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快樂讀書吧”是統(tǒng)編教材新增設的欄目,旨在構建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模式,實現(xiàn)課外閱讀課程化、體系化。為更好地開展“快樂讀書吧”閱讀活動,廣大教師要加強教材研讀,理解編者意圖,根據(jù)欄目價值,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開發(fā)有效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欄目價值;教學理念;實施路徑
統(tǒng)編教材著力凸顯“讀書意識”,旗幟鮮明地將“課外閱讀”作為一個新板塊編入其中,每個學期都設置了“快樂讀書吧”欄目,旨在建構“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模式,實現(xiàn)課外閱讀課程化、體系化。然而,由于廣大一線教師缺乏對教材的精心研讀,在教學“快樂讀書吧”的過程中課程意識不強,重書目推薦,輕過程指導,學生難以通過課外閱讀活動實現(xiàn)積累閱讀經(jīng)驗、培養(yǎng)閱讀能力、發(fā)展閱讀素養(yǎng)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廣大教師要進一步研讀教材,深化對欄目的認識和理解,樹立新的閱讀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有效的實施路徑,讓“快樂讀書吧”的教學效益實現(xiàn)最大化,為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添磚加瓦。
一、研讀教材,對欄目價值的再認識
隨著統(tǒng)編教材的全面推進,教師對“快樂讀書吧”欄目的重視程度也隨之加深。筆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教師對欄目的設置高度認可,但是對欄目的價值認識不全面,欠深入。不少教師片面地把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作為該欄目教學的終極追求。其實,仔細研究“快樂讀書吧”,能挖掘到更豐富的編者意圖。
(一)研欄目名稱,“讀書”中凸顯“快樂”
教材在每個學期都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首次出現(xiàn)在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是“讀書真快樂”。這一主題直接傳遞了欄目理念:引導學生快樂地讀書,享受閱讀的快樂。這是教材對各冊“快樂讀書吧”的價值引領,是一種召喚和導向。
以此推測,教材編寫“快樂讀書吧”,其目的是將此欄目作為引導學生積極閱讀的陣地,讓學生在閱讀主題的指引下,以多種形式愉快閱讀,分享閱讀收獲,欄目名稱就凸顯了“快樂讀書”的理念?!翱鞓贰笔且环N主動閱讀的心態(tài)、意愿乃至能力,是讀者在閱讀時的積極狀態(tài)。教師在推進“快樂讀書吧”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學生閱讀的質與量,更要關注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使學生保持閱讀熱情,實現(xiàn)持續(xù)的快樂閱讀,從而讓閱讀力在愉悅的閱讀實踐中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
(二)研編寫體例,“閱讀”中滲透“表達”
從欄目板塊設置看,“快樂讀書吧”基本由“導語”“你讀過嗎”“閱讀小貼士”“相信你可以讀更多”四個部分構成。筆者發(fā)現(xiàn),編者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與策略的同時,還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語言風格、表達特點等,鼓勵學生用口頭、書面等方式結合閱讀進行表達,有時還將閱讀主題與單元習作、口語交際等表達訓練內(nèi)容建立起聯(lián)系(如表1)。
可以看出,編者希望通過“快樂讀書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希望通過有效閱讀促進表達。在開展“快樂讀書吧”教學實踐時,教師要善于依托文本閱讀,對閱讀活動進行適度的“表達”開發(fā),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表達的秘密,感受文本表達的特點,適當開展相關的表達訓練,實現(xiàn)“快樂讀書吧”由閱讀走向表達的自然轉化。
(三)研教材體系,“延伸”中實現(xiàn)“鏈接”
教材編寫者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獨立閱讀的發(fā)展性與階段性。根據(jù)年段特點及閱讀能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每冊教材分別安排了對應的閱讀主題,文體閱讀序列清晰,滲透了分級閱讀的理念。每冊閱讀的內(nèi)容又與該單元的人文主題相呼應,從中看到一條從單元課文閱讀到“快樂讀書吧”整本書閱讀,再到同類書籍閱讀的閱讀鏈。學生通過這條閱讀鏈,逐漸習得閱讀方法和策略,提升閱讀能力,向一個成熟而獨立的閱讀者邁進。這樣的編排,傳遞出“快樂讀書吧”在教材體系中所承擔的重要作用:它是課內(nèi)向課外的延伸,是閱讀到寫作的延伸,也是知識技能到實踐運用的延伸。
在實現(xiàn)“延伸”的過程中,“快樂讀書吧”還要成為一種“鏈接”。它是學生從教師指導下的閱讀走向自主獨立閱讀的鏈接,也是學生自讀與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的鏈接,甚至還要努力以此推動全民閱讀。因此,教師在指導閱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建立“鏈接”的意識,既要指導好學生的課外閱讀,也要通過學生閱讀帶動家長、社會人士參與到閱讀活動中。
二、基于價值定位,對教學理念的再明確
綜觀目前一線教師對“快樂讀書吧”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三種現(xiàn)象:放任自流——教師只布置沒指導,更沒跟蹤和評價;有頭無尾——教師安排一課時開展導讀,激發(fā)興趣提要求,但后續(xù)沒有跟進,缺乏交流;步步為營——教師全程控制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開展和成果的呈現(xiàn),學生缺乏主動性、自主性。
以上三種實施方式均與欄目的價值定位及編者的編寫意圖有所偏離。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閱讀心理、認知特點及欄目的課程化理念,實現(xiàn)“快樂讀書吧”的有效推進。
(一)注重計劃性,避免碎片化
“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教學視野從課內(nèi)閱讀走向課外閱讀,教學目標不可能在一課時內(nèi)完成。因此,閱讀計劃的制訂尤為重要,教師需根據(jù)本學期“快樂讀書吧”的閱讀要求,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商議書籍閱讀的順序、時間、活動等(如表2)。
如果把班級閱讀計劃看成是每學期“快樂讀書吧”的“指導綱領”,那學生個人為每本書制訂的“讀書計劃”則是實施細則。教師要引領學生思考整本書閱讀所需要的時間,設計好閱讀記錄表,日日記錄,實時督促。根據(jù)閱讀書目的不同,閱讀計劃表的種類也可多樣,但一般主體部分都有閱讀時間、數(shù)量、地點等要素,高年級學生還可以寫簡單的閱讀隨記。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統(tǒng)籌規(guī)劃的班級、個人閱讀計劃,師生均明確了時間安排、活動方案、具體要求等內(nèi)容,閱讀活動的開展有據(jù)可依,閱讀的數(shù)量、質量均得以保障。
(二)關注課程性,避免課時化
隨著教學研討的深入,部分教師對“快樂讀書吧”閱讀指導分為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階段有了一定的認知,但往往容易將其固化成三個課時來完成。這樣的組織安排并不契合欄目所體現(xiàn)的“課外閱讀課程化”的意圖。
筆者認為,在“課程化”的前提下,“快樂讀書吧”的實施不只是由三節(jié)導讀課構成,還應包含教學指導、活動組織、評估反饋等多個維度、多重途徑,讓學生在明確預期目標的前提下了解對閱讀活動的策劃及安排。
如,圖1是某教師設計的《愛麗絲漫游奇境》整本書閱讀課程框架。
以上課程安排大致分成三個階段:讀前,師生制訂計劃,明確任務;讀中,學生在指定時間內(nèi)參與各項活動,完成全書閱讀;讀后,學生在反思的基礎上,交流閱讀感受,呈現(xiàn)閱讀成果……整個組織安排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是一個線性的過程,有課堂參與和對話,也有課外的自主思考。教師既重視學生閱讀發(fā)展的需求,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閱讀交流,實現(xiàn)真正有意義的閱讀。
(三)提倡交互性,避免淺表化
教師在開展“快樂讀書吧”閱讀活動的過程中,除了關注學生的自主閱讀,還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閱讀心理及所閱讀文本的特點,設計有效的促進思考及合作的閱讀任務。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聯(lián)系,形成多維度交互性閱讀,避免學生“一讀帶過,一眼便知”的淺表性閱讀。交互性閱讀的活動形式多樣,如表3。
這些閱讀活動找準了閱讀內(nèi)容與學生思維的聯(lián)結點,將個人的學習、生活與閱讀打通,為學生搭建了合作與交流、思考與表達的平臺,衍生出更多富有個性、開放多元的閱讀思想。這樣的閱讀是有深度和廣度的閱讀。
三、基于教學理念,對實施路徑的再開發(fā)
“快樂讀書吧”欄目的設置是為了有效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目的。對于“快樂讀書吧”所要求的閱讀量,有的學生有負擔感。有些高年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往往淺嘗輒止,難以將一本書讀完整。如何才能讓“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活動有計劃地實施,課程化地推進,真正實現(xiàn)交互性閱讀呢?
(一)開設多樣閱讀活動,激活閱讀意愿
閱讀意愿,是指學生盡自己的能力,努力實現(xiàn)閱讀目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閱讀意愿,閱讀活動就容易“翻車”。為了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閱讀意愿,在教學“快樂讀書吧”的過程中,教師要當好一名“設計師”,精心設計閱讀課程及各類活動,讓學生的閱讀熱情持續(xù)保持并不斷增長。如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時,畫一畫“荒島求生”的思維導圖;閱讀《西游記》時,繪制“取經(jīng)路線圖”;閱讀《中國神話故事》時,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表現(xiàn)神話的“神奇”……學生在寫寫畫畫中促進閱讀思維的發(fā)展,保障閱讀持續(xù)進行。
又如上文圖1所展示的《愛麗絲漫游奇境》閱讀課程中,教師通過導讀引導、日常監(jiān)督、常態(tài)化交流、創(chuàng)新性活動設計以及實施激勵性評價等舉措,有效激活學生持續(xù)閱讀的動力。只要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做到全程關注指導,保障閱讀時間,把握好閱讀節(jié)奏,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的閱讀從容不迫、張弛有度地推進,學生的閱讀意愿就一定會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增長。
(二)開發(fā)多種閱讀工具,提升閱讀思維
“閱讀工具”指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心理特點所開發(fā)的,幫助學生習得閱讀策略、訓練閱讀技能、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媒介。根據(jù)閱讀活動的目標、要求,閱讀的文本特點等要素,教師可以開發(fā)設計多種類型的閱讀工具,如導讀卡、閱讀單、海報等(如圖2、圖3、圖4)。
閱讀工具將閱讀的技能方法、任務要求通過圖片、視頻、表格、文字等要素予以直觀呈現(xiàn),使用過程帶有活動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的閱讀活動有所依托,受到指引。其使用時機要根據(jù)所承載的閱讀任務、設計的閱讀活動而定,有的用在閱讀前,有的用在閱讀后,但大多數(shù)工具的使用都貫穿了整個閱讀活動。
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閱讀工具以導讀支架的方式,給予他們啟發(fā)和引導,尤其在閱讀策略、思維方法上進行指點。學生的閱讀思維被打開,自主意識滲透于閱讀的全過程,閱讀思考逐漸走向深入,從而促使思維能力進階。
(三)開展多維閱讀評價,鍛塑閱讀品質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專注力和持久力的有效載體。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專注力和持久力也是閱讀品質的重要體現(xiàn)。閱讀品質的培養(yǎng),只能通過學生讀完一本再讀一本這樣循環(huán)不斷的過程才能實現(xiàn)。因此,基于鍛塑閱讀品質的目的,筆者倡導開展過程性評價和表現(xiàn)性評價。通過評價,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讀了沒有”“讀到什么程度”“有沒有問題”“可以怎么改”,并有針對性地跟進指導,實現(xiàn)“越讀越好”的目標。
如,有的教師以“閱讀伴我成長”為主題,鼓勵學生堅持閱讀,耐心細致地為學生做閱讀記錄和成長記錄,用“閱讀打卡”“閱讀銀行”等方式激勵學生,用定期的“班級讀書會”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經(jīng)驗分享等。這些形式都體現(xiàn)了過程性評價,推動學生堅持有效閱讀。
分享展示閱讀成果則是一種表現(xiàn)性評價。教師要多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從中收獲成長和快樂,如情景劇表演、舉辦辯論賽、小報制作等,通過有“聲”有“色”的展示活動,讓學生的閱讀熱情得以持續(xù),并努力保證閱讀質量。
閱讀的過程性評價及表現(xiàn)性評價形式還有很多,但不管以什么方式進行,都可以多主體參與。教師參與重在指導,家長參與重在監(jiān)督;自我評價重在總結,同伴評價重在分享。要通過多維度、多主體的評價,把對學生的短期閱讀要求和終身閱讀的關鍵能力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閱讀品質的塑造。
讀好書,是我們寶貴的生命賦予自身的重要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說,“快樂讀書吧”是為生命奠基、為民族鑄魂的大工程。在“快樂讀書吧”的教學實踐中,全體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革新思路,創(chuàng)新方法,依據(jù)教材的定位,基于學生的發(fā)展,推進閱讀指導,讓閱讀真正觸及學生的內(nèi)心,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煜暉.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旅程:整本書閱讀之專題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吳欣歆.培養(yǎng)真正的閱讀者:整本書閱讀之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3]廖麗萍.閱讀策略訓練導讀卡的設計與運用[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0(7/8).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教研室? ?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