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艷平
【摘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可視化工具,引入小學數學課堂,將學生的思維外顯,不僅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結構,還利于學生高效學習。小學數學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復習課教學,能及時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理清知識聯系,是提高學生復習能力的有效渠道。知識的梳理,歸納能力,思維能力,運用能力都屬于復習能力。因此,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化,思維網絡,能提高數學綜合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復習課;方法策略
復習課是小學數學一種常見的課型,復習課一般有單元復習、知識分類復習等,復習課的作用一是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二是進行查漏補缺;三是復習課先進行知識的整理,再加以練習題的形式進行強化和發(fā)現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數學復習課教學中常用的思維導圖包含枝形圖、表格圖、知識樹、泡泡圖等形式。下面淺談一下借助于思維導圖進行復習課有效教學的方法策略。
一、溝通聯系,示范導入
小學數學教材中,單元知識點繁多,有記憶型的公式,理解型的概念等等,學生在學習完后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遺忘,復習課能及時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學生第一次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數學復習課整理知識時,肯定會陌生,這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領作用,先示范繪制,枝形圖、表格圖、知識樹、泡泡圖等形式各繪制一幅,著重強調繪制的框架構建,重點關注在思維導圖中體現知識點之間的溝通聯系,學生模仿教師,嘗試使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整理。
二、自主繪制,匯報交流
學生在模仿學習教師繪制的思維導圖后,自主進行單元知識的思維導圖繪制,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實際安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繪制,也可以提前一天,讓學生在家進行繪制,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給足時間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的再回顧、再整理,并繪制成圖,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為孩子的個性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供機會。繪制完成思維導圖后,課堂上學生先在組內交流導圖內容,讓學生相互學習,形成學習共同體,然后進行全班匯報交流,在交流中促進學生對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對比分析,及時評價
思維導圖形式多樣,學生對比分析思維導圖的異同點,教師及時評價。單元知識框架無明顯差異,體現出思維導圖的優(yōu)越性,同時著重關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點主要包含形式上的不同,創(chuàng)新點以及出現的小錯誤,突出不同的點,做到復習的查漏補缺,全面整理,復習的效果更加有效。教師對學生的思維導圖給予及時評價,多元化、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收獲成就感,從而促進數學學習的信心和樂趣。
四、整理保存,發(fā)展能力
期中或期末學生將思維導圖整理成冊,存檔保管,再次回顧思維導圖,也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批注闡釋,知識網絡輸入學生大腦,進行知識的再次整合,形成知識框架,此環(huán)節(jié)主要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不僅自己可以看得明白,別人也可以理解,便于后續(xù)的交流學習,發(fā)展學生對數學數據的整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天化.小學數學復習課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