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聰
摘 要 寫作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問題。盡管語文教師十分重視寫作教學,但是教學成效卻不太明顯。這其中,教師和學生都多少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不得當,學生漠視寫作,寫作方法與技能存在較大缺陷。在此,本文嘗試借助葉圣陶的生活化寫作教學理論,從生活化的角度帶領學生進行寫作、鍛煉思維與情感、提升寫作技巧,旨在通過生活化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寫作水平。
關鍵詞 寫作;生活;生活化寫作;葉圣陶
葉圣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并提出很多適合中國教育的理論,特別是對語文教學方面影響很大,葉先生的教育理論至今仍然是中學語文教育重要的理論資源。在作文寫作上,葉圣陶先生提出了“寫作即生活”的觀念,以此解決了學生寫作文空和假的問題,學生只有從生活中獲得寫作的資源和靈感,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實際上,很多寫作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都能在葉圣陶先生的教育理論中尋找到答案。
一、以生活克服畏懼心理,激發(fā)寫作欲望
基于初中生畏懼寫作文的問題,葉圣陶先生在《寫作什么》中說:“寫作就像說話、吃飯一樣,是日常必需,大家不討厭說話吃飯,也就不應該討厭寫作?!边@是告訴學生不要懼怕寫作。
例如在以“親人”為主題的寫作課堂中,引入主題的教學過程可以設計為:課堂開始,先為學生播放《七號房的禮物》的電影剪輯,詢問學生是否看過,并讓學生針對視頻內(nèi)容進行交流,各自發(fā)表自己的感想。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影片中的父親有智力問題,被人陷害進了監(jiān)獄,在監(jiān)獄里面也不能停止對女兒的愛,看了這個視頻,你有什么感想,你的父親在你心中是什么想象,你又懷有怎樣的感受?請你在課下認真觀察一下你的父親,必要時可以寫一寫?!薄镀咛柗康亩Y物》是一部讓人潸然淚下的作品,讓人感受到父親的偉大,以此引入主題,先喚醒學生心中對父親的愛,然后帶著目標去觀察、感受,并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寫作,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再埋怨作文難寫,而是主動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并嘗試進行寫作,在此情境下,學生才有可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二、以充實的生活訓練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其情感
葉圣陶先生認為,寫作就是對生活的寫照,只有生活充實了,才能讓學生更真實地表達情感。那么充實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例如,當今初中生的生活比較單一,除了學習之外幾乎毫無生活經(jīng)驗可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抽出時間接觸社會、接觸外界事物。如果學生實在沒有時間,教師則可以引導他們多觀察身邊的小事物,如上學路邊的花草,身邊熟悉的人物,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將觀察生活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維度。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訓練他們的思維,豐富生活經(jīng)驗。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建立起對生活的真實情感,如成功后的開心、失敗后的痛苦等等。生活的真實感受是最真切而又最容易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它也是寫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只有在作文中表現(xiàn)真實情感,才可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中擴展經(jīng)驗,增強情感。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如多閱讀高質(zhì)量的文章,在誦讀中感受文本的情感,在積累寫作素材的基礎上升華情感等。
三、緊密聯(lián)系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對于“寫什么”的問題,我們可以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為了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經(jīng)歷過的事情助其積累寫作素材。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感知生活的能力,引導其深入生活,積累寫作材料,只有這樣,當學生進行寫作時,就能有感而發(fā),寫出真實的內(nèi)容。
在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寫作任務,通過師生、生生的有效交流,不但能幫助學生豐富寫作內(nèi)容,還能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思考。真實的寫作情境是指寫作任務的情境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和興趣,然后結合新課程標準設置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以此引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由學生自主命題,從而創(chuàng)作出真實的作文。
在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感知生活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生活感知,學生也不會有生活熱情,生活意識也會不足。作者曾對本校師生做過一次深入的訪談,發(fā)現(xiàn)雖然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的時候都能貼近生活,但是在寫作時仍然會有大部分學生因為缺乏生活感知,沒有寫作動力,阻礙了學生寫作任務的完成。因為寫作源于生活,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感知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主動體驗、觀察生活,在獲得深刻感悟后再豐富寫作內(nèi)容。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多交流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想,讓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事物,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同時,學生在積極體驗和主動思考中,也提升了生活品味,豐富了寫作素材。
四、整合聽說讀寫,關注生活感知
寫作源于生活,只有學生具備了敏銳的生活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jīng)驗。閱讀教學與聽說寫等語文實踐活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要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感知生活世界,還可通過文章的實際情境,鼓勵學生表達自身獨特的閱讀體驗,并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通過這些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情感,提升他們的生活感知能力。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的教學中,教師針對當下很多學生對親人的關心熟視無睹的情況,提出問題:“為什么樸實的母愛在作者筆下變得如此感人肺腑?!币源艘龑W生細讀文本,感悟其中描寫母親的每一個細節(jié),以此認識到這些細節(jié)是在作者用心觀察中形成的結果。也正是因為作者用心觀察與思考生活,最后對母親的遺言也有了深深的理解。通過對作者創(chuàng)作情感的把握,學生獲得了對親情的直接感悟。接著教師再因勢利導,讓學生善于從平凡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不平凡。
五、立足文本閱讀,講清寫作技巧
葉圣陶先生對寫作與閱讀的關系作過明確說明,即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以后,教師還要向他們傳授一些寫作技巧,例如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講清文章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因為,學生在閱讀中往往不能自行理解寫作技巧,所以教師要立足文本進行深入剖析和講解,讓學生在掌握文本的寫作技巧,并有效地運用到寫作當中。葉圣陶先生還提出過“例子說”,即要借助國文課本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借此,教師可向?qū)W生詳細講解散文、小說與記敘文等不同文體的文章,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謀篇布局和寫作方法。
例如在講解《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教師可以運用類比辨析教學法,讓學生通過這個故事領悟到齊王納諫的道理,同時,還要讓學生理解文本中運用的類比方法,即通過一個事件獲得另外事件的認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講解鄒忌向齊王說出自己詢問妻子、妾、客人自己與徐公誰更美的問題時,讓齊王感知到自己在納諫過程中受到的蒙蔽。這種說理形式運用了什么手法?先讓學生感知類比的具體方法,然后再向他們其介紹類比的概念與類比論證的要求,講解類比論證與比較論證的區(qū)別,同時讓學生詳細了解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進而在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從而提升作文水平。所以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多講解寫作技巧,然后進行寫作訓練,從而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基于葉圣陶先生“寫作即生活”的觀念,針對當下初中生的寫作困難與作文“假大空”的問題,筆者從閱讀寫作結合、重視對學生生活思維的訓練、提升學生情感體驗、以生活的豐富克服學生寫作的畏懼感等角度,初步探討了構建生活化作文課堂的一些基本方法。在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實踐下,初中作文教學的效果就可以有效得到提升。
[作者通聯(lián):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