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楠 王垠
[摘? ? ? ? ? ?要]? 嘗試將文秋芳教授的產出導向法應用于大學英語讀寫課堂的教學中,以“驅動、促成、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為支架設計教學流程,意在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
[關? ? 鍵? ?詞]? 產出導向法;大學英語;教學流程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0-0142-0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工智能、5G時代的到來,人們意識到信息技術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與此同時,人文學科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視。對于當代理工科學生來說,他們不僅需要掌握牢固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應具備創(chuàng)造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國際視野。因此,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大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在學生綜合素質普遍得到提升的今天,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拓寬國際視野,而并非人們傳統(tǒng)意識上的僅僅是對詞匯、語法等知識點的傳授。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該被予以更多的重視,并且發(fā)揮其作用。
一、產出導向法
產出導向法(POA)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根據(jù)中國英語教學存在的“學用分離”的狀況,提出來的教學理念,其核心理念是“學用一體”“以用促學”“以學助用”以及“學中用,用中學”,期望最終達到“學用無縫對接”。產出導向法提出了三種教學假設,分別是輸入驅動、輸出驅動以及選擇性學習,并提出了“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中,“驅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設計合適的交際場景和“具有潛在交際價值”的任務,激發(fā)學生完成任務的熱情,增強學習動力;“促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提供必要的輸入材料,引導學生通過對所學材料的選擇和加工,獲取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內容、語篇結構等信息,促成產出任務的完成;“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完成的任務做出即時性的評價和補救性的教學。
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來說,英語運用能力是他們的短板,他們一般不會把太多的時間留給學英語,而學英語的時間大部分也是在背單詞,運用英語的時間少之又少,因此,筆者嘗試選用產出導向法,引導學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英語思維,進而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能力。
本文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三冊第一單元中的Text A“Never, ever give up”(永不言棄)為例,基于產出導向法,圍繞“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展開。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本單元探討的主題是成功,成功這一話題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從小就被教育“失敗是成功之母”“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等關于成功的句子,以及數(shù)不盡的關于成功的例子等,但具體對每個學生來說,究竟什么是成功,他們想要達成什么樣的成功,也許他們并沒有一個清楚的概念。此外,要讓學生能夠流利地用英語表達,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表達能力的欠缺,并不完全是因為詞匯量不夠,很多時候他們往往是不知道怎么去搭配或者運用單詞,或是想不起來使用一些背過的單詞,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取單詞,掌握用法,筆者選擇了以詞塊作為切入點,圍繞“成功”這一話題展開教學。詞塊可被定義為“出現(xiàn)頻率高,可作為整體存儲、提取和產出的套語系列”,包括聚合詞、慣用語、限定性短語和句子結構框架語,幫助學生形成詞塊意識,有利于學生在運用的時候能夠準確提取相關詞塊,并且能夠提高使用詞匯的準確性。
因此,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希望學生掌握“成功”相關的詞塊,能夠利用詞塊進行閱讀和寫作,并且能夠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加深對成功的理解,對自己的人生有更清晰的看法,能夠深入去思考,自己要實現(xiàn)什么樣的價值,從而激勵學生不忘初心,不斷奮斗。
三、驅動
在本單元的驅動環(huán)節(jié),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筆者設計的任務是讓學生為本單位評選“十大成功人物”勛章推薦人選,并講述他們成功的故事。學生要想完成這一任務,就要具備運用“成功”相關詞塊的能力,并且明確成功的概念,以及怎樣才能達到成功,因此,這一任務可以驅動學生學習作者是如何講述成功的故事的。此外,在課前筆者給學生布置了觀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并讓學生去總結主人公克里斯所具備的成功的品質,通過學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們對詞塊的運用并不好,大部分學生都會用“hardworking”“persistence”等單個的詞匯來表達。這時筆者就會指出,可以將這些簡單常用的單詞替換成比較高級的詞塊,如“spend substantial efforts”“persist in doing...”等,這樣使學生產生“饑餓感”,刺激學生去積累與“成功”相關的詞塊,并嘗試運用和表達。
四、促成
在促成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腳手架的作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提供相應的輸入材料,進而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和表達,從而完成任務,達到英語運用的能力。因此,對于輸入材料的選取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對于學生來說,想讓他們達到最后“講述成功故事“的產出,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不能夠一蹴而就,因此筆者設計了三層子任務來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完成任務。
首先,在第一個子任務中,筆者會對課文內容進行選取,選出與描述成功相關的段落來引導學生學習,鼓勵學生積累其中用到的描述成功的詞塊,引導他們根據(jù)思維導圖分類記憶,分別積累描述成功不同方面的詞塊,如描述成功前經歷的詞塊,如,failed in, suffer, substantial hardship...,描述成功所具備的品質的詞塊,如,a strong will, a focused spirit等。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找出相應詞塊,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養(yǎng)成詞塊思維,并且讓學生嘗試用這些詞塊來對文中人物的成功歷程進行復述,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詞塊意識。這一任務難度較小,學生的完成度很好,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根據(jù)所給出的詞塊完整地將主人公的經歷進行復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