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蓉蓉 歐吉科
摘? ? 要:將項目化學習融入學科教學,可以同時達到強化學科學習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批判性思維的目的,給學科教學注入活力,也使學生受益。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設計,可遵循如下思路:設計驅動問題,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積極性;著眼于培養(yǎng)高階思維,讓學生學會分析遷移;尋找核心知識,促使學生形成學科概念;呈現(xiàn)學習成果,全面覆蓋評價。
關鍵詞:學科項目化學習;歷史與社會;教學設計
近年來,項目化學習越來越受重視。實施項目化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實踐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其他關鍵能力。在國內,項目化學習一般應用于拓展型或探究型課程之中,當它與傳統(tǒng)學科相結合,則被稱為“學科項目化學習”。在國外,數(shù)學、閱讀與寫作、歷史、地理等傳統(tǒng)學科與項目化學習設計相結合的案例比比皆是。事實證明,若將項目化學習融入學科教學,可以同時達到強化學科學習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批判性思維的目的,給學科教學注入活力,也使學生受益無窮,值得大力推廣。浙江省象山縣新橋學校依托象山影視城中的民國城這一地域資源,開展了歷史與社會學科的項目化學習——“民國洋房建筑趣談”。本文以此為例,闡述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設計思路。
一、設計驅動問題,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積極性
項目化學習需要提出本質問題,本質問題有時比較抽象龐大,特定年齡段的學生難以接受,所以轉化為驅動性問題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投入。讓學生結合地域資源主動生成驅動性問題,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積極性。驅動性問題須貫穿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且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以便讓學生在持續(xù)驅動中進行探究。
在“民國洋房建筑趣談”項目化學習中,教師這樣激發(fā)學生設計驅動問題:
[教師展示一個案例:位于上海靜安區(qū)的民國洋房建筑被業(yè)主擅自拆除,有關部門決定對業(yè)主罰款人民幣3050萬元,并責令業(yè)主在10個月內恢復原狀。]
師:看完案例,有何感受?
生:洋房建筑拆毀后能恢復原來的樣子嗎?
生:什么是民國洋房建筑?
生:民國洋房建筑是什么樣子的?
生:罰款未免也太多了,一般人承擔不起。
……
[教師搜集學生的問題進行整合,歸納出三個驅動性問題:(1)民國洋房建筑建造的時間、背景及其分布是怎樣的?(2)民國洋房建筑的特點及形成這些特點的因素有哪些?(3)現(xiàn)今的民國洋房建筑有何價值?對破壞行為進行重罰是否有必要?]
師:我們象山影視城打造了一個民國城景區(qū),將各地具有特色的洋房建筑進行復制建造,給我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為了更好地解決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實地游覽。要求如下:按照景區(qū)設置的路線游覽,熟知各建筑的名稱,并拍攝照片。
經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后續(xù)的活動中學習和探究的熱情高漲。由此可見,讓學生自己主動生成驅動性問題,能更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實踐的積極性。
二、著眼于培養(yǎng)高階思維,讓學生學會分析、遷移
學科項目化學習中的驅動性問題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的積極性,而且能改變原來的學科學習開始于低階學習且主要在低階徘徊的特點。學科項目化學習更強調用高階學習帶動低階學習。學科項目化學習中的高階學習,不是說出定義或舉出例子,而是要能在新的情境中遷移、運用、轉換、產生新的知識。
“民國洋房建筑趣談”項目化學習,經歷了低階學習和高階學習兩個階段。低階學習指向知識性內容的學習,如:
師: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了民國洋房建筑的哪些獨特設計。
生:很多建筑,門前有雄壯的柱子,而且柱式多樣。
生:很多建筑的窗戶、門的形狀呈圓拱形。
生:很多建筑的頂樓斜斜的屋頂上都有凸出來的窗。
生:墻面上有許多花紋雕刻。
……
師:我們學習過與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相關的歷史知識。民國洋房建筑,指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建立前后在上海、南京、廣州等一些城市涌現(xiàn)出的建筑。不同的洋房有不同的柱式:有的洋房柱式普通,為沒有雕飾的圓柱體;有的洋房則汲取了西方古典柱式的特點,有多立克式、愛奧尼克式、科斯林式等。屋頂上凸出的天窗叫老虎窗,是從英國傳進來的;洋房建筑的圓拱形門窗也多由西方國家傳入。
這一教學,教師直接向學生灌輸淺表性知識,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顯然學習的深度是不夠的。因此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了高階學習的設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所學進行分析、遷移:
師:分析老虎窗出現(xiàn)在中國的原因——結合初二時所學,猜想英國的老虎窗為什么會傳入我們中國。
生:從1840年開始,西方列強對我們發(fā)動多次侵略戰(zhàn)爭,強占租借地,并將該天窗引入。
師:老虎窗的作用為采光、通風、避潮。結合初一歷史與社會學科中提及的英國氣候類型,說一說英國為什么會采用這種窗戶設計。
生:英國的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陰雨天較多,需要避潮。
師:為什么當時有老虎窗的洋房多出現(xiàn)在上海、南京、廣州這些城市?
生:我國南方地區(qū)屬季風區(qū),氣候也較為潮濕,需要避潮。
上述三個問題,分別對接《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七年級上冊和七年級下冊的相關知識點。
根據上述模式,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洋房其他方面的特點,如:為什么不同的洋房建筑有不同的柱式?在古希臘,普通的圓柱體柱式多應用于哪些建筑?多立克等柱式多應用于哪些建筑?采用不同的柱式體現(xiàn)了怎樣的地位差別?反映了民國時期怎樣的社會狀況?時至今日,在農村的自建房和城區(qū)的一些機關單位是否還有著洋房柱式的影子?……諸如此類的設問,可以幫助學生從低階學習過渡至高階學習,并在鞏固已有學科知識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新的知識,培養(yǎng)分析、遷移、創(chuàng)造能力。
三、尋找核心知識,促使學生形成學科概念
項目化學習的設計不是從項目或者活動著手的,而是從期待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識出發(fā)的。設計者應該借助課程標準、教材等材料尋找關鍵概念或能力,確認與這些關鍵概念、能力相關的一系列基礎知識和技能,以此達到知識與素養(yǎng)的兼得。
“民國洋房建筑趣談”屬于歷史與社會學科范疇,其核心知識的定位須與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緊密聯(lián)系。該學科有五大核心素養(yǎng):歷史意識、空間感知、社會參與、綜合思維、家國情懷。除了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已經向學生潛移默化滲透的歷史意識,該項目化學習的落腳點還應在家國情懷與社會參與上。對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
在探究了民國洋房建筑的特點之后,再來看一看曾經在一座洋房建筑上海百樂門(象山影視城中也有)里發(fā)生過的事件: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隨后發(fā)動“八一三”事變,中國也展開淞滬會戰(zhàn)抵抗日軍,但經過殊死搏斗,3個月后上海還是落入敵手,隨后日軍又攻占南京,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時在上海百樂門有一位炙手可熱的舞女陳曼麗,一日本軍官要求與她共舞,她大罵拒絕,最終被日本軍官擊斃。陳曼麗的行為彰顯了愛國主義情懷、大無畏的精神與品質,也為百樂門這個建筑增添了一段勿忘國恥、敢于斗爭的歷史記憶。
同樣,很多洋房建筑都有一段時代的記憶,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并查閱課外資料探究洋房建筑背后的故事及其給予我們的啟示。
這樣的建筑很多,如中共一大會址、南京總統(tǒng)府、汪公館、張學良公館等。從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學生可以得知中國探索革命道路的艱辛與抵御外敵的不易,形成家國情懷與國家認同感。這時,再回到驅動性問題“現(xiàn)今存在的洋房是否具有價值?破壞洋房是否應當重罰”,就很容易得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不單單是建筑藝術,更多的是承載了一個民族的記憶,我們應當大力保護,不得肆意破壞。這也能讓學生意識到文物的不可修復性,并主動參與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而這正是社會參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四、呈現(xiàn)學習成果,并進行評價
項目學習的最后是成果的呈現(xiàn)。教師要求學生充當小導游,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導游詞,并利用課余時間進入民國城景區(qū),繪聲繪色地向游客介紹某一個自己較為感興趣的民國洋房建筑。
在整個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評價應貫穿始終。教師設計了一張評價表(如表1),開展對多元評價。
評價是學科項目化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推動學生全面、綜合地發(fā)展。在“民國洋房建筑趣談”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揮總結性、表現(xiàn)性評價的作用,讓學生深入認識自我,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推動學生的自主化發(fā)展,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