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針對當前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用課例闡釋了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課設計,即以探究為手段,建構語法體系,提高語法運用能力;以話題為基礎,以運用為核心,精心創(chuàng)設情景,達到語法的形式、意義和功能的有機結合;以語料為載體,強化語篇和話題功能,融合綜合技能培養(yǎng)。
關鍵詞:語法教學;話題;情景;語篇;探究;綜合運用;核心素養(yǎng)
英語語法作為英語語言的要素,是整個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兩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是過度強調語法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師生花費大量時間學習語法規(guī)則,使語言學習變得枯燥無味。
二是趨向“去語法”教學,忽略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筆者在學習了各種語法教學的理論,對語法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后,總結出以下觀點和做法:
一、以探究為手段,建構語法體系,提高語法運用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在語法學習中的探究能力和收集及處理信息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首先設計任務來發(fā)現(xiàn)學生在目標語法中存在的問題,繼而組織活動讓學生探究問題,組織學生觀察、對比、總結語法規(guī)律,掌握語法結構、語義和功能。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主動獲得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并建構自身的語法體系,從而解決問題。
老師是探究學習的組織者、協(xié)作者和伙伴,在學生的探究過程時要及時指導、監(jiān)控并提供適當?shù)膸椭?,同時確保學生在學習時的主體地位。
二、以話題為基礎,以運用為中心,創(chuàng)設貼近實際生活的情景,力求達到語法形式意義和功能的有機融合
語法是指構詞和造句的規(guī)則,是“形式 - 意義 - 功能”的統(tǒng)一體,學生應通過多種語言實踐活動學習語法知識。在學習任務中,需創(chuàng)設活動場景,且各個活動話題連貫,有邏輯聯(lián)系。
話題具有時代性、生活性、激勵性、趣味性、交際性和有效性。引導學生在貼近生活的活動中去體驗、發(fā)現(xiàn)、探究、總結歸納,進行有意義的語法實踐活動而不是單純地機械操練枯燥的語言知識,他們語用意識的成功體驗才會更加深刻。
學生在動態(tài)的情景中習得(acquire)而非學得(learn)語法。語法教學中交際運用是核心,其次是形式、意義和用法。
三、以語料為載體,強化語篇和話題功能,采用多種訓練方式,融合綜合技能培養(yǎng)
句子和語篇是語法課上主要使用的語料。要檢測語法教學效果,不能僅僅是單一的句型操練和做單項選擇題來進行,還要把目標語法知識圍繞一個話題或主題融匯于語篇中,這更利于學生體驗、掌握和內化知識。
學生以對話、語篇填空、補全句子、看圖說話等多種操練方式,在聽說、閱讀、寫作活動中運用語法規(guī)則,凸顯語法規(guī)則復習運用的趣味性、交際性、有效性。語法教學結合聽、說、讀、寫、看等技能訓練和英語綜合能力培養(yǎng)。
現(xiàn)筆者以外研社必修五第一模塊的語法課為例來佐證以上觀點。該模塊語法任務是關于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在進行時,現(xiàn)在完成時和一般將來時的復習。模塊話題是“不同種類英語及其差異”。
首先,教師設計了以Email形式出現(xiàn)的語篇填空,暴露出學生在現(xiàn)在完成時和will do,be going to do 中存在的問題。接下來的課堂活動都圍繞學生所暴露的問題來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教師讓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上下文語境中觀察、發(fā)現(xiàn)、運用、歸納語法要點;同時,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滲透策略指導,“發(fā)現(xiàn)式語法教學”得以活化。學生語用能力得到訓練的同時,其抽象與發(fā)散思維能力也得以發(fā)展。
其次,各個活動話題邏輯連貫,形成同一話題鏈。本課例中各個活動話題如下:
Activity1
電郵里某學生提到去蘇格蘭留學生活及遇到的語言問題。
Activity2
看關于英語與美語差異討論的視頻并回答兩種英語差異是否重要。
Activity3
學生討論自己英語學習的情況和遇到的困難。
Activity4
(1)英語與美語差異的問題
(2)討論英語日后是否會被中文所取代
Activity 5
時間狀語應用在不同時態(tài)的總結(與語言相關的計劃或觀點等)
Activity 6
(1)圖片展示中文對世界的影響
(2)語篇填空中文的未來
(3)小組討論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原因和中文是否能取代英語的原因和理由等
Homework 書面表達(描述目前世界上漢語學習現(xiàn)狀和預測20年后漢語語言發(fā)展的未來)
教師設計活動來建構語法規(guī)則復習的內在邏輯關聯(lián)。設計內化活動時,將“形式—意義—運用”三維一體的語法教學觀作為設計出發(fā)點,秉承“教學過程活動化、學生活動交際化”原則,用文本為內化創(chuàng)設情景,用活動為學生搭建交際平臺,盡量保持活動過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際性,從而提高了學生在語境中對目標語法項目進行內化的有效性。
此外,課堂活動的方法形式多樣,強調以語料為載體,強化語篇和話題功能,融合綜合技能培養(yǎng)。
Activity1
電郵語篇填空(發(fā)現(xiàn)問題)
Activity2
看視頻并回答問題
Activity3
學生Pairwork口語對話式
Activity4
(1)學生通過單句發(fā)現(xiàn)不同時態(tài)用法
(2)語篇練習中達到正確運用的目的
Activity5
學生討論總結
Activity6
(1)描述圖片
(2)語篇填空
(3)小組討論
Homework 寫作
如各位所見,本堂課教學材料以語篇為主,語篇為目標語法項目的復習提供了廣闊的綜合語境。另外,本堂課學生活動安排由易到難,由輸入到內化、再到輸出,包括:閱讀郵件、看視頻答問,口頭問答對話、補全語篇中含有語法項目的關鍵句、看圖說話表達觀點、課后書面表達共六大類型,在語法復習課的情景感知、合作探究、形式歸納、輸出運用不同階段,學生不僅在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得到切實培養(yǎng),而且在歸納目標語法項目表現(xiàn)形式、討論和表達對“英語未來的發(fā)展變化”觀點時,學生的現(xiàn)象辨析、分類概括、正確評判、創(chuàng)意表達等思維品質也同時得到鍛煉,從而在語法復習課中部分實現(xiàn)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雖然如此,此類語法教學中也存在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思考:
1. 如何準確定位目標語法中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而不是將探究活動流于形式?
2. 這樣的語法課教師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是否能堅持?
3. 如果教師能長此以往,學生是否能牢固地掌握語法知識并將其系統(tǒng)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老師要優(yōu)化語法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情景,以話題鏈的方式把語法教學和綜合技能培養(yǎng)融合起來,開展探究性學習,從而使語法的形式 - 意義 - 功能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法的能力。這才是英語教師應該堅持的語法教學的正確方向。
參考文獻:
[1] 趙曉娟 . 中學英語教材板塊教學與設計 [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06).
[2] 夏衛(wèi)華 . 淺談中學語法教學的情景教學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10):12-16.
[3] 楊成 .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及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05):7-11.
[4] 朱惠芳 .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英語教師, 2008(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