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摘要】自主閱讀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更加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教師要不斷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一、引言
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需要深入研究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的意義和內涵,在教學活動中明確自身的角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學活動的有效引導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入理解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進而感受閱讀的魅力,有效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同時,該階段也是學生掌握知識學習技能的黃金時期,初中階段學生在各科的學習內容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增加,難度相應提高,知識越來越系統(tǒng)化,這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在各科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僅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針對文本進行閱讀和研究,而且能指導學生的課后閱讀,使學生通過閱讀拓寬自身的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為今后的人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2.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現(xiàn)代社會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需要人具有較強的信息接收和處理能力,只有具備終身學習意識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能夠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在閱讀各種文本的過程中能夠快速分析,針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快速處理,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學生在自主閱讀時能夠主動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從而豐富自身的內心世界和精神世界,逐漸形成高尚的品格,使自己更具人文素養(yǎng)。
3.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受和分析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和信息,并且將這些情感和信息內化為自身的理解,在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的回答,能夠有效鍛煉語文基本能力。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將自主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能夠使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進行輸入,再通過寫作進行輸出,更好地將閱讀得來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積極靈活運用,達到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三、初中階段學生自主閱讀現(xiàn)狀
1.閱讀時間較少,缺乏自主閱讀的意識
進入初中階段之后,學生學習科目增加,學業(yè)負擔開始加重,大多數(shù)學生都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因此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的閱讀時間較少。一些學生雖然也在進行課外閱讀,但這一時期的學生大多喜歡看娛樂雜志和言情小說等,只有極少學生會閱讀名家名作,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認識到自主閱讀的重要性,也沒有良好的自主閱讀意識。
2.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程度較低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是重要的教學活動參與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時,首先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組織的閱讀活動中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大多數(shù)教師在閱讀過程中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即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針對課文進行逐段理解,針對重點內容進行背誦和記憶。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產(chǎn)生枯燥的印象,大多數(shù)學生對語文閱讀產(chǎn)生抵觸心理,導致課堂參與程度較低。
3.教師容易忽視閱讀過程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獲取知識,并且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關注學生的閱讀結果,要求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或者閱讀完一段之后要清楚本段或本文講解了哪些內容,忽視了學生應當運用怎樣的方法去得到這樣的結果,并且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結果的過程中強調“標準答案”,因而忽視了新課程所倡導的多元化教材解讀,這樣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難以有效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四、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才能對閱讀內容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閱讀作為一種興趣,并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閱讀帶給自己的快樂,從而愿意主動閱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首先要在班集體中營造閱讀氛圍,班集體的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影響,營造閱讀氛圍能夠使學生在班集體的影響下自主閱讀。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自主閱讀的價值,推薦具有閱讀價值的書籍,也可以向學生分享自己通過閱讀獲得的體驗,這樣才能使學生自主嘗試進行閱讀。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環(huán)境,例如在教室張貼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讓學生觀摩,也可以在教室建立“圖書交流站”,讓學生利用圖書交流站進行交換讀書,分享閱讀感受等。通過這樣利用營造閱讀氛圍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奠定基礎。
(2)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途徑和來源。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實施,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學生在這樣被動參與的過程中難以有效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允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擁有不同的見解和思考,從而構建真誠互信、自由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學生在這樣的閱讀課堂中才能積極思考,勇于發(fā)言,從而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3)利用各類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為學生整合更多豐富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內容進行學習,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在整合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要緊扣教材內容,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推送各類資源,使課程資源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2.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上文的分析可知,初中階段的學生缺乏自主閱讀的意識和習慣,大部分初中階段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沒有從閱讀活動中獲取營養(yǎng)。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并且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默讀、精讀、略讀等,從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效接收信息,體會情感。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教材中關于四大名著的經(jīng)典文學選篇時,如果學生進行朗讀,則難以在短時間內讀完如此長的篇幅。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默讀或略讀的方式,快速了解講述了什么事件;而在引導學生探究人物刻畫的過程中,可以指定選段讓學生進行精讀,使學生進行深入體會;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時,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體會古詩文中的音樂美和意境美。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閱讀。
3.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個性化
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閱讀結果,忽視了學生的閱讀過程,并且強調學生閱讀的“標準答案”,導致學生對閱讀活動失去興趣,并對閱讀產(chǎn)生抵觸心理。針對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個性化,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帶著情感閱讀,進而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引導學生不斷分享自己關于閱讀的獨特見解,尊重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多元化理解,才能有效實現(xiàn)閱讀的個性化,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五、結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必由之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語文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張翠華.談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好家長,2017(01):116.
孫金波.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神州,2017(09):58.
周麗娜.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提升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