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爾·克熱木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的生活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應使教學內容回歸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從而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使學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法;運用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币簿褪钦f,小學品德課程是以小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小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形成的一門學科,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教學方法必須貼近兒童生活,立足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有效地跟生活結合在一起?則成為當前廣大道德與法治教師最為關注的核心問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注意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社會,讓品德融入生活,做到教學方法的生活化。具體做法如下。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并未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
根據當前小學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們的學習壓力正在不斷的增加,教師與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以至于學生將大多數的時間與精力都放在了主要科目的學習上,對其他科目并未過多的重視。再加上學校為了提高招生率,將重心也放在了需要考試的科目上,道德與法治學科一周可能只會開設一至兩節(jié),甚至有些學校的主科教師還會占課。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其主要原因便是學校缺乏正確的教學理念[2]。當前的社會競爭十分的激烈,若是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能夠讓求職者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一些國際企業(yè)更是將道德標準納入到招聘標準當中。對此,學校需要及時地優(yōu)化教學理念,跟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使學生未來成為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
(二)教學模式傳統、單一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各個學科的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但一些學校并未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不僅教學模式傳統、單一,還無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一些教師習慣性結合課本進行教學,根本不管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怎么會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產生興趣呢?[3]。
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
(一)組織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活動
小學生都非常喜歡動手實踐的活動,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我們在公共場所》這課,若只是讓學生了解基礎的德育知識,知道如何保持個人衛(wèi)生這些道理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讓學生在公共場所也養(yǎng)成較好的行為習慣和意識。另外,由于小學生都十分的隨心所欲,不具備較強的自覺性,這也會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道德意識和習慣造成一定的影響。但若是教師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踐,那么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體驗感,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學校中的設施以及衛(wèi)生情況,這樣在觀察的過程中,也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整潔、干凈的意義,之后再組織學生們打掃校園環(huán)境,以此來達到深化知識的目的,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愛衛(wèi)生、講文明的良好習慣,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二)借助現代化教學方式
如今處于信息時代,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也逐漸融入到教學中,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等設備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與之相符的圖片、視頻以及拓展知識,只有確保課件內容符合教學目的,同時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對學習的新鮮感,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我愛家鄉(xiāng)的山和水》這課,教師可以在上課前以提問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同學們,你們的家鄉(xiāng)都在哪?環(huán)境如何?有山和水嗎?”之后,教師在將提前準備好的圖片等展示出來,緊接著讓學生們相互之間進行分析和討論,談談自己的家鄉(xiāng),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嘗試著自己將家鄉(xiāng)的山水畫下來,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繪畫成果展示出來,并讓學生加以闡述,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感恩之情。
(三)注重教學評價的優(yōu)化,增強學生熱愛生活的意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的優(yōu)化,增強學生熱愛生活的意識。教師在評價的時候主要是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方法、與同學合作完成任務的情況以及學生的最后學習結果這幾方面去著手評價學生。教師給學生評價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好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有努力向上的探究精神和正確的數學情感。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通過任何方法,比如讓學生參加比賽,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自己評價、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成果等,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法。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可以讓學生時刻都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鼓舞學生上好道德與法治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讓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明確教材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目標,針對教材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貼近的內容進行教學,把學生身邊所發(fā)生的一些與道德有關的真實事例和典型的實例放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材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才會真正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韓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52.
[2]徐靜.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勞動教育有效性之探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0,36(02):33-39.
[3]夏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華夏教師,2018(36):31.
新疆喀什伽師縣玉代克勒克鄉(xiāng)第一小學 8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