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霜
【摘要】吾日三省吾身。教學反思在當今教育教學中逐漸受到教師們的重視,它在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上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改進教學方法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師;課堂教學;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含義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完成以后,對這一過程進行思考和探究,對自己的教學活動、相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及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優(yōu)勢,這樣可以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繼續(xù)發(fā)揮教學中的優(yōu)勢,改變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教師的教學反思是對自身行為的重新審視,其教學反思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所以教學反思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應用到的教學方法,成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yǎng),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價值。
1.反思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我們在制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即“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來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比如說在講《鳥的生殖和發(fā)育》一課時,通過介紹鳥類的育雛行為,培養(yǎng)學生對父母養(yǎng)育之情的感激。當今世界是不斷發(fā)展的世界,知識更新速度很快,我們就更應該注重對于學生思想價值和情感道德的培養(yǎng)。
2.反思教學是否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yōu)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斗艷,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是內容的呈現(xiàn),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比如說在講《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一課時,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多維度的講解,以便學生能夠吸收理解。
3.反思教學是否實現(xiàn)了溝通和合作。
“溝通和教學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失去溝通,那么教學就是失敗的教學。成功的教學,應該形成多維度、多層面、多種多樣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系。教學過程是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師生交往的過程。而教學是師生之間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相互溝通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比如說在講《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一課時,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來進行理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理解與區(qū)分。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
三、教學反思的運用
教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任務,有利于學生學習生物,使教學方式變的更加靈活多樣。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思考如何教學、讓學生如何學習的過程。
l、用心體會,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是實現(xiàn)“教學反思”的第一任務。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候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狀態(tài)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在目前實行的大班教學中,任務教學方法總是只能適合部分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學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學生的“吃不飽”或“吃不了”。例如,在《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的學生理解得非常好,但有的學生卻認為基因、DNA、染色體比較抽象、理解不了。如何使這種“吃不飽”與“吃不了”現(xiàn)象得以緩解,需要教師細心感受,對自己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等各個方面及時保持有意識的反思,在此過程中要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
2、悉心溝通,嘗試改進。成功地找出問題根源所在,這一定是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程度有關。如果缺乏溝通,即使發(fā)現(xiàn)問題,也較難把握住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更難提出較好的改進方案。因而可以對教學進程作出正確的評價,同時有意識地調整教學計劃和時間安排,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3、潛心研究,調整反思。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的實際效果,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x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xiàn)。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要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鵬程.教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未來英才,2015,(1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