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盛芳
摘要: 在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同伴之間經(jīng)常會有以下一幕幕的爭搶現(xiàn)象發(fā)生:為了拿同一個玩具,為了拿大點的水果,為了拉老師的手……不少時候,教師只能充當平息事端“和事佬”的角色,大的讓小的,男的讓女的,實在不行就石頭、剪刀、布,孩子們似乎也默認了這種被動的謙讓方法??墒峭诓痪靡院笥謺l(fā)生類似的爭搶事件,教師得繼續(xù)充當“和事佬”,如此反復,那么又何時能讓孩子們變被動謙讓為主動謙讓呢?面對以上孩子們種種的爭吵現(xiàn)象,有時候教師也很迷茫,如今的孩子為什么就不會謙讓了呢?
關鍵詞:傳統(tǒng)美德;謙讓;寬容;促進發(fā)展
造成這樣的結(jié)果應歸納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幼兒期幼兒有明顯的自我中心意識。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觀察世界,認為周圍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關。同時他們總是從“自我”角度來進行行為選擇和活動,而很少能考慮他人。其次是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有人認為謙讓是無能的表現(xiàn),是不思進取的體現(xiàn)等等。同時一些家長雖然平時在教育孩子要謙讓,但自己在碰到事情后,自己是否也做到了謙讓?當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時,家長是否也加入其中?當孩子受到欺侮,吃了點小虧,家長是否教育孩子要以牙還牙?……
幼兒期是良好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時期對幼兒進行謙讓和合作的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作為教師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謙讓美德培養(yǎng)的方法展開。
一、兒童文學作品,引發(fā)幼兒情感共鳴
幼兒文學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啟發(fā)幼兒辨別生活中的是非、好壞、真?zhèn)?、善惡、美丑,培養(yǎng)孩子們堅強勇敢以及謙讓等美好的思想品德。
兒童文學作品主要包括故事、童話、散文、詩歌、兒童戲劇、動畫片等。我們可以依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缺乏同伴間的謙讓、友好行為),選擇一些與謙讓、友好有關的兒歌、故事等教材。如詩歌《門口》、《讓座》、《對不起,沒關系》等,故事《小羊過橋》、《孔融讓梨》等。同時教師將故事、兒歌等與幼兒的日常生活進行結(jié)合。例如改編后的兒歌《門口》,“四只小猴,擠在門口,你擠我擠,誰也難走。四只小猴,你讓我讓,有先有后,出了門口?!弊層變赫f說:“兒歌前半部分里的小猴們做的對不對?哪里不對?”同時帶動生活中的實景,讓幼兒自己來回憶、思考自己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
二、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感知謙讓
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得到自然的發(fā)展,教師的職責在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杯h(huán)境不僅影響幼兒的發(fā)展,而且還能在環(huán)境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為此我們在教室以及幼兒的洗手間等多處布置一些有關“謙讓”的故事圖片,其中包括古代的故事等,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圖片張貼在生活區(qū);《門口》的兒歌圖片張貼在過道、進出口處、洗手間等處……。在平時的過度環(huán)節(jié)時,讓幼兒主動交流圖片的內(nèi)容。我相信這些一定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讓孩子們在這個集體環(huán)境中,學會謙讓,學會和同伴友好的相處。
三、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真切體驗謙讓
幼兒的情感與體驗是相結(jié)合的,情感的產(chǎn)生應受到知識經(jīng)驗的影響。在語言活動中我也尤其注重讓幼兒親身體驗一些有關謙讓美德的文學作品。例如典故“孔融讓梨”,我們沒有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簡單的故事欣賞,幼兒的認識也并不僅僅是知道孔融會謙讓,是個好孩子為止。在區(qū)域活動(語言區(qū))中我讓孩子們戴上孔融的頭飾,戴上孔融哥哥和弟弟的頭飾,將這個美麗的故事演繹出來。通過生動地情境表演,讓幼兒切身感受謙讓這一行為。情境表演中,體驗謙讓的行為,這種潛移默化的美德開始逐步內(nèi)化到孩子們的心中。同時定期對言行一致的幼兒進行獎勵,提高他們這種行為的穩(wěn)定性。
四、家園合作,讓幼兒在體驗中養(yǎng)成謙讓
《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币尯⒆訉W會謙讓,需要社會的關注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如坐公共汽車時可以教育孩子給老爺爺、老奶奶或給抱小孩的叔叔和阿姨讓坐;在分享物品時,讓家中的長輩先吃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表現(xiàn)出對家庭和社會極強的責任心和愛心。但家長在教育時,也應注意不要籠統(tǒng)教育孩子遇事就讓,而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謙讓,什么時候可以謙讓。如當孩子們在一起游戲的時候,家長應教育孩子對年齡比自己小的、身體有殘疾的孩子要謙讓,而不是對誰都謙讓。這樣才可以使謙讓精神符合時代精神而被孩子所接受,進而內(nèi)化成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
放眼未來,幼兒的成長路途,除了需要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心,有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之外,更應該具備懂得謙讓、與人合作、友善交往的能力。因此時刻繼承發(fā)揚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仍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4
[2]《兒童文學理論與實踐》 孔寶剛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