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摘 要: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然、靈動地識字,這就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精心用好教材,靈活使用識字方法,巧妙有效地隨文識字。當然,課堂書寫環(huán)節(jié)也是識字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應靈動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隨文識字教學避免了機械的煩瑣記憶,打破了枯燥乏味的識寫,讓孩子在學文中自然識字,靈活識字。
關鍵詞:精心組織;靈活識字;靈性課堂
識字教學不是機械地認識生字、識記字形,而是要引導學生在讀文中識字,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過去我們在識字時,往往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集中識字,識寫的教學至少要花費30分鐘,看似很扎實的識字教學,置于實踐和運用中反饋的效果并不理想。
隨文識字是由文入手,在具體的語境中識字,不是孤立的識音記形。由字到詞,再由詞到句,或將語句納入一段文字中去理解,賦字于情感和靈魂,讓識字充滿情趣。
一、精心組織教學,合理隨文識字
低年級階段“會認”與“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應“多認少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有效地進行隨文識字,從而構建靈動的識字課堂。
1.依據(jù)生字分布,靈活隨文識字
生字在文中分布位置不同,如果生字集中在寫景的段落,就可以在引導學生朗讀時,理出關鍵詞,從而進行隨文識字。一年級上冊《秋天》一文,我們可以在引導學生說出秋天的特點時可以借機理出:“天氣、樹葉、黃了、一片片、落下來”,并出示相關句子引導讀中想象看到的景象,變抽象為形象以后,隨機引入要認讀的生字“秋、氣、了、樹、葉、片、落”和要求掌握的生字“了、片”,生字的教學水到渠成。
有些生字零散地分布在課文內容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和相關的詞句進行隨文識字。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大還是小》一文時,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理清“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引出詞語“時候、覺得、自己、穿衣服”等詞語從而隨機指導學生認讀生字“時、候、覺、得、自、己、穿、衣、服”等字,相機指導書寫“自、己、衣”三個字。依托文本秋水無痕般導出生字,自然而靈活。
2.扣住關鍵詞語,隨文理解識字
在隨文識字時要抓住關鍵詞語,借助具體語境識記。一年級下冊《項鏈》,文中第一自然段中“藍藍的”“又寬又遠”是重點詞,它形象地描寫大海的遼闊以及色彩。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用兩個關鍵詞串起課文內容,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在學生讀中感受大海的遼闊時,遷移運用“又×又×”說話,學生在不經意間就認識了“藍”和“又”這兩個生字,有效地解決了孤立識字造成音、形、義分離的問題,鞏固了詞語,強化了運用。
3.整合識記形式,復現(xiàn)理解識字
結合字形特點通過兒歌或短語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提高了識記效率。如在教學帶“青”的字,可以讓學生記住兒歌“有水山清水秀,有日晴空萬里,有心真情無限,有目火眼金睛。”學生在讀、比中,就把這些字區(qū)分開來了。再創(chuàng)文本,復現(xiàn)生字,加深理解,重復記憶,有效區(qū)別就順應而生。
二、靈活識字方法,有效隨文識字
漢字是有靈性的,是音、形、義、情的結合體。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隨文識字的教學情境,會起到教學無形的效果,從而呈現(xiàn)教與學無痕的靈性課堂。
1.結合語境識字,體驗理解字詞
我們可以結合課堂情境生發(fā)理解學習課文字詞。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有個環(huán)節(jié),請小朋友上來把小畫家的畫貼在對應的小動物的下面。孩子上臺,教師隨機問道:孩子們,你們留意了嗎?剛才這幾位同學是走了幾步走到老師的面前的。(生猜)幾步就是不確定的步數(shù),不是很多步。(出示字卡:幾步,指名指導寫“幾”)
2.借助圖片識字,化難為易識記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象、直觀,利用有形的圖片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發(fā)散識字的想象力,提高識字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中“竹”字時,我們可以出示一幅漂亮的竹葉圖,然后指導學生觀察,竹葉尖尖的,真像“竹”字的兩撇呢!“竹”字的豎和豎鉤又多么像兩根竹竿呀!隨后小雞的爪子圖與之對比,學生脫口而出“小雞畫竹葉”,學生既理解了小雞的爪子像竹葉,又記住了“竹”的音、形、義。
3.依據(jù)文本語句,對比理解識字
表意功能是漢字的一個最大特點。在隨文識字中我們把文字的表意與課文句子相應和,把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對比、強調,對記憶生字有積極的作用。例如:《烏鴉喝水》一課中“渴”與“喝”是形近字,學生識記起來容易混淆。我們可以出示句子:“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引導理解“口渴”需要水,“喝水”要用口。比較理解,學生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
三、識寫巧妙融合,靈動隨文識字
傳統(tǒng)的生字教學中,我們一般會采用集中寫字,或根據(jù)字的結構分類寫字,這樣可以讓學生一下子書寫很多生字,但記憶的效果不佳。而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安排課堂書寫,識字的方法更加靈活,學生也容易接受,記憶也更加深刻。如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我們引出課題以后,相機引導學生在讀課題時認識“比、尾、巴”三個生字,要想讀好課題就要讀準“巴”,讀出輕聲,隨著板書課題指導書寫“比”字自然而巧妙。
“隨文識字”使字詞與文本融會貫通,采用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還能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運用字詞做好鋪墊。我們要研讀文本,巧具匠心去探索識字與閱讀的最佳結合點,幫助學生尋找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讓識字教學自然而有效,讓識寫教學充滿靈性和活力!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