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娟
摘要:好的問題以及科學的提問方式是幼兒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教師在語言教育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問題提問所發(fā)揮的作用,通過提問引發(fā)幼兒積極思考,強化求知欲望。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提問方式,提問要有可行性。設計互動提問方式,增強師幼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促進幼兒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語言; 教學活動; 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7-400
在幼兒語言類教學活動開展中,要能夠認識到有效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方法,能夠對幼兒語言能力進行深層次挖掘,培養(yǎng)幼兒具備語言表達意識,對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問題以及有效的提問方式可以讓幼兒擁有更充足的語言組織以及語言表達的時機。因此,幼兒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應以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為基礎,設置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問題教學策略。
一、科學提問激發(fā)幼兒語言學習積極性
當前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提問的內容應該在結合教學內容基礎上,并充分了解幼兒所具備的認知以及能力特點。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里所說的教學目標不只是包含教學活動目標,還應包括幼兒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的相關目標。
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深入了解教學重點,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在強化自身教育教學效率的同時,能夠達到提升幼兒學習能力的目的。幼兒教師通過有效的提問方式,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讓幼兒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學會思考,以拓寬幼兒的視野,增加幼兒的知識量。并且幼兒教師在運用提問教學方法時,還要明確提問的原因,所提問題的內容,并且問題應符合幼兒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和幼兒的知識接受能力。要能夠認識到有效的提問方式的應用,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只考慮是否符合教學目標,還要優(yōu)化幼兒語言教學的提問方式。幼兒教師應做好心理準備工作。
二、所設計的問題應科學合理具有可實施性
(一)尊重幼兒的個性化差異
在幼兒語言類教育教學中,要能認識到幼兒不僅僅是學習者,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為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能夠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并根據幼兒的差異和個性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幼兒,鼓勵幼兒積極地參與閱讀進行語言表達。通常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無論是幼兒的個人體會是否與答案有所聯系,教師都不應該對幼兒的觀點和看法進行否定或批評,讓幼兒大膽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并對幼兒進行積極的鼓勵。幼兒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同一問題,幼兒可以選擇多種回答方式。這樣也能更好地體現出幼兒語言表達的獨特性,是幼兒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條件,并且這也充分體現了幼兒思維的活躍性特點。
(二)重視教學的目的性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當中也要能體現出在語言表達以及感知方面所具有的多樣性。幼兒是語言教學的主體,加上幼兒個性活潑,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因此,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可以高效地進行教學。在對問題進行有效提問中,要具有明確目的性,只有目的明確,才能更好地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幼兒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幼兒語言教學的重點,只有如此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才能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更有效的思考,從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擴寬幼兒知識面。
三、注重問題的互動性,增強師幼的有效互動
(一)有效運用互動提問方式
在傳統的幼兒語言教育過程中,教師運用提問是教學方法時,主要是教師提出問題幼兒作答,課堂中缺乏有效的互動,這樣的課堂并不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具備獨特的個性。幼兒教師所設置的語言教學活動,應實現師幼的有效對話。在此過程中,會產生許多不確定性因素,能促進幼兒的個性化多項性發(fā)展。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不能過于束縛幼兒,而對話能讓幼兒之間有效交流。在教育教學中要能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語言交流活動都可以進行對話。幼兒教師應注重營造平等的師幼關系,在平等的交流和溝通過程中,師幼之間應共同參與平等合作,從師幼之間的交流來看,教師與幼兒的交往有單向和多項性,因此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師幼之間有效交流的最佳方式就是師幼多項交流,有效互動。在此過程中師幼應互相溝通有效互動,幼兒之間應相互合作相互溝通。教師與幼兒都可以成為互動交流的發(fā)起者。
(二)在提出問題之后,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從教師給出問題,幼兒傾聽問題到理解問題,最終組織語言進行作答,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由于問題難度的不同,幼兒所花費的時間也有所區(qū)別。在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進行作答的過程中,幼兒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們問題的回答情況,以及幼兒的反應時間。幼兒教師在設計提問教學時,應注重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性格特點等,這些因素綜合考慮,給幼兒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從當前的實際語言教學現狀,我們發(fā)現許多時候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會立馬讓幼兒做出思考并回答問題。這樣的教學并沒有激發(fā)幼兒進行有效思考的作用,也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失去自信心。例如,幼兒教師在拋出一些培養(yǎng)幼兒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問題之后,教師應該多等待一下,并且邀請不同的幼兒進行解答,這樣讓幼兒能夠更深入的思考,也能促進幼兒之間的積極交流與溝通。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改革的推進,在語言類教學中也需要不斷變革,這就要在教育教學中轉變學習方式方法,更加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應注重幼兒的個性和認知能力,重視幼兒的主體性作用,增強師幼互動,引導幼兒積極表達,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淑霞.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4(06).
[2] 陳素清.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21).
貴州省仁懷市魯班街道第一幼兒園 5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