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劍惠
摘要:新時代背景之下,人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關注度提升,幼兒教育也成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幼兒科學教育階段,教師幫助幼兒掌握文化知識,獲得科學經驗以及相應的生活技能,對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有積極作用。將生活化的策略應用于教學階段,是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探索,始終圍繞科學的本質去探索知識,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為幼兒的長遠發(fā)展奠定良好條件。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教育;生活化;策略
引言: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各類知識的傳播不能忽視生活化、趣味化的要求,教師給幼兒更多的機會拓展實踐,完成教育生活化的探究,對于幼兒來講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有助于強化知識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茖W教育本身就要結合實踐進行,注重幼兒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對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始終存在,生活化教學的價值由此展現(xiàn),幼兒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對此筆者結合實踐分析如下:
十四、確定生活化科學教育的內容
陶行知先生鼓勵在幼兒教育階段,合理利用環(huán)境,發(fā)展幼兒的生活本領。所以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根據(jù)幼兒的主體需要,選擇富有啟蒙性、實用性的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感受集體的力量,從輪流值日,或者參加運動鍛煉開始,幫助幼兒主動接受知識,這種分分合合、集體與個體的實踐,是基于生活實際所形成的,此時幼兒所探索的知識更加具體形象,有趣味化的特征。當幼兒能認識到,知識本身就在身邊,而且生活之中有很多知識是富有科學性的,幼兒能夠在生活之中,感受科學探究的無限魅力[1]。
教師講解科學知識階段,要幫助幼兒總結生活經驗,靈活應用這些經驗,那么科學教育就會融入幼兒的生活之中,幼兒有更多的生活經驗,有創(chuàng)新探索的基本意識,基于生活實踐去思考科學,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全面。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科學,并體會科學的價值,還能完成繼續(xù)創(chuàng)作,這些都是基于生活所建立的科學教育模式。
十五、教學活動之中,合理利用科學材料
幼教老師在環(huán)境創(chuàng)建階段,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活動,找尋各種科學材料。在區(qū)域環(huán)境構建期間,教師就可以讓幼兒樹立環(huán)保意識,從應用生活化材料入手,將廢棄物品、材料等等,與主題活動結合。常見的是易拉罐、紙盒子的應用,幼兒的探究學習欲望會不斷提升。在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生活經驗、個人愛好等等,設計多樣化的區(qū)域活動,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材料的互動階段,探索科學規(guī)律,并形成一種科學概念,不斷提升自我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設計主題活動,給幼兒足夠的機會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造,有新的發(fā)現(xiàn)以及感悟,幼兒便能解放自我,不斷提升自我的生存本領。
十六、觀察幼兒行為,設置生成活動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期間,需要做好觀察與管理。教師合理觀察幼兒,能夠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以此為基礎做好科學教育,便能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比方說在戶外活動階段,幼兒會發(fā)現(xiàn)垃圾分類是一個重要決策,垃圾桶有很多不同的格子,有些格子上的字我們認識,但是有些不認識的,就會影響自己的分類[2]。教師給幼兒互動的機會,并讓幼兒理解干垃圾、濕垃圾分類的基本原則。通過這種案例,幼兒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富有價值性的教育信息。這是教師要充分挖掘的內容,教師要觀察幼兒對什么問題有興趣,以及在學習階段有哪方面的疑惑、經驗等等。按照這一話題去解讀幼兒,設置趣味化的科學教育活動,師生彼此的距離感降低,通過信息互動、啟迪合作等方式,幼兒將這種短暫的興趣,轉化為一種持久性的探索,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系統(tǒng)性地探究知識。
十七、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加強科學教育
幼兒的文化知識不足,且實踐經驗不夠豐富。所以在教學活動之中,幫助幼兒探索知識,并獲得新的學習技能,往往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認知、言行脫離是常見的問題。在遇到具體問題時,由于幼兒的能力不足,常常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關注幼兒生活之中,常常會面臨的問題,以科學教育為基礎,鼓勵幼兒去剖析、處理相關的問題,幼兒的各種能力發(fā)展獲得基礎條件,幼兒通過反復的實踐、探索,還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積極應對生活的困難[3]。比方說在家庭生活之中,如果青豆、小米混合在一起,如果只是通過一個個挑揀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但是使用篩子,就能很快完成分類。教師設置課堂討論,那么幼兒解決問題期間,能夠認識到生活有各種困難,運用不同的方式,保持思維靈活性,必然能提升自我的問題處理效率。
十八、結束語:
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要找尋適合幼兒的教育教學方式,將生活化科學教育策略優(yōu)化,幫助幼兒認識到文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聯(lián)性。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索,最終的目的是落腳于實踐,幼兒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有效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幼兒的學習能力也會不斷提升,更好的面對生活之中的困難。
參考文獻:
[1]郭紅英.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研究與探索[J].2020.
[2]王婷婷.在生活化的科學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J].2020.
[3]莊春梅.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生活化、系列化的實踐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