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鐵 高榮彪
(貴州省興義市第六中學,貴州 興義 562400)
伴隨教學改革進程,各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模式改革也隨之被提上日程,基層教師紛紛根據學校及本校學生的現狀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這無疑是體育課程進步與發(fā)展的良好契機。當前我國大部分高中在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方面均有不同舉措,但時至今日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不少“歷史遺留”問題。下面,文章就簡單闡述一下當前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常見問題,并以此為據提出了幾條可行性較強的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策略,以期能夠在該問題的研究方面為基層體育教師提供點滴參考。
在素質教育理念提前之前的幾十年內,我國各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均建立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基礎之上,教學開展形式、教學目標設定、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均較為守舊,且教學活動多圍繞技術技能的教授上,這顯然與當前素質教育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與期許相去甚遠。另外,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通常占據著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則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下,此舉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在某種程度上還與素質教育及教學改革理念相悖。
雖然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理念提出至今已有十幾年時間,但據筆者了解,當前部分高中基層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所采用的仍舊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學的步驟大致為:教師對相關運動技能進行講解——教師對相關技術技能進行多度度示范——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反復訓練,該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較好的完成技術技能教學,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收效,但其開展形式相對單一、枯燥,長期使用會打消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另外,該教學開展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已然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
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教學,除要實現既定的技術技能目標之外,還需要實現對青少年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yǎng)。與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不同,現行教學理念更為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并通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優(yōu)良品質得以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要想實現以上全新的教學目標,基層教師應從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入手,教學理念可為一切教學活動指明方向,且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貫徹體育教學活動始終,可有效推動教學改革進程。在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過程中,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快樂體育等原則,將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交還給學生,并充分發(fā)揮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與學習,在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其素質與個性得以顯著提升。
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教師在做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方面的設計時,通常會以教材內容及要求為主,鮮少根據本校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調整與完善,這種教學活動設計形式顯然不具備針對性,因而無法使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通過教學活動得以全面提升。筆者認為,當前形式下基層體育教師的教學設計思路應根據相關方向性政策進行創(chuàng)新與完善,而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內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應完全照搬教材內容,而是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現有教材內容進行篩選與完善,同時,還應將較具時代性的相關元素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此舉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契合度,還能有效派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2.體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不僅應與當前學生群體的身心發(fā)育現狀相匹配,還應與素質教育及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筆者認為可將探究性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分層教學、情境教學等這類趣味性較強,且更為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活動當中,并使之成為教學常態(tài),此舉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還能對學生的特定能力及品質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3.體育教學目標方面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的體育教學目標多是根據教學考核內容制定,其中技術技能的教學占到整體教學目標的90%以上,顯然這一教學目標的制定方式是無法與素質教育理念相匹配的?;鶎咏處熢谧鼋虒W目標設計時,應將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學活動提出的要求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同時應將更多的時代元素融入其中,以此舉賦予體育教學活動鮮明的時代特點,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有效推動體育教學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