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一門圍繞漢字語言展開教學的學科,教師主要通過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本文從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意義和現(xiàn)狀入手,對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互動關系進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互動的策略,希望可以借此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互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2-0038-02
引 言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不可分割的。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通過寫作練習來檢驗學生的理解程度;在開展寫作教學時,需要先通過閱讀來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二者只有形成有效的互動,才能使語文教學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現(xiàn)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割裂的問題。這樣一來,閱讀和寫作之間難以產生有效互動,很容易出現(xiàn)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缺乏素材、閱讀后缺乏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意義與現(xiàn)狀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閱讀是積累語文知識的必經之路,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閱讀。高效的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知識吸收效率,并積累作文素材。而且,高效的閱讀教學還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課外時間能夠通過主動閱讀來積累語文知識[1]。
(二)語文寫作教學的意義
寫作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一種重要形式。學生如果具備較高的寫作能力,就會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教師教授學生讀后感類型文章的寫作方法時,還能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對所讀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思考,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獲得感悟。
(三)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
有的語文教師開展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缺乏互動,如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往往直接布置寫作任務,然后讓學生進行寫作;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也是直接給出相應的閱讀任務,規(guī)定學生的閱讀量。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深度不做過多要求,而且在學生閱讀后,只是提出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來考查學生是否完成閱讀任務,不會通過布置寫作練習來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思考。
二、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互動關系
(一)閱讀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缺乏知識儲備的寫作練習只是泛泛空談,而且在學生的作文中還會出現(xiàn)用詞錯誤、語法不當?shù)葐栴}。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語文知識儲備,之后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這樣學生才能在寫作中做到言之有物、落筆有神。
(二)閱讀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借鑒模板
教師為學生挑選的讀物大都是經過作者反復雕琢才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學習的地方。例如,學生在閱讀一些經典名著時,不僅可以從其情節(jié)內容中感悟道理,學習作品的遣詞造句,而且可以更深入研究作者的行文思路,甚至以這些經典讀物為模板來進行創(chuàng)作[2]。這樣一來,學生的文筆會逐漸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會更加強烈,會主動寫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
(三)寫作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用意
寫作不僅僅是將思想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更是對語文知識深入思考的研究過程。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會運用自己通過閱讀積累的一些優(yōu)美詞句。這些詞句或精簡凝練、或辭藻華麗,大多能為自己的文章增色。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理解某些詞句的意思,其次思考這些詞句的用法和用意,最后才能將其化用為自己的知識。這樣,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的同時加深了對詞句用法的理解。
(四)寫作驗證學生對文章理解程度
教師根據(jù)閱讀教學而開展的寫作教學,對學生理解文章內涵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學生寫讀后感時,不僅需要回想讀物的內容,還要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研究故事情節(jié)背后蘊藏的深層思想,并進行總結和提煉,最后才能運用到寫作中。這樣的思考可以讓學生感悟文章內核,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思想,進而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效果。
三、促進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互動的策略
(一)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本來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這樣的關系,并在課堂上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擬定一個主題,然后給學生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讓學生積累與主題相關的語文知識和寫作素材,最后通過寫作練習來驗證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加深學生對這些文本的理解[3]。
例如,閱讀《中國石拱橋》一文時,學生通過閱讀能夠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發(fā)展歷史。首先,在學生閱讀完課文后,教師應給學生科普搭建石拱橋涉及的物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并講述幾座著名石拱橋的故事,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師通過隨堂測驗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再次,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以“中國石拱橋”為主題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對課文的思考和感悟。最后,教師通過對比學生的隨堂測驗試卷及學生的作文,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通過寫作訓練,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入。而且讓教師驚喜的是,有些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了橫向延伸思考,從中國石拱橋的發(fā)展歷史延伸討論了中國歷史的幾次變遷,并得出了一些有價值、有深度的結論。
(二)閱讀興趣與寫作興趣的互相轉化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許多相通的地方,而且兩者之間存在可以相互轉化的共同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當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并愛上閱讀以后,就很容易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創(chuàng)作的沖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創(chuàng)作欲望,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貓》是一篇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優(yōu)秀文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被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想要知道故事后續(xù)的走向。當學生看到結尾的時候,他們又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愧疚之情。教師可以借助這樣一篇有趣的文章,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讓學生嘗試著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一篇關于愧疚的文章,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同理心和是非觀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養(yǎng)成學生閱讀后記錄感悟的習慣
好的文章往往會引起讀者的共情,對讀者產生積極、正向的思想引導;而一名優(yōu)秀的讀者,則會深入挖掘文學作品蘊藏的內涵,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努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讀者,使學生在閱讀完這些文學作品后有所領悟,同時要求學生及時把這些感悟記錄下來,轉化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4]。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的《鄧稼先》一文,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在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要督促學生記錄他們從課文中感悟到的內容,讓他們?yōu)榻酉聛韺懽x后感積累素材。另外,在學生寫作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鄧稼先的一些經歷和功勛,讓學生對鄧稼先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樣,學生在寫讀后感的時候,就能根據(jù)鄧稼先的經歷對其言行進行分析,從而感受到鄧稼先刻苦鉆研的高尚品格及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
(四)幫助學生在讀寫過程中互動感悟
在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互動實踐過程中,很多學生在寫作練習中的收獲較少,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對閱讀素材的感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不夠透徹,也就無法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時,必須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感悟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從采集寫作素材的角度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就能抓住閱讀重點,領會到寫作素材中最有價值的核心思想。
例如,《精神的三間小屋》一文較難理解,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對此,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借由這篇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文字表達能力。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并教給學生一些閱讀與寫作的方法,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學習一些寫作方面的知識。學生閱讀完以后,教師不要馬上開展寫作教學,而是給學生留出時間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并鼓勵學生自由結組討論,使學生對文章內涵進行一次深入挖掘。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的感悟和理解后,教師再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學生就能在寫作時有話可說,并且寫出具有一定深度的作文。
結? ? 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積累知識的方法,更要教給學生用語文知識進行正確表達的方法。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對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探究,以提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效率。另外,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進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左信.全面實現(xiàn)讀寫整合? 有效促進良性互動:淺談新課程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訓練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2(22):31-32.
[2]李川蘭.淺談在閱讀與寫作中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9):68.
[3]李輝.淺議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39.
[4周運西.培養(yǎng)“讀寫”能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J].新課程,2020(40):194-195.
作者簡介:張玉林(1969.11—),男,甘肅景泰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