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冤
【關鍵詞】讓學 引思 靈動 智慧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
“讓學引思”這一教學模式,引領教師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行為,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實現(xiàn)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學生引思模式的發(fā)展。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根本保證,耐心、恒心、信心、愛心缺一不可。
二、科學的教學策略
1. 注重知識的遷移,有計劃地“讓”、科學地“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基礎知識的學習進行前移,讓學生提前把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和鞏固。例如,我在教學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的“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該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后,并在已有應用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先讓學生說出商不變的規(guī)律、除法與分數(shù)的關系,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guī)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把新舊知識進行遷移,歸納。做到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很好承接。學生學得也很輕松。
2.注重低起點切入,有目的地“讓”,智慧地“引”。
在教師組織教學之后,根據(jù)課前預習情況,以最貼近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起點進行生成,引導學生能真正思考領會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在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出“用線繞”,“在直尺上滾”等直接測量圓的周長后,我又引出新的問題:“那我們能不能用這些方法測量出圓形跑道的周長是多少?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小圓如何測出它的周長?甩球出現(xiàn)的圓能量出它的周長嗎?”使學生自己切實體會到“有些圓的周長沒辦法用繞線和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從而再去探索新的方法,這使得下面的學習有了驅動力。要以學生為主體,其本質就是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喚醒和激發(fā)。
3.注重趣味性導入,有藝術地“讓”,靈動地“引”。
“讓學”要求我們老師要設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到這節(jié)課讓我學得 “心生愉悅”。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基本性質》時,創(chuàng)設了一個故事情境:阿凡提在一次施行途中,遇到了一 件事。一父親把土地分給三個兒子。大兒子分到田地的1/3,二兒子分到了田地的2/6,三兒子分到了田地的3/9。大兒子和二兒子嫌少,同父親爭執(zhí)了起 來。阿凡提聽后大笑,說了幾句話,他們馬上停止了爭執(zhí)。隨后問:“阿凡提大笑?他說了些什么?”引生猜測。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充滿了好奇心,很快 將思維轉到比較1/3,2/6,3/9的大小上來。學生抱著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學習新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注重“讓引”“學思”的關系,有氣度地“讓”,巧妙地“引”。
“讓”與“引”是辯證統(tǒng)一的,“學”與“思”是互補并進的?!白寣W”的最終目標就是“引思”。例如我在教學《條形統(tǒng)計圖》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反思、探究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①學習目標讓學生來制定。當我提出: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條形統(tǒng)計圖,你想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哪些方面的內容?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想要獲得的知識:條形統(tǒng)計圖怎么畫、怎么用、為什么需要條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怎么看。②問題的解決讓學生來探究。在嘗試制作統(tǒng)計圖的過程中,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同的人看事物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 觀點和認識角度。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發(fā)展,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滿意的教學效果
運用“讓學引思”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提高了。無論課上還是課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課堂上一改以往死氣沉沉看老師唱獨角戲的局面,真正做到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已逐漸由厭學向好學、由苦學向樂學轉變。課堂教學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xiàn)為:
1.課前預習,形成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策略。
教師依據(jù)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編寫教案和課前探究題,教案應側重點撥關鍵、啟發(fā)問題、激發(fā)興趣,目的是引導學生能進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學習狀態(tài)。
2.課中探究,形成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學策略。
有效的課堂教學在于學生參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生成狀態(tài),極力營造民主和諧樂學的教學氛圍,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生動活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從根本上改變舊課堂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性。
3.課后延伸,形成了“積極思考、快樂學習”教學策略。
有效延伸是開放課堂的一個部分,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它不僅是本節(jié)課的復習鞏固和延伸,而且往往成為新授課的準備和前奏,它不僅承擔著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任務,而且要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素質。
四、客觀的現(xiàn)狀困惑
1.學生差異的困惑。課堂上的探究交流活動,一部分學困生總在當觀眾,學習行為缺少自主性,沒有預習的習慣,課前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沒有自我的問題和預設目標,活動中處于的被動狀態(tài),缺乏參與意識,缺少自主探究和積極思考。
2.課堂生成的困惑。學生自主探究總會有預設之外的發(fā)現(xiàn),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現(xiàn)場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我有時不能得心應手。因為對學生的起始狀態(tài)把握很難到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無法充分的了解,教師預設的教學的重點、難點、目標準確度和有效度不高,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全面完成,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嵇英姿. "讓學引思"教學例析[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8(12):2.
[2]邵璐露. "讓學引思",讓數(shù)學學習真正發(fā)生[J]. 教育視界, 2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