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瑩
摘要:對于寫作,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引導學生寫他們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并大力倡導自由作文,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蓖ㄟ^具體的教學實踐,總結(jié)出以口語表達促進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
關(guān)鍵詞:中職語文? 口語表達? 寫作教學
一、中職語文教學之現(xiàn)狀
從中職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來看,突出不足有:基礎(chǔ)不牢,知識面窄,理解能力一般等。寫作方面:風格大眾化,語言大白話,結(jié)構(gòu)模式化,主旨表象化。也就是說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基本上是一個面孔,語言表達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基礎(chǔ)薄弱,還有長期不被重視,使得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表達能力和同齡人相比甚至有些下降。再加上自卑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他們不喜歡說話,有的不善于說話。
中職教材中安排的口語表達內(nèi)容有:第一冊,聽話、說話、介紹、說好普通話;第二冊,聽廣播、復述、即席發(fā)言;第三冊,演講、辯論、應(yīng)聘。而寫作方面的安排與口語是分開的,四冊的側(cè)重點分別是:立意選材、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觀察與思考、聯(lián)想與想象、文章的修改;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從對比中不難看出,中職生的口語表達重在實踐,它關(guān)注的是學生將來要面對的具體問題,重實際運用;而作文安排是一個個的獨立單元,重理論介紹,與口語的表達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
二、中職語文口語與寫作教學之設(shè)想
要提升中職生口語表達水平和寫作能力,我的教學設(shè)想是:以說促寫教學?!奥牎⒄f、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學生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能力。這四個方面有著密切聯(lián)系,也互為因果。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將它們結(jié)合起來,通過課堂設(shè)計,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將教材與學生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進行口語教學的同時兼顧寫作能力的訓練,以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
三、中職語文口語與寫作教學之探索
上文已經(jīng)提到,沉默靜聽已成為學生課堂上的習慣,所以首先要解決學生“張嘴”的問題。因此,從語文課一開始我便告訴學生,語文課上你們是最自由的,我給你們的問題不用在意標準答案是什么,我只在意你們在回答的過程中有沒有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提出自己的認識,只要盡力把想法表達出來就行了,能說出來就是一種成功。
其實,從學生的表達中我真的感覺到自己責任重大,因為他們的現(xiàn)狀確實需要改變。大部分學生或因為緊張,或因為語言的匱乏,更因為很強的自卑心理,回答問題時說的話嚴格來講都算不上話,只能說是詞語或短語,而且還是在老師不斷提示下的一問一答。這樣的情形下怎能要求學生寫出文通字順的文章呢?于是啟發(fā)、鼓勵、提示、誘導成了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因為我認為,一節(jié)課灌輸給學生多少知識遠不如教給學生一點方法重要。等到語文課堂活躍起來時,以說促寫的設(shè)想便可以實施了。
(一)聽話、說話與用語準確
第一冊的口語表達以說話為主,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傾聽、表達、掌握普通話。在對學生進行發(fā)音等方面訓練的同時,我設(shè)計了一些關(guān)于學生的用語準確性方面的練習。比如描述,對象可以是人物,可以是過程,也可以是抽象的思維軌跡。先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可以打腹稿(不允許打草稿),然后上講臺說一到兩分鐘,其他同學給予評價,要求其他同學以鼓勵為主,找出同伴的不少于兩方面的優(yōu)點,最后還要說出你的建議。說話者根據(jù)同學給的建議再用筆整理,形成一段有中心、用語準確的文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又促進了作文的語言表達的準確性。例如,我曾讓學生描述某一位老師上課的情形,在對老師外貌的描述、上課情形的描述及老師情緒變化的描述過程中,體會用語的準確性的意義,其他同學在參與的過程中同樣也感受到平時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進而在以后作文中有意識地改進。
作文的求新求異同樣可以在口語表達中得到鍛煉。例如,說話訓練中有自我介紹的內(nèi)容,許多同學都按照一般的思路來介紹自己:姓名、出生地、性格、愛好、志趣等。我在旁邊提示:“能否換一種方式?”于是五花八門的介紹就出現(xiàn)了,幽默的,詩意的,典雅的,含蓄的,自己一時想不到的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其他人的例子。通過充分的表達,再給學生們整理的時間,一篇篇風格各異的小作文就出來了。
(二)復述、即席發(fā)言與寫作的條理性
第二冊相對于第一冊的口語表達又豐富一些,形式更加多樣,總結(jié)起來,在鍛煉學生說話的同時,即時性、臨場性的要求更高了。書本對學生的要求是能抓住要點、說出條理來。學生在說的過程中一是內(nèi)容少,一般都不超過兩分鐘;二是條理不清,想到哪兒說到哪兒,這和他們作文的隨意性是一致的。因此,在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時,我首先允許他們打草稿,或者是列出框架,確保內(nèi)容的完整,至于其他安排不給予提示。等他們上講臺表述時仍以學生的評價和建議為主,通過師生共同總結(jié),這一話題該如何表達得更有條理性,學生已了然于胸,再把它整理為一篇文章就不是什么難事了;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條理性問題,通過強化,學生自然會重視起來。
(三)演講、辯論與寫作中的論證意識
第三冊的口語表達中安排了演講、辯論、應(yīng)聘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在完成大綱要求的同時,我將它們與作文中的議論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習慣了“600字”的固有模式,即使自己沒有切身的體驗,一套套的空話、假話也能湊足字數(shù)。而對于700~800字的內(nèi)容把握不好,往往是擠牙膏般地湊字數(shù),段落之間不講究什么邏輯關(guān)系,大多是生拼硬湊,或者是虎頭蛇尾草草結(jié)束。在進行這方面訓練時,我讓學生準備演講材料,進行小組辯論,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直觀地感受不同的論證方法,知道如何去豐富論證的內(nèi)容,進而在作文時能有意識地使用這些方法,并讓自己的作文內(nèi)容不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句子、段落之間更有了邏輯性和條理性。
(四)口語游戲與想象力培養(yǎng)
為活躍課堂氣氛,豐富學生的表達,我設(shè)計了一些小游戲,如連詞訓練、接話訓練、傳話訓練等,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說話欲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想象力得到了鍛煉。這些游戲不僅讓他們喜歡上口語表達課,無形中對他們的作文也大有裨益,在作文中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構(gòu)思、怎樣去創(chuàng)新。部分學生甚至能將一些看似平淡的話題寫得有聲有色,這與平時的口語訓練不無關(guān)系。
針對語文新課標對作文教學的要求并認真領(lǐng)會其精神,堅持把新課標中寫作教學的要求落到實處,并能在教學活動中多做探索,做到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夠探走出一條新的職高作文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倪文錦,于黔勛.語文(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高瑞玲.淺談中職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J].現(xiàn)代交際,2010(5).
[3]劉佳.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課的現(xiàn)狀和思考[J].才智,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