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欣愉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首先,教的形式?jīng)Q定學的形式,影響學的過程,教的效果直接制約學生寫作文的結果。在農村學校,教師教學受教學設備的不足和圖書資源的嚴重短缺、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相對低下等的制約。面對這些實際問題,針對教師教學中出現(xiàn)的具體的一些問題,筆者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進行了相應的行動研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教學模式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學校圖書資源短缺、教師專業(yè)素質不高是影響作文教學的主要因素。筆者結合農村小學的一些實際情況,針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實際問題,在語文課堂和作文教學中進行研究,探索并改進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貼近實際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希望通過本次研究,教師能夠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育觀念。當然,我們也希望在這次行動研究中能夠進一步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
一、小學作文本質
對小學作文本質的認識,直接影響著教育者在作文教學中的教育行為。根據(jù)劉淼的研究,關于作文的本質一般有四種認識:思維過程、表達過程、心理轉換過程、心理加工過程。目前小學作文本質問題的討論和研究并沒有聚焦在這四種觀點上,而是表現(xiàn)出了認識的一致性。
二、小學生作文能力結構
在寫作能力結構上,朱作人、吳立剛認為寫作能力是在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特殊能力。朱作人提出了審題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系統(tǒng)組織材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修改文章能力等。吳立剛提出了寫作能力結構,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材料搜集與積累、命題與考查、中心思想提煉與表達、文章結構安排、詞句運用、修改。劉榮才從一般能力的角度提出寫作能力的構成:觀察分析能力、考查能力、確定中心能力、收集整理材料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等。
三、小學作文教學模式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為了探索有效的寫作教學模式、設計科學的寫作教學指導過程,我國很多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吸取理論研究成果,在實踐中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開展了多種寫作教學的改革實驗,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吳立崗、賈志敏等在對小學作文五步訓練的認識基礎上,開展了作文素描訓練,主張寫作訓練要以觀察實物、場景作為途徑,以片段和簡單的篇章組為形式,將描寫和敘述結合起來進行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
四、國外寫作教學的重要思想
寫作的重要性使得世界許多國家的學者對寫作教學進行深入的探索。對我國作文教學影響比較大的思想是蘇聯(lián)的“觀察作文”和日本的“生活作文”。他們認為,觀察可以激起學生鮮明的想象、情感:“兒童越接近思想和語言的源頭——越接近周圍世界,他們的言語就越豐富生動?!辈煌淖魑慕虒W思想都重視“情感”對寫作教學的意義,學生的觀察只有在自我的世界里才具有豐富的內涵。
五、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研究
在小學作文教學研究的背景下,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有著非常突出的特點:一是相對的參考文獻較少,近十年在清華同方資源網(wǎng)上只有84篇相關論文資料;二是經(jīng)驗總結多,但是可參考的理論高度不夠,基本上是農村小學教師對自己作文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三是研究主題基本集中在農村小學作文資源的討論上。
學校鼓勵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開展教學科研,從制度上為更多的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也為我們的作文教學進一步研究和推廣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楊九俊.小學語文課堂診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劉顯國.小學語文備課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
[3]葉昂龍.小學作文“自主式”教學設計[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3.
[4]丁有寬.丁有寬讀寫結合教學教例與經(jīng)驗[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
[5]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李吉林與青年教師的談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吳立崗.小學作文素描教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
[7]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