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盛貴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二孩政策的放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精力不再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又忙于工作無暇陪伴孩子,與孩子溝通欠缺,導致孩子在思想和行動上突顯出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在班級管理中,對問題學生的轉化又是班主任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而我校匯聚了來自不同學校的問題學生,每個問題學生都有不同的成因,但都與社會、家庭和學校有很大的關系,結合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筆者從個案分析造成問題孩子的成因,并總結出相應的轉化策略以及取得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問題學生;個案分析;轉化策略
研究背景:該生由于受二孩的影響變得叛逆,再加上步入青春期的他認識水平和能力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他渴望獨立,但又不能理性控制自己的行為,同時對社會公平、正義缺乏基本的辨識能力,變得與父母關系更加僵硬;上課不認真,在課堂上不是睡覺,就是做小動作;作業(yè)書寫潦草,各科作業(yè)經常不按時完成,課后不與同學交流;喜歡與社會上的人混在一起;聰明、機靈,但求知欲不強,缺乏學習興趣,但有時偏難一點的問題他也能思考出來;根據該生的特性我決定對他進行重點研究。
一、個案描述
姓名:小東 性別:男 年齡:16歲 班級:八年1班 智力正常。
學校表現: 該生從幼兒園到八年級換了不少學校,幼兒園和小學五年級都是在廣州度過,之后回到遵義市就讀,在此期間換了4所學校,原因是違反學校的校規(guī)校紀被勸退或是逃學不肯返校學習。
家庭情況:他在家里排行老大,其下還有一個弟弟,爸爸是醫(yī)生,媽媽先是家庭主婦,之后到一家企業(yè)上班,爸爸基本沒有時間陪孩子,也很少與孩子進行溝通,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要多一點。家里孩子只有小東一個的時候,他非常聽話,自從有了弟弟之后他性格大變,經常與父母對著干,不服從父母的管教。
與人交往情況:在外面結交不良的朋友,放學之后經常與朋友在社會上游蕩,不是上網抽煙就是喝酒打架,班上的同學都不愿與他交往,三天兩頭就跟家里面惹是生非。
學習情況:學習從來不認真對待,上課不是睡覺就是搞小動作,作業(yè)也不認真完成,與老師頂嘴經常被批評,是各科老師辦公室的???。
二、問題學生轉化策略:
1.愛是治療心理問題的良藥
在我與他接觸之后,經常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把他當成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識到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哪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給小東的愛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我倆幾乎沒有距離感,他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什么委屈或有什么喜悅都會跟我分享,遇到困難我都會盡力去幫助他,試著接納他出現的一些問題,慢慢的他越來越信任我,他在我身上找到了父母般的愛,我引導他換位思考,要學會理解父母“放下工作養(yǎng)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的苦心,后來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學會去理解父母和感恩父母。
2.陪伴是成長最好的方法
作為父母需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作為老師同樣也要陪伴學生成長,那樣我們才能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校園成長環(huán)境。小東來到我們學校,對老師、家長甚至是周圍的同學都充滿敵意,戒備心非常強,從來不跟誰交流。通過兩天的接觸,我了解到,他內心深處還是渴望有人跟他交流。在家的時候,主要是他爸爸忙于工作基本沒有時間陪伴他,而母親那里好像有些話又不方便傾訴,于是我抓住這一點作為我走進他心理的突破口,于是我每天都抽一點時間來陪伴他,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叫他到辦公室,了解他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困難?是否適應新的環(huán)境?慢慢的他變得開朗了,和我話也多起來了,與同學相處變得越來越融洽,感覺他越來越依賴我,有什么事都要跟我商量,他的心結也慢慢解開了。
參考文獻
[1]李建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開明出版社,2002.
[2]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
[3]范寅虎.“問題學生”與“學生問題”初探[J].教育觀察,2012,1(4):47-51.
[4]迪珂瑩.問題學生的教育及轉化對策-以渭南市某初級中學為例[J].現代交際,2020(7):187-188.
(遵義市新雨學校?貴州?遵義?5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