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 要 寫作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堅持生活是源,閱讀是窗的理念,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搭建寫作的橋梁,從而實現(xiàn)在生活、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熟悉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從而讓學生寫作出富有生活氣息,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來。
關鍵詞 生活;閱讀;實踐;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總目標明確規(guī)定:“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彼械慕處熀蛯W生都知道,語文的學習一定離不開寫作文,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更離不開寫作文。然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也??吹竭@樣的情景:一篇作文來了,老師苦于無法指導或者指導不利,學生苦于又要寫作文而倍感煩惱。在筆者看來,究其原因是師生對作文的意義沒能正確認識,對作文的基本方法沒能掌握,對寫作的興趣沒能養(yǎng)成,對寫作帶來的愉悅感沒有體會。
一、激趣,讓表達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
新課標對于習作教學的要求明確提出,第一學段的相關表述是“對寫作有興趣”;第二學段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學段,才過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寫作意識,即“懂得寫作是為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因此,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習作教學的階段目標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和自信,讓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上。
筆者所在的班級,學生一開始也是極不愿意動筆寫作文,然而經(jīng)過以下嘗試后,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原來可以這么有趣。
1.重視口語表達,為書面表達奠基
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為寫作奠定內(nèi)容和情感的基礎。筆者深知這一點極為重要,因此給學生在不同年段創(chuàng)設相應的口語表達機會。拋開日常教學的聽說讀寫訓練,筆者更多的是抓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素材,進行各種活動。低年段,筆者所在班級每個學生每天大課間的時間都要上臺輪流講故事,重點訓練學生對所學文本的準確把握,對每個學生所講內(nèi)容的一點點進步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中年段,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不少,筆者于是讓學生進行好書推薦和新聞播報,新聞可以是電視廣播里聽來的,也可以是周圍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重點訓練學生語言的豐富性和個性化,通過積分累計和獎勵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高年段,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不少,筆者則讓學生進行“百家講壇”形式的口語訓練,舉辦例如“我眼里的曹操”“神奇的歇后語”“古典詩詞在生活中的應用”“花與生活”等主題的講座活動,邀請學生家長、老師作為客座嘉賓來當評委,這些活動更是讓這些小演說家們十分興奮。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津津有味,聽得全神貫注。時間長了,學生就不再害怕表達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不少。
每逢涉及讓學生習作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便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表達:自由說、同座位說、小組說、全班說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充分表達、充分交流后,讓教學氛圍變成“我不說出來,飯都吃不下”,此時此刻,“寫”變成了“說”的一種補充和延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啟了寫作之旅。
2.巧設作業(yè),為學生習作表達創(chuàng)造條件
近年來,不少學生寫作時無法下筆,遇到作文更是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或是東拼西湊,卻不知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書寫真實生活,抒發(fā)真情實感,不造假,是對作文最起碼的要求;寫出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作文才是寫作的關鍵所在。因此,語文課程標準特別重視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在寫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基于此,筆者所在班級每日都會留下一個專門的欄目,讓學生盡情釋放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有學生命名為“童言暢語”、有學生命名為“今日我來說”、有學生命名為“我的展示角”……教師對該欄目的要求是有話長說、無話短說,內(nèi)容不限、題材不限、要求不限,自由表達。目的是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寫作的束縛,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班級、學校、家庭、小區(qū)、社會、國際各個領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想都成為學生們寫進該欄目的素材?!皩懽鬟^程能幫你把零亂的思想條理化,使你的想法經(jīng)過提煉而清晰起來,并且進一步發(fā)展你的思想?!睆闹心甓伍_始,學生們每天記錄、不要求長篇大論,沒有寫作的心理負擔,只是單純的分享或者記錄,四年來,學生積累了無數(shù)屬于自己的、獨有的素材。這其中有幫助老師破案的“驚天秘密”、有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家庭幸福密碼”、有事關全社會警醒的“重慶公交事件”……而作為教師的我,只做一件事,每日點評,每日溝通,大力表揚,讓表達形成班級氛圍。一件件、一樁樁,幾年下來,這些內(nèi)容就成了學生們的閱讀成長史、寫作成長史,更是精神成長史。
二、閱讀,讓積累為表達助力
寫作離不開生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在寫作中是如何提煉生活素材,如何處理寫作與生活的關系,有些學生往往就一頭霧水了,以致老覺得自己的寫作怎么老不上道???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能清醒地體會到學生在一種正確的“巧妙積累”中有著巨大的語言發(fā)展?jié)撃堋?/p>
1.前期閱讀,重在積累,學會表達
最直接、最便利的誘發(fā)習作體驗的方式,不能不說就是閱讀了。在群文教學的背景下,筆者結合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課文,廣泛搜集類似主題的相關文章,利用閱讀課帶領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圍繞指向表達的主題,筆者讓學生盡情到文章中去“采蜜”,學生在品讀中總能發(fā)現(xiàn)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句子,并摘抄下來。學生還想到了一些好的命名,比如詞語積累叫“妙詞大會”“好詞加油站”“好喝的詞語蜂蜜”;摘抄好句或者段落,命名叫“佳句多積累”“好句欣賞、紅包拿來”等名字。
僅僅是摘抄,語言得不到內(nèi)化,沒有實踐運用,語言得不到真正的積累,教師指導學生選擇摘抄的某些好詞造句,可以對摘抄的這些好句或者段落進行品析,為什么你覺得它寫得好,還可以仿寫某個段落等,學習運用各種寫作方法。比如有的學生設計了“最美段落頒獎詞”“想喝蜂蜜,就來造句”“選詞造句獎紅包”“我來挑戰(zhàn)好段落”等活動。長期的積累,無疑給孩子寫作提供了好的范本,特別是對那些無法下筆的學生,更是一個導向和素材的積累過程。
2.靈活利用現(xiàn)有素材巧練筆
許多教師為了鍛煉學生寫作能力。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會為學生設計一些小練筆,但教師需要知道,不能為了練筆而練筆,我們要抓住現(xiàn)有素材的利用價值,為學生開辟樂于分享的渠道,實際上在一種巧積妙累中,學生進行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寫作的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青蛙和蛇》一課中,品讀蛇媽媽特點的那一段,學生們感受到了那麻利、陰狠的動作,再現(xiàn)了蛇的毒辣,這是動作描寫的作用。筆者順勢問學生:“你們見過貓抓老鼠的情景嗎?你能腦海里回放、放慢這個鏡頭,你能運用上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嗎?”經(jīng)過回味,學生們的一篇篇練筆出來了,有個學生在描寫貓的動作時用到了趴、撓、舔、探、量、等、躲、鋪、翻、爬、戳、咬、捻、拋、沖等許多動詞,讓全班同學十分驚訝。以后學生在遇到需要進行動作描寫的片段,他們就會盡力回想細節(jié),運用動詞,這種意識有了,細節(jié)描寫就生動了。
三、實踐,讓愉悅感充滿寫作的全過程
1.評價,讓寫作更有動力
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的建議是:讓學生有話可說,樂于表達。因此在評價學生習作時,教師贊賞的、激勵的語言,會讓學生愛上寫作,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作文,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文,能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寫作的成功和喜悅,增加寫作的自信。
作文集體講評課時,教師一般會拿出一個中等水平的學生作文進行講評,這個學生不僅能聽到老師給出的鼓勵性評價,筆者還會鼓勵其他的同學都來尋找這個學生作文的寫作亮點,找得越多越好,這個中等水平的學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能獲得寫作的成就感。對于優(yōu)秀作文,筆者會上傳到班級博客或者qq群里,家長們也會集體點評,教師也可以截屏之后展示給學生看,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家長們的點贊,寫作的勁頭更大了。一個學期下來,作文水平優(yōu)秀的學生,一般都可以在博客或者qq群看到他們的習作,作文中等水平的學生,講評課上可以聽到全班的評價。作文基礎弱,但有進步的學生也會收到筆者發(fā)給他們的表揚信。
重視互批互改。課程標準中關于“習作”提出了“修改自己習作及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的要求,學生們都比較喜歡這種形式,但也不可頻繁使用。我們應選擇學生易判斷、好把握的題材,如“我的好友”“我的小發(fā)明”,像“建議書”這樣對學生來說屬于新的應用文體則由教師自己把握。在學生明確了要求之后,批改得可能比老師還要仔細,并寫出了許多風格迥異、又符合文章實際的評語,評語之具體、貼切、幽默有趣,令被改者和教師感到驚喜,這也是對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2.班刊、作文周報,讓寫作更有成就感
管建剛老師說:“作文是拿起筆來說話,作文是一種公眾的言說,作文是一場別樣的對話。作文要凸顯對話的本質,就必須發(fā)表出來;文字只有發(fā)表出來,才能實現(xiàn)生命與生命的對話,人,也只有在這樣的對話才能中得到文字的滋養(yǎng)和浸潤?!?/p>
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展示學生的習作,大抵有這幾種做法:(1)在班上投影展示;(2)張貼到黑板報上;(3)發(fā)到qq群里;(4)同學之間傳閱。這幾種展示形式,往往取不到應有的成效,在交際的力度或深度上,往往只能暫時地鼓舞作者,很難由此影響班上的其他學生,產(chǎn)生不了最大成效。只有把學生的作品印制出來,讓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并讓同學們進行學習,就能獲得寫作教學的最大成效。展示可以刺激學生的寫作,交流也會刺激學生的寫作。一時間,學生之間就會形成良性的競爭,學生也會對自己的寫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長期霸占著版面的同學也要換點形式,一來讓其他同學也有發(fā)表的機會,一來則讓自己更能沉下來學習其他人的文章而提高自己。于是,教師在班刊辦了幾期之后,便指導能力強的學生也來當編輯,并對同學的作文進行點評,讓自己的鑒賞能力和品讀能力也得到提高。這既讓學生感受到編刊的樂趣,也感受選稿的艱難,做老師的辛苦,還減輕了教師編刊的工作量。
作文教學,不能僅僅依靠幾節(jié)課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它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廣泛積累素材,樂于表達;在閱讀中廣泛積累、內(nèi)化語言,真實表達;在實踐中體會習作的喜悅,學會表達。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能逐漸得到提高。
[作者通聯(lián):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
在語文教材的黨史學習教育內(nèi)容中,有一類特殊的選文,均為革命領袖所寫,表現(xiàn)他們豪邁的革命情懷、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高遠的革命抱負。其中以毛澤東同志的詩文為最多,統(tǒng)編初高中語文教材中共選有10篇(首),分別是《紀念白求恩》《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調(diào)查的技術》《反對黨八股》《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改造我們的學習》《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這些作品分別寫于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涉及農(nóng)民運動、長征、延安整風、渡江戰(zhàn)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等黨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從中可以抽繹出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線索。
這些作品,有經(jīng)典的舊體詩詞,充滿了革命的豪情;有“跨界”的新聞報道,洋溢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有黨史上的重要演講和報告,高屋建瓴、闡釋透辟;有經(jīng)典的哲學論文,生動通俗,論述精辟,極具指導價值。學生從中既可以感受革命偉人的風采,體會革命的激情,又可以學習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重視調(diào)查研究的思想方法,領略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還可以借鑒文章闡釋透辟、論證嚴密、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等表達方面的特點,可謂一舉三得。
其他作品還有朱德同志的《回憶我的母親》,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抒發(fā)了對母親無限敬愛的深情,也表達了作者盡忠于民族和人民,盡忠于黨的決心;陳毅同志的《梅嶺三章》,表現(xiàn)了他在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zhàn)爭的生活,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不屈的革命斗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聶榮臻同志的《大戰(zhàn)中的插曲》,記述了百團大戰(zhàn)中一件曲折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既彰顯了偉大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也包含了對日本侵略者殘酷暴行的控訴;等等。
(朱于國,《中國教育報》2021年06月25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