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明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多用正面評價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競爭機制,尊重關愛學生,設置多樣化、多層次的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會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競爭機制;情境;啟發(fā)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1-0029-02
【Abstract】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In teaching,multimedia equipment can be used to create interesting situations,and positive evaluation methods can be used to allow students to explore independently,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 is adopted,the students are respected and cared,and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exercises are set up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erest,students will change from "want me to learn" to "I want to learn",so as to learn mathematics better.
【Keywords】Stimulating interest;Competition mechanism;Situation;Inspire thinking;Encourage
1.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容易被有趣生動的事物所吸引。在今天,我們應激起學生的興趣,努力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tài)”。因此,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境。學習素材的選取和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
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玩具》這課時,我在課堂中展示了很多玩具,學生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感到無比的興奮,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這樣為接下來的教學數數的方法做足了準備。又如教學《小貓釣魚》這一課時,我用故事引入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小貓釣魚的故事學生都聽過、也會講,有請幾個學生分別扮演小貓,貓姐姐,貓媽媽,以角色的形式進行講故事,并適當的講故事中的數字用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們聽到自己熟悉的故事,看到表演,還有漂亮的圖片,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興趣很快就提上來。不僅興趣上來了,專注力也提高了,為后續(x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比如在教學《小熊開店》這節(jié)中,請一個小朋友戴上頭飾做小熊,大家當顧客,到文具店買東西。這個場景真實再現了學生的生活,學生頓時喜形于色,躍躍欲試,此時教師及時的把商店要買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看著價格上的算式得出價錢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編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達到生動、形象、逼真的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方式,能將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使課堂教學效果優(yōu)化。
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時,我利用課件生動、直觀的展示長、寬、高的變化,體積也跟著變化。隨著課件的展示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學生清楚明了知道長、寬、高的變化引起體積的變化。因此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有關。又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通過課件展示將圓若干等分,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在課件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跟圓的關系。課件清楚的展示由圓變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這樣生動的變化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們認真觀察,找到了平行四邊形和圓的關系。為學習圓的面積的知識做好準備。
3.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看日歷》這課時我放手讓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一起觀察2020年的日歷,交流談論日歷中的奧秘,說說自己的發(fā)現,通過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大家很快發(fā)現了日歷的知識,而且在合作交流中學生間互相取長補短,學生間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學習興趣更濃。又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搭積木比賽》中讓學生自己帶積木來學校,學生自己動手搭一搭,搭出立體圖形,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并把看到的形狀畫出來。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興趣更濃。再又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比較圖形的面積》時讓學生動手,通過剪、拼、移等一系列操作來比較圖形的面積,掌握圖形面積的比較方法,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學生間互相幫助、互相啟發(fā),學習興趣高漲。所以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動手,動腦,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