交心
交心,即能夠同學生開誠相見,讓學生把心里話無保留地說出來。通過同學生交心,做到真正了解、熟知自己的學生,這是做好學生培養(yǎng)的第一步,也是開展一切學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唯有這般,才能把學生工作做好、做細、做穩(wěn)。
客觀上,要對學生的個人情況熟記于心。全國“時代楷?!?、“最美奮斗者”、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曲建武教授在培訓課程中也曾多次對輔導員群體提出要求,即“開展工作要從熟知學生開始”。關于如何熟知自己的學生,曲教授曾經講過的一個很簡單同時又十分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像背課文一樣背誦學生檔案,記憶關于學生的一切信息,姓名、長相、家庭情況、學習成績、學生干部經歷……要能做到對每個學生的各項基本情況了如指掌。
主觀上,要深入接觸學生了解實際情況。做到了熟記學生信息后,要進一步“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即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學生們共事、共處。要深入學生日?;顒訄鏊缢奚?、軍訓現(xiàn)場、課堂、食堂,多同學生談心談話,關心他們在當下及同過往相比發(fā)生的心理變化,要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你把他們放在心上,真正做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正如曲教授所言:“你若是應付了學生,學生就會應付你;你不在乎他們,他們自然也不會在乎你。”這是我輩青年開展輔導員工作需長鳴的警鐘。秉持熟知學生的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同學生交心,真情實感地關切、關愛學生,輔導員工作便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 同家長交流
交流,即能夠同學生家長針對學生的信息進行互換傳遞,及時輸送、獲取學生的一手信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強調的就是教育發(fā)展所需的全社會內外在合力。家庭教育在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取向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因此輔導員在日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同家長的交流。
一方面,通過同學生家長的交流,及時雙向傳遞學生在校、歸家的異常情況和思想波動,有助于將可能發(fā)生的學生事故扼殺在萌芽期,一旦發(fā)現(xiàn)苗頭不對便可及時對學生進行關懷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育人水平,除做好學生引導外,更要注重提升學生家長的綜合素質,使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有效。除了反饋學生近況,還應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適時給予家長一定的建議,讓家長明白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更要引導孩子把人做好,領會“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深刻內涵。
做好“家校協(xié)同育人”,建立健全家校一體化育人機制,要求輔導員在日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通過同家長交流,更清晰地界定家校雙方的責任邊界同時明確彼此主體責任,進一步找好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之間的平衡點,助力學生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輔導員不能僅僅做傳遞學生在校狀況的傳聲筒,更要充分調動發(fā)揮家庭的教育責任,幫助家長真正做到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同校內外同行溝通
溝通,即經常性地同校內外同行針對學生培養(yǎng)事宜進行研究、探討,把從業(yè)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傳遞和反饋的過程。個人的從業(yè)時間和經歷的事情都是有限的,然而溝通卻能將經驗學習、視野開拓和思路啟發(fā)進行無限放大。
作為入行不久的新輔導員,要多聽、多學、多做,在和同事協(xié)調開展工作時要不怕吃苦、敢于受苦、勤于刻苦,將使命感和責任感帶來的壓力和緊迫感轉化為細致入微的學生工作和不斷提升的職業(yè)素養(yǎng),從基礎做好、從小事做好,積極向優(yōu)秀前輩們看齊,堅定信仰,錘煉自身。
作為從業(yè)已久的老輔導員,在充分做好自身本職工作之外,還應積極扮演好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的角色。面對虛心求教的后輩們,能夠做到無論校內校外,無論是否熟知,都愿意抽出時間為其答疑、解惑,感受后輩青年身上具備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行業(yè)初心,不斷自我革新。
四、結語
同學生交心、同家長交流、同校內外同行交流,并非是在一朝一夕內能夠完成的事情,而是應將這種工作思路轉化為日常工作中學思踐悟的工作作風,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時刻不忘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負黨和國家為我輩青年提供的良好成長成才資源和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李斗才. 高校輔導員實現(xiàn)”人生導師”角色的途徑探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000(007):133,142.
[2] 張連惠. 與學生個別談心的技巧[J]. 中國農村教育,2018(7):38-38.
[3] 崔德勝.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J]. 吉林教育,2019,000(028):P.45-45.
[4] 盛惠. 淺談教師語言溝通技巧[J]. 新課程研究,2019(20).
[5] 魏金芳. 青年教師要學會與學生溝通[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00(00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