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利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各行各業(yè)都經受著信息技術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專教育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之中處于正在形成價值觀和人格意志的重要基礎學習階段,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針對網絡時代背景下關于中專德育教學的實踐教學活動,從不同層次探究能夠提升中專德育教學有效性的創(chuàng)新途徑,希望能夠對中專德育教師從業(yè)者起到一些幫助作用。
關鍵詞:網絡時代;中專;德育課
引言:
網絡信息技術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步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作為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的中專學生,對于越來越多的海量互聯(lián)網信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沖擊。這對于院校對于學生的德語教學工作產生了新的挑戰(zhàn),也對于教師如何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網絡相關的德育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網絡時代背景下中專生德育教學現(xiàn)狀探究
(一)學生的自控性較弱
由于中專階段是學生由主觀被動接受影響的他律行為方式到客觀主動選擇吸收的自律行為的重大轉變過程,需要在知情意行四個不同的層面進行不同形式的引導和管理,才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形成自身的德育意識。
網絡信息的海量數(shù)據如同洪流一般,席卷這所有的一切奔涌而來,學生在這樣的信息洪流中難免會產生迷失的虛無感覺。作為一個毫無束縛的網民在虛擬的網絡里時,并沒有得到足夠的約束和限制,可以成為自己幻想的任何人,發(fā)展任何不用負責的言論,而不是受到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和管制。學生很容易受到這種虛擬自由的影響,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逐漸降低,[1] 從而產生自我放縱的消極思想,不再進行積極的成長和學習。
(二)網絡信息復雜
由于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導致很多負面消極的垃圾信息充斥在互聯(lián)網的各個角落。學生進入網絡中時,由于缺乏對于外界事物的明確判斷能力,很容易受到垃圾網絡信息的影響,從而對自身的法律道德意識和整體的價值觀念等都會產生深層次的不良影響。在大數(shù)據沖擊下的學生們,會盲目追逐崇拜一些極端的人和事物。因為缺乏對于自身的控制和對于事物起碼的認知,很多學生會做出讓自己后悔的行為,并持續(xù)影響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
(三)國外不良信息的有意引入
網絡文化作為一種開放性自由意志的體現(xiàn),并不會受到地域和國家限制,不同的理念和行為在網絡之中互相碰撞,但是在西方國家有意宣揚的一系列不適宜我國國情的觀念和做法卻也悄悄在這些碰撞中不斷進入中國網民的視野。學生還處在思想單純的青春時期,極容易受到煽動和蠱惑。這對于我國長期以來對學生培養(yǎng)的民族精神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一種扭曲和解構,從而做出很多偏激的事情來。這是需要教師和院校極為重視的事情,需在將這種不良風氣和思想扼殺在萌芽之中。
二、網絡時代背景下中專生德育教學的提升探究
(一)注重理念升級
為了能夠提升中專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轉變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行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學活動。教師作為在一旁的引導者,幫助學生不斷發(fā)掘事件和人物之中關于德育相關理念的學習和掌握。隨著網絡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教師可以通過進行自身對于網絡信息的過濾,剔除其中不良信息和消極思想,將其中充滿人性的閃光點進行放大,再讓學生進行關于其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同時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交流。在網絡上建立能夠進行身份信息透明公開的討論活動,針對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進行統(tǒng)一的討論后,由教師再進行分析和概括,讓學生能夠對于其中的德育精神得到更加充分的感受。
(二)加強網絡技術的應用
中專學校是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平臺,需要營造善于學習優(yōu)于學習的連能干好學習氛圍。所以教師在進行德育課程教學的時候,不能只是將網絡概念和網絡信息交給學生理解和掌握,也應該多嘗試應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設備將網絡中各種復雜的時事新聞進行定期的播放,讓學生們時刻了解時事。教師也可以通過采用具體熱點時事的例子來進行德育教學中知識點的延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還能夠幫助教師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通過帶領學生逐漸了解掌握新穎的網絡信息技術,也能夠幫助學生激發(fā)自身對于網絡技術和網絡信息的自主探究興趣,從而方便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網絡信息的優(yōu)劣分辨,正確樹立網絡價值觀念和德育理念。
(三)引入網絡德育題材
教師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行為,通過網絡德育題材的延伸,將網絡的獨特魅力通過學生間自由討論和和諧氛圍徹底釋放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們的廣泛討論和輿論監(jiān)督下,讓學生個體逐漸樹立網絡信息也應該樹立有底線,網絡并不是絕對自由的法外之地。[2]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由的網絡文化交流會,讓學生彼此交流自己喜歡的網絡文化,充分挖掘不同網絡文化之間的優(yōu)越性和局限性,取長補短,實現(xiàn)共同成長和進步。同時對于學生而言還能夠逐漸培養(yǎng)網絡之間、網絡之下的不同狀態(tài)友誼,讓學生無論身處網絡虛擬還是線下實際都能夠團結友愛,相互認同。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網絡信息的迅猛發(fā)展不僅對于中專德育教學工作產生了新的挑戰(zhàn),也為學生們展現(xiàn)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所以教師需要懂得運用網絡信息這一把雙刃劍,揚長避短,努力通過發(fā)展網絡信息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建成更為全面健康的德育教學內容,從而為順應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對于學生的新要求,同時為了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全民素質性人才作出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芳慧.基于網絡時代的中專德育教學[J].赤子,2018(2):52.
[2]張麗娜.提高中專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9(02):268-26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