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萍
摘 要:在新時期,教師帶著長遠的眼光,將教學方向放在學生未來的成長上,重視其思維的拓展和綜合能力的強化,特別是意識的培養(yǎng)。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依托前瞻性思維,對授課方案進行調整,使學生的自省、自律與自得意識得到有效培養(yǎng),從而使之形成正確的觀念并讓課堂風生水起。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三自”意識;培養(yǎng)
“三自”意識可使學生原有的認知得到強化,將知識進行重構,形成極高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實現(xiàn)全方位的成長。教師雖已有意識地對“三自”意識進行培養(yǎng),但卻未將自省、自律與自得做到有效整合。為此,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將“三自”意識的培養(yǎng)融入各授課環(huán)節(jié),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讓學生帶著良好的品行與終身的習慣成長,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重視預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自省意識
自省在數學教學中已由原有的自我修養(yǎng)升華為反省、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意識,而預習環(huán)節(jié)正好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自省的意識,使之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新的收獲,從而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教師可以根據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來設計相應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可以在正確的指導下完成預習,同時也能夠選用自身喜愛的方式進行思考,不再局限于原來的被動位置,逐漸走向主體位置,讓授課活動為其服務。學生可以在預習時萌生問題意識并有自身的想法,在實際授課時會有意識地從教師的解讀中去尋找所需的答案。此時,學生也會看到自身思路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夠實現(xiàn)自我評價與反省,從而進行有方向的改進,做到自我教育,最終使之自省意識得到有效培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對預習的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可以保持持續(xù)的熱情參與預習,形成終身的習慣,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帶來助力。
二、給予自由空間,形成自律意識
自律是學生所應具有的一種可伴隨其終身的品格,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問題的探究,帶著主動性去探索,從而成為課堂的主體,在生活中也會尋找到數學的存在,使之思維得到相應拓展?;诖?,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質疑,允許學生犯錯并給予其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發(fā)地去探索,使學生迸發(fā)出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課堂中流淌,同時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對數學知識做到快速吃透并加以利用。該過程中,教師未直接對規(guī)律進行解讀,而是讓學生在嘗試中去尋找,讓學生在質疑中將新舊知識結合,培養(yǎng)其自律意識,可以在獨立的思考與小組配合下實現(xiàn)共同進步,讓自律意識得到強化。
三、尊重個性特點,提升自得意識
自得是一種借助自身能力來獲得知識的意識,課堂是該意識得以有效培養(yǎng)的平臺。學生在對自身的思維進行展現(xiàn)時,也會看到同學具有的思維特點,從而尋找到自身的閃光點,形成一種自信。具體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即讓學生通過多次實踐來吃透所學內容,在創(chuàng)新中將自得意識進行升華。例如,在解讀小數的意義時,教師借助多媒體等設備展現(xiàn)出不同物品的價格,白菜是0.56元1斤,草莓是2.5元1斤,讓學生思考“為什么5角6分是0.56元,而2元5角就變成了2.5元”,同時,教師又提出“0.3該如何解釋”,使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運用數學的語言來闡述。部分學生會從元角分的轉換入手,還有部分學生會將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而其中的3份即0.3,讓學生展現(xiàn)自身的想法,即自得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思維得以有效拓展的途徑。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不僅要發(fā)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還應對角色進行靈活的轉換,優(yōu)化授課方案,給學生帶來新穎的體驗,使學生保持持續(xù)的熱情參與后續(xù)的課堂活動,有效釋放出自身的個性,從而給“三自”意識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在實踐中,教師要重視預習環(huán)節(jié),同時在課堂中留下讓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點撥中形成自省與自律意識,再依托全新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提升其自得意識,讓數學課堂愈發(fā)靈動,也將授課水平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孫麗.小學數學教學中“三自意識”的培養(yǎng)路徑[J].新課程導學,2020(14):33.
[2]錢怡.自省、自律、自得: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三自”意識[J].基礎教育論壇,2020(13):70-71.
[3]紀香.培植小學數學“三自”意識,喚醒學生生命自覺[J].新課程導學,202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