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育,那對于教育而言,讓人人都幸福的教育就是我們教育者的最高追求。除了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當今更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意識和他們的提問能力。在幸福教育理念下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提問能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問”;關注生活,讓學生“可問”;掌握技巧,讓學生“會問”;營造氛圍,讓學生“多問”;體驗成功,讓學生“好問”。
【關鍵詞】幸福教育;小學生;提問能力;培養(yǎng)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日趨發(fā)達,整個社會對人才的祈盼與渴求已成為當下社會發(fā)展的重中之重。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多種方式去解決問題,是現(xiàn)代人才必須擁有的基本能力。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育,那對于教育而言,讓人人都幸福的教育就是我們教育者的最高追求。除了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當今更重要的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心驅動力,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學習,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在課堂中積極有意地培養(yǎng)小學生提問的意識以及提問能力很重要。當一個孩子能夠對自己感興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出問題時,說明他正在思考或者已經(jīng)過思考,他正在試圖通過提問明確他的困惑,對于提出的問題相信他也一定想找到答案,然后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他們也會不斷地成長,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交際能力等等都會得到提升,所以說擁有提問能力很重要??涩F(xiàn)在進入校園后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提問次數(shù)越來越少,提問的能力也變弱了,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象,追求人人都幸福的教育,首先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提問能力,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那我們的老師應該怎樣去做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問”
現(xiàn)在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對學生學習的激勵、呼喚、鼓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自內心地感到幸福才行。學生學習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很大程度源自他們求知成功的體驗,一個真正幸福的課堂,必定是學生積極主動求知的課堂。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產(chǎn)生思維的聚集點,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與之相符的合理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激發(fā)研究的欲望,讓他們樂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地想問。小學科學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但又十分注重科學性的課程,在課上我們會依據(jù)生活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地提出想問的問題。比如:有一次,在一節(jié)課上,老師表演了一個魔術,將一個漏斗插入錐形瓶中,然后用橡皮泥封住漏斗與錐形瓶接口處,接著往漏斗里倒入水。此時他們看到了一個現(xiàn)象,漏斗里的水并沒有漏下去??吹竭@個情景,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瞬間被點燃了,因為這個現(xiàn)象打破了他們正常的猜測,于是他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問題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孩子們問:“為什么水不往瓶子里流了?”“漏斗里的水怎么流不下去了?”……疑問在孩子幼小的心里不斷地產(chǎn)生使他們有了“想問”、想解決疑惑的念頭。他們的學習方式也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學習的主動性也變強了。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他們學習的欲望,我們就得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點亮他們心中的“想問”之燈。
二、關注生活,讓學生“可問”
提出一個問題,有時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往往問題的產(chǎn)生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關注生活,拉近距離,讓學生“可問”。教學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簡單的傳授,我們需要師生間的共鳴,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進來,提出自己的疑惑,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時我們也不可能讓學生天馬行空地亂想,我們也需要給他們一點提示或一些引導,讓他們有問題可問。問題源于生活,只要做個有心人,就一定能發(fā)現(xiàn)值得研究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揚州“文明城市”國檢,全市人民都進入了迎檢的狀態(tài)中,大家都想為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此時騎電動車需要佩戴頭盔也成為廣大市民必須遵守的交通安全規(guī)則。今年九月,揚州開始正式實施佩戴安全頭盔的檢查了。我們都知道戴頭盔的好處,可頭盔比較大,摘下來的時候放在哪里又成了大家煩心的事,車子小放不下,有時就算好放又怕丟了。針對生活中的這個困擾,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疑問,他們提出了“出行時安全頭盔放哪好”“電動車上頭盔如何放置最安全”等問題。孩子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苦惱,這些問題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孩子們的疑問也不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他們的問題來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是他們“可問”的源泉。
三、掌握技巧,讓學生“會問”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熱鬧的課堂,課上學生們很活躍,問的問題也很多,感覺求知欲很強。可是真正靜下心來發(fā)現(xiàn),孩子們提出的有效問題不多。這是怎么回事?我想問題的關鍵還是出在了孩子們不會問,他們一股腦地把所有的想到的問題都提了出來,而對問題的有效性沒有經(jīng)過思考,所以如何讓學生會問也是一門學問。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哪些問題才是有價值的,比如在學習綜合實踐課《小零食大學問》這一課時,孩子們對零食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問題,有的是關于研究零食的成分,有的是關于研究零食的制作,有的是研究零食的健康安全,有的是研究它的起源。那針對這么多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梳理問題看看哪些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其次梳理問題看看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經(jīng)過篩選我們留下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比如:為什么辣條的味道那么好? 辣條是怎樣制作出來的?辣條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嗎?然后我們對這些問題再次進行梳理,挑出我們可操作的問題來研究。有些問題雖好,但我們操作起來有難度,所以我們還是挑選一些易操作的問題來研究,最終在眾多的問題中我們選擇研究“辣條的制作過程”。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研究孩子們成果滿滿。這個實例告訴我們,告知孩子們一些提問的技巧,讓他們“會問”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營造氛圍,讓學生“多問”
良好氛圍的熏陶有利于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一個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善于提問的氛圍才能讓學生的提問成為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是在每天堅持的基礎上。還記得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時,學校根據(jù)相關要求對整個校園的文化進行了布置,當醒目的標語、卡通的圖案、歡快的兒歌出現(xiàn)在校園里的時候,孩子們已然對這些充滿了好奇。他們的腦海里產(chǎn)生了眾多的疑問,從文字到內容再到圖畫他們心中充滿了問號。在這樣的氛圍中,只要打開提問的閥門,學生想問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比如: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么我們要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誰提出來的?“八禮四儀”指的是什么……孩子們的問題越多,說明他們的求知欲就越強,濃厚的氛圍促發(fā)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問題一個接一個。此時對于學生的提問,老師們應及時地給予鼓勵與認可,呵護著他們的好奇心。古人云:學生當一日三問??梢姟岸鄦枴睆墓胖两穸际欠浅V匾?,我們要有意識地改變我們學習的方式,巧妙營造不同的氛圍,讓學生真正做到一日三問,讓“多問”成為一種主動意識,讓提問成為一種自然習慣。
五、體驗成功,讓學生“好問”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成功既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也是自我努力的一種證明。當孩子們體驗到提問帶來的成就感后,他們學習的信心會更強,學習的興趣會更濃。課堂上,我們應該多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帶來的滿足與快樂。比如,有一位老師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時,學生經(jīng)過推、拉得出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后,一個學生突然提出:“如果把三角形的一邊斷開,再把斷開的地方用螺絲接上,這個三角形還穩(wěn)定嗎?”老師首先表揚這個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提問,同時讓學生互相猜猜,看看是否穩(wěn)定,為什么?有的說穩(wěn)定,有的說不穩(wěn)定。老師讓他們互相爭辯,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較量,最后經(jīng)過實踐后統(tǒng)一了認識。那個提出問題的小朋友成就感十足,以后在課堂上很明顯他提問的次數(shù)也增加了,因為他成功地感受到了提問給他帶來的滿足。勤學好問除了解惑,我想還有就是得到成功的體驗吧。
在幸福教育的理念下,我們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當作一項重要任務去做。未來世界是屬于高科技人才的天地,而高科技人才最關鍵的就是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事物永葆好奇心。小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是我們今后不斷堅持做下去的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提問,會提問,善提問;只有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才能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源泉;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向往的幸福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春.芻議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提問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1).
[2]梁新花.關于培養(yǎng)小學生提問能力的思考[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21).
作者簡介:劉艷,女,1980年生,江蘇邗江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幸福教育理念下學生有效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