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林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zhèn)石正中學 廣東 平遠 514641)
隨著我國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不斷提升,在每個學科的學習中都要適當?shù)呢灤┑掠逃?,尤其是英語這樣的語言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端正,幫助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格素質的養(yǎng)成,同時在以后的成長和生活中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內容本身就具有德育性,教師應該充分挖掘這一點,注重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會有很多的閱讀文章、日常用語和對話,這些都是很好的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英語學習對于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不能幫助到他們,他們是很難理解透教材內容的。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有一個透徹的理解,深入挖掘文章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幫助學生分清是非善惡,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例如The Emperor’s New Clothes這篇文章,它揭露和諷刺了皇帝與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文章講完后,作為教師我們一定不忘教育學生要做一個不說謊話的人,要懂得去偽存真,發(fā)現(xiàn)真理,長大后要做一個坦坦蕩蕩,純真善良的人。
教材是品德教育的載體,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主要依據(jù)。英語教學中的德育不僅僅需要聯(lián)系教材,還要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中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育德于英語課教學中,同時找到學生喜愛的東西,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既遵循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則,又符合英語教學的規(guī)律。
除了上述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內容以外,英語教師也要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開展系統(tǒng)持久的德育工作。因而,我們需要善于利用社會德育資源開展關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引到學生辨別是非,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德育典范,例如英語課本8B Unit 5 Family Life一文講述了兩個學生的家庭生活,尤其提及了他們對零用錢和家務活等方面的看法,在如今這種感恩意識缺失的環(huán)境下,這個單元的話題正是老師進行感恩教育的很好的題材。英語老師可以有意地組織學生對零用錢、家務、代溝等問題加以思考及討論,除此以外,還不妨給學生播放如《變形記》等視頻,讓學生有更強烈的感受,從而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繼而通過家校互通,讓家長參與到這些討論活動中來,以增強活動效果。而從德育教育的角度,如果能讓此類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做到知行統(tǒng)一,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構建起規(guī)范的道德架構,德育教育便會更有成效。去年我們學校開展了“感恩老師,感恩父母”的英語演講比賽,要求學生自己寫文章,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還邀請了學生家長參加。這個活動開展之后得到了家長老師的認可,孩子們的精神風貌好了,學習更積極主動了,這個活動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學校德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和諧的情感型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親近感?!坝H其師而信其道。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能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勤奮進取,逐步改動不良習慣;一個有愛心的教師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加里寧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他們常常由于喜歡一位英語教師而愛上他的英語課,并能主動接受這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會模仿,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育教學業(yè)務能力,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德育滲透,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更好的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英語老師應該轉換觀念、積極探索,結合課本和學生的實際,把思想教育與生動、有趣的英語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英語老師不應放過任何一個德育教育的細節(jié),要讓德育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認真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缺點,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