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題式閱讀也可以理解為群文閱讀,是近兩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是切實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以適應新高考改革的最佳途徑。
關(guān)鍵詞:主題式;閱讀;思考
在“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當下高中教學中,在普遍將語文當做副科的高中生群里,如何擠出時間開展主題式閱讀著實成了大部分語文老師的難題。為了適應新高考,為了踐行新理念,也為了接軌新教材教學,我在高二開展“主題式閱讀”選修課,進行主題式閱讀即群文閱讀的一種小范圍嘗試和探索。
一.示范和初探
為了更容易掌控和實踐,我選擇了自認為主題明確、容易組群、耗時不多的古詩入手,借助主題式閱讀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了解、欣賞和品味,落實新課標“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傳承中華文化”“提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等學習任務目標,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古詩詞初探教學示范中,如何運用主題式閱讀的方式展開閱讀實踐,我進行了一些探索。
1.計劃和安排:首先我按照常見的主題將古詩閱讀鑒賞分成“位卑未敢忘憂國—憂國傷時詩詞賞”“思親念友羈旅愁—思鄉(xiāng)懷人詩詞品”“年華消逝壯志酬—建功報國詩詞鑒”等五個群組,每組按照“搜集-匯報-拓展”分三課時展開鑒賞交流。
2.激趣和授法:第一節(jié)課通過“趣話古詩詞閱讀與鑒賞”,講授古詩詞鑒賞的一些基本知識,幫助學生消除或者減輕對古詩詞的畏難情緒,讓學生不怕讀古詩詞,甚至感興趣。然后讓他們選定以上五個主題中的一個準備開講示范,學生選定了第五個主題“情深意長依依別——愛情閨怨詩詞鑒”。
3.搜集展示:我搜集了一些愛情詩,并按照時間順序印發(fā)給學生。
首先是《詩經(jīng)》中的愛情詩:有自由約會的愛戀者——《國風·關(guān)雎》《邶風·靜女》《鄭風·溱洧》,有執(zhí)著求愛的苦戀者——《鄭風·子衿》《王風·采葛》《秦風·蒹葭》,也有大膽熱烈的求愛者——《召南·摽有梅》《鄭風 萚兮》;有哀怨憂郁的失戀者——《鄭風 狡童》和《褰裳》,有贏得愛情的自豪者——《王風 木瓜》《周南 桃夭》《唐風 綢繆》,還有伉儷情篤的恩愛者——《鄭風 女曰雞鳴》《齊風 雞鳴》。《詩》三百簡直就是遠古先人的愛情史,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祖先各種各樣的愛情婚姻生活面貌,所以作為重點閱讀對象引導。
接著是《楚辭》《漢賦》里的愛情詩。有屈原的《山鬼》,有司馬相如的“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皇兮皇兮從我棲”的《鳳求凰》兩首,也有卓文君的“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白頭吟》。
再者還有樂府詩中的愛情詩:“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上邪 》和《有所思》
有《古詩十九首》 中的《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 》,
還有陶淵明的愛情絕唱“愿在衣而為領”“愿在裳而為帶”的《閑情賦》
然后是大唐的諸多愛情詩:包括詩仙李白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钡摹堕L干行》,“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的《三五七言》以及他的《自代內(nèi)贈》《春思》《怨情》《 巴女詞》《 長相思》《 雙燕離》等,不一樣的詩圣杜甫的“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薄兑话傥迦找箤υ隆芳八摹对乱埂贰对隆?,最是多情郎的李商隱唱出“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無題》二首及其《錦瑟》《夜雨寄北》等。
最后還有大宋的N多愛情詞:有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的《雨霖鈴》,有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一剪梅 》,也有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蘇幕遮》,還有蘇軾“十年生死兩茫?!钡摹督亲印返?。
以及唱出“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大清多情郎納蘭容若的《木蘭辭》以及他的《攤破浣溪沙》《采桑子》等
搜集了大約30首頗具代表性的愛情詩詞,印發(fā)給學生自主閱讀一周,允許課外查找資料自讀理解,也可以標注疑難課上課下交流體會。
4.鑒賞匯報:利用一個學習時大致2-3節(jié)課,師生互動一起鑒賞了其中學生頗為感興趣的不同詩人的代表作。
5.課外拓展:
(1)拓展到其它詩:然后又用了一節(jié)課到圖書館閱讀,拓展到諸多外國愛情名詩,例如莎士比亞《悲 哀 是 愛 情 的 證 據(jù)》,海涅的《愛 情 究 竟 是 什 么》,拜 倫的《愛 情 也 需 要 歇 息》,泰戈爾的《我 已 經(jīng) 愛 過 了》,葉芝的《當你老了》等等,學生稍稍比較了中外愛情詩的異同點,情感一樣語言不同手法有異罷了。
(2)拓展到其它文學藝術(shù)作品:再用一節(jié)課讓學生泡在圖書館,搜集愛情主題的小說影視等作品。
(3)匯報成果: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篇或一組作品,以手抄報的形式上交主題式自主閱讀的心得體會等收獲。
二.設想和計劃
下一階段,以“愛”或“情”為自選自主閱讀主題,進一步閱讀“愛己(愛生命)”“愛家”“愛國”或“親情”“友情”“愛情”“國情”等的系列書籍文章。
三.幾點思考:
1.時間的安排不可少。主題式閱讀若是僅僅局限于課內(nèi),那是相當耗時的,如何解決高中生的閱讀時間問題,將群文閱讀群到深處,主題式閱讀落到實處,值得思考。
2.注重實踐體驗。鑒賞的概念、主題式閱讀的理念少講,而是融合在課堂內(nèi)外的閱讀中,滲入到對學生群文閱讀的點評和引導里。
3.師生定位明確。老師只做引導者和協(xié)助者,學生才是詩詞文等藝術(shù)作品積累、鑒賞的主導者。主題和選文或許都可以由學生生成,老師僅作引導和點評,并適時推薦更好的選文,絕不硬塞給學生。
雖然不能確定結(jié)果一定美好,但是學生在搜集資料、閱讀積累、比較鑒賞、匯報點評、分析推薦的過程中,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自己不一樣的思考,體現(xiàn)了個性化閱讀和批判性解讀,初步達到有效提高學生鑒賞審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學 張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