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視,使得近年來職校學生數(shù)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中職生的生源質(zhì)量較原來差了很多,各方面的素質(zhì)也大不如以前。大部分學生存在著厭學情緒,因此,為培養(yǎng)新一代的職業(yè)技能型人才,必須直面分析學生厭學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是當前中職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關鍵詞:中職生;厭學;原因及對策
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最迅速和最關鍵的事情,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大都處于青春期。他們大部分因知識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興趣,無法考入普通高中而被迫選擇就讀中等職業(yè)學校。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基礎太差,理解力有限而聽不懂,因為學不好而不想學,破罐子破摔,從而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和行為,并且逐漸惡性循環(huán),因為成績差而放棄自己,因為理所當然的學不會而自暴自棄。然而,大多數(shù)的中職生厭學與他們聰明與否并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如今,學生都必須通過學業(yè)水平測試方能取得畢業(yè)證書,而厭學的這部分學生將直接影響學業(yè)水平測試的通過率和畢業(yè)率。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
一、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家長都是拿分數(shù)來衡量學生的好壞。成績好自然就是好學生,成績差就是壞學生。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長期接受自己家長對自身的否定,長此以往,在學生的心理就種下了自卑和自我否定的種子。在加上家教方式的不當,過重的學習負擔和壓力會使學生逐漸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的心理,漸漸地他們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動力。在我們教師看來,家長不應把學習成績當做衡量好學生和壞學生唯一的標準。每個獨立的個體都存在著差異性,我們承認社會的多元化,也應該看重學生的個性化,作為家長應該發(fā)揮導向作用,客觀地來看待自己孩子的個性化,合理全面地進行評價和肯定。
2.教師因素
信息化教學手段日益豐富,有的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手段上較落后,課堂氣氛較沉悶,使得學生沒有興趣繼續(xù)聽講,日復一日使得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在學測水平考試的壓力下,任務重,時間緊,有時候教師急于求成會給學生過大的壓力,從而導致學生承受不了,對學習失去耐心和信心,開始厭學。還有些因素,比如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教師恨鐵不成鋼對學生說了些嚴厲的話語,或者做了某些過激的行為,都會引起學生反感。學生如果對某個老師反感,自然就和他 課對立,也就容易厭學。
3.學生自身因素
首先,中職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基礎知識不扎實,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就不會有動機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盲目性,不知道該怎么去學習,為什么去學習。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因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久而久之就產(chǎn)生了逃避學習的想法。其次,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扎實的文化基礎,從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控力差,容易被游戲誘惑,在學習上也缺乏自信,碰到困難容易沒自信而放棄,給自己的負面心理暗示就是自己不行,因而不愛學習。再次,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有的初次離家住校,人際交往成為了其中的重要因素。他們渴望尋求得到同齡人的認可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他們傾向從同學那里得到尊重,否則內(nèi)心會覺得孤立無助,自尊心受到打擊無處發(fā)泄,就漸漸地討厭學習。
4.網(wǎng)絡因素
現(xiàn)代技術發(fā)展迅速,信息化時代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人人一把手機在手,有的學生甚至擁有兩把手機或多把,這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誘惑。對于他們這個特殊群體,手機就是他們的靈魂,離開手機是萬萬不能的,在網(wǎng)絡中暢游游戲多歡樂,何必認真學習。因此,學生們離學習越走越遠。
二、克服厭學情緒的對策
1.找到真正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樹立信心及時矯正。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上本來就不自信,加上種種原因他們都要某方面的自卑心理。在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多關注有厭學情緒的學生,針對他們的厭學,切不可批字當頭,要實事求是地看到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和進步,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給以肯定和表揚,逐漸樹立他們的自信,逐漸轉變他們的厭學情緒,由厭學變成愿意學。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信息化手段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厭學變成樂學最重要的一步是讓厭學的學生重新認識到自身的重要價值。在學習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豐富課堂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家長不要總是拿別人的優(yōu)點和自家孩子的缺點進行比較,只要他們有進步就值得被表揚。從而使學生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在不斷的克服困難中尋求自信,重新認識自身價值。
3.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還因輔導他們學會做人。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個性化差異非常大,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著不同的性格差異。有的學生由于第一次離開家人,性格內(nèi)向又不善表達,不善處理和同學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自然較差。如果在生活上或學習上碰到問題又不善于和人溝通解決,長期積壓在心里,就容易產(chǎn)生壓抑和厭世的情緒。對這些學生,我們在課堂上或課下都應該多關注和關愛,幫助他們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他們能夠積極、愉快地開始在新環(huán)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點。
4.管理好智能手機是關鍵。學生們自控能力差,時時手機不離手,做為家長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與他們商定制定合理的使用時間,幫助他們養(yǎng)成合理的作息習慣。其次是學生,對于他們而言,除了學習就是娛樂,而娛樂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參加社團,進行體育鍛煉等。只有勞逸結合才能真正的學習和娛樂兩不誤。再次是學校層面,學校要嚴格管控學生的手機,當靠他們自覺是不可能的,在上課、午休、晚自習、熄燈這幾個時間點可以收繳手機,在學生不遵守規(guī)定的情況下適當給予懲罰,讓他們逐漸養(yǎng)成收手機的習慣。
三、結論
在解決中職生厭學這個問題上,需要多管齊下,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也需要教師們的共同努力。教師要適時改變教育方法,以興趣吸引學生,由說教轉變?yōu)樯眢w力行的體驗,多以正面評價學生,批評為輔,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此外,在生活上應多關注學生,了解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與他們交友,平等地看待他們,只有抓住他們的內(nèi)心才能有讓他們擺脫厭學情緒的希望。
參考文獻
[1]?中職生厭學原因分析與教育對策[J]. 陳其昌.甘肅教育.2008(18)
[2]?中職生厭學原因及對策淺析[J]. 劉偉.技術與市場.2015(07)
[3]?中職生厭學情緒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 吳銀霞.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4)
作者簡介:陳艷玲,1983.8,女,漢,福建漳州,本科,畢業(yè)院校:閩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電子技術教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