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
摘要:在高職院校電工電子專業(yè)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熟練的進行掌握,更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作能力的提升,但是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基礎較差的問題,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并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重組,做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進行電子電工教學。本文中探討了如何組織實施高職院校電子電工教學,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帶來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組織實施;高職院校;電子電工教學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物理知識和數學知識基礎,但高職院校很多學生普遍存在著基礎薄弱的問題,而如何順利完成電工電子技術教學目標已經成為現階段高職院校相關教學人員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教師必須要科學的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該課程的學習難度,激發(fā)出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根據專業(yè)需要選擇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載體,好的教材能夠使教學內容的難度降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掌握和利用。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之后發(fā)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的《電工電子技術》第二版教材比較適合于高職院校電工電子技術專業(yè)學生,此教材中不但包含了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性內容,還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應用性,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所在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此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優(yōu)化,并根據學生專業(yè)的不同靈活的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
比如說機械工程系的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會應用到電動機,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此教材中的三相電路、直流電路、可編程序控制器等相關內容進行教學。電氣工程系的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信號處理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此教材中的半導體二極管、放大電路、三相電路、變壓器等相關內容。總之,在選擇教材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所在的專業(yè)類別靈活的進行教學內容選取,避免學生出現盲目學習電工電子技術的情況,真正的實現減負增效,是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專業(yè)知識。
二、適當優(yōu)化教材結構、內容
1、優(yōu)化組合。教材并不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唯一依據,編寫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因此在進行電子電工技術教學組織時,除了要根據專業(yè)靈活選擇內容,教師還要認真的分析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系,并對其進行優(yōu)化組合。像直流電路這一單元內容,教師就可以對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在講解第一節(jié)電壓時就可以將后面的電路中電位概念放在同一節(jié)課上進行講解,通過對單元內容的重新組合,就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2、對教材內容進行增補。電工電子技術的教材內容是統(tǒng)一的,因此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深入地了解學生情況,為學生增補必備的教材知識。比如說在進行單項交流電路的教學當時,要求學生自身要掌握一定的復數知識,雖然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學習過復數,但因為復數并不是高考重點內容,因此教材中多是經過弱化或刪減版的復數,這就會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在復數知識方面普遍缺乏,這時教師就要將復數的相關知識適當的穿插到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當中,使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復數知識,這樣其在今后的三相電路以及單項交流電路學習中,才能夠快速的對知識點進行掌握。
3、教材內容要突出關鍵點。電工電子技術是高職院校的一門基礎課程,而開設此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對電工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規(guī)律以及技能熟練的進行掌握。因此教師一定要詳細的向學生講解基本概念、定律以及定理,使學生能夠在對知識內容理解掌握的基礎之上做到靈活運用。電工電子技術這門課程的知識內容是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師一定要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對公式的物理意義進行挖掘,并要引導學生進行公式的推導,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理解,并做到靈活運用。電工電子技術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比較強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詳細的將基礎知識講授給學生,并在基礎知識的具體應用時分析一些相關的知識。
4、利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進行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這對其今后的學習和步入社會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備課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學自述,在進行習題和例題的講解時不但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講解,還有將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作為重點,計算的過程一定要讓學生自主去完成。一些教學內容學生自學起來較為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其完成自學。(1)教師引導學生對相關舊知識進行復習在此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理解。(2)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情況適當板書,之后再和學生共同進行分析推導,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再詳細的進行講解。(3)引導學生共同進行教學模具制作。比如說教師在進行三相發(fā)電機和三相異步電動機結構工作原理時,就可以讓學生先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之后再和學生共同進行教學模具的制作,最后再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這樣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建立起電機的空間結構,并對其內部電池關系更好地進行理解,從而對電動的機工作原理能夠很好地進行掌握。(4)需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提出來,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使學生能夠在獲取電子電工技術知識的同時學會科學思維方法,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和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因人施教,培養(yǎng)和發(fā)揚學生個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因此在學習基礎能力以及習慣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教師一定要尊重這種差異性的存在,并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出每位學生進行電工電子技術學習的積極性,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提升。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先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并以大多數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教學進度的設置,教學要求和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對學習能力和基礎較差的學生只需要對基本知識進行掌握就行,對于這部分學生要多進行鼓勵和肯定,激發(fā)出其進行電工電子技術學習的信心,并使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理解能力較強、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不但要進行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引導其進行自學,爭取達到更高的學習目標。只要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并在自己的學習基礎上獲得進步,這樣的教育就是有意義的。
結語
總之,想要使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選擇合適的教材,根據學生的專業(yè)靈活選擇教學內容;要對教材的結構和內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激發(fā)出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自主性;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學習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和步入社會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慧敏.高職院校電子電工課程教學組織策略研究[J].數碼設計(下),2019(2):244.
[2]鄒明亮,鄒潤莉,黃維清. 淺談如何組織實施高職院校電子電工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 ( ):71-72.
[3]黨海英.創(chuàng)新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操作能力[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1(6):183.
湘潭技師學院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