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莎
內容摘要: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國的交流活動空前增長,伴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顯著提高,我國的政治經濟發(fā)展和文化建設都備受各個國家國民的關注。所以在外宣過程中,我國的各項發(fā)言更加注意選詞用詞,故此,模糊限制語的使用變得很頻繁。本文節(jié)選2020年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英譯本文字紀實為研究語料,按照Prince et al對模糊限制語分類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從合作原則角度對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采用模糊限制語的話語進行分析和原因探究。最后對使用模糊限制語的積極意義進行歸納總結。
關鍵詞:模糊限制語 例行記者會 合作原則
眾所周知,外交部每日召開的例行記者會是我國外宣的重要手段,在外宣過程中,我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在回答各國記者問的時候對每個回答的選詞是非常嚴謹的,因為此刻每一個外交部發(fā)言人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而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由于模糊限制語言的會掩飾或者淡化了一些分歧,所以在外交部發(fā)言人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會采用模糊限制語來巧妙地回答一些問題,從而化解問答中的尷尬。本文節(jié)選2020年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英譯本文字紀實為研究語料,按照Prince et al 對模糊限制語分類從合作原則角度對例行記者會中采用模糊限制語的話語進行分析和原因探究。最后對使用模糊限制語對于合理表達立場、維護和諧氣氛的積極意義進行歸納總結。
一.模糊限制語和合作原則概述
1965年,美國科學家Zadeh首先提出了模糊集合論。1972年,美國語言學家George Lakoff從語義方面分析了模糊限制語,當他給模糊限制語下定義的時候,他指出模糊限制語是“把事物弄的模模糊糊的詞語?!蓖瑫rPrince et al也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分類,根據Prince et al 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我們可以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分為程度變動型和范圍變動型;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分為直接型緩和型和間接型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指會把話語的意思進行改變的詞語,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是指由于說話者對說話的內容的不確定性而所說的話語。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分類下的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是指用更加委婉的方法去闡釋說話者不能完全確定的事實,例如very. some.a little.a few等詞語;而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是指那些能和具體的數字一起使用的詞語,例如新冠疫情報道中的確診大概數量,這些詞語類似于more than. about. over. roughly等詞語。當我們對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分類下的直接型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和間接型緩和型模糊限制語進行分類時我們可以明顯的發(fā)現(xiàn)間接型模糊限制語在表明說話者的態(tài)度的時候多引用第三方權威人士的話語而直接型模糊限制語就直接表明說話人的看法。在舉例時我們明顯可以發(fā)現(xiàn),直接型模糊限制語多使用類似于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believe... I think……等一系列的句型,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間接型模糊限制語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多采用類似于 According to……It is reported that……等一系列的句型。
合作原則由美國語言學家Grice提出,他提出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分別是“數量準則”、“質量準則”、“相關準則”以及“方式準則”?!皵盗繙蕜t”是指交際者說話要適量;“質量準則”是指說話人所講內容必須具有其真實性,不能以虛假為前提;“相關準則”是指說話人所講的話要和所問的問題相關,不要講無關的話語;“方式準則”是指講話人講話要清楚明了,從而對枯燥籠統(tǒng)的話語進行一定的避免。對于Grice而言,如果雙方想在交際中達成有效交際就交際雙方而言必須在交際中遵守一定的交際原則,從而進行有效的交際配合才能達成交際地有效進行。
二.合作原則視角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模糊限制語實例分析
(一)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與合作原則
例1:The Associated Press: AP recently obtained recordings of internal meetings at WHO which revealed complaints about China's lack of transparency back in January, claiming that China sat on releasing information like the genome of the virus and patient data. What is your comment?
Zhao Lijian: I don't know where this so-called information came from, but I can tell you unequivocally that the report has no truth in it.
發(fā)言人在回答該記者問時采用了“unequivocally”這個詞語,該詞語屬于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其很清楚確定地向記者傳達自己的意思,在合作原則中,遵守了方式準則,說話不含糊,在句中實現(xiàn)了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與方式準則的結合。
(二)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與合作原則
例2:Hua Chunying: Pakistan has been actively support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China-ASEAN Expo for many years. The Expo has served as a platform for Pakistan 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th China and ASEAN?
這是發(fā)言人在回答巴通社記者關于巴基斯坦作為特邀合作伙伴首次參加了在廣西南寧舉行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問題時的所說的話,此例子中“has been a... for many years”屬于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在回答中,發(fā)言人從實際出發(fā)講述巴基斯坦與我國建立的深厚情誼,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遵守合作原則中質的準則,將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與質的準則結合起來。
(三)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與合作原則
例3:Wang Wenbin: China believes that al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conferences should be conducive to mutual trust between countries, multilateralism and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這是澳門月刊記者就七國領導人峰會中國有關問題進行詢問時發(fā)言人所做的回答,句中“China believes”屬于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發(fā)言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樣的回答既簡潔明了又直擊主題,減少繁瑣的環(huán)節(jié)且回答了問題的主要方面,其是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和量的準則與方式準則相結合。
(四)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與合作原則
例4:Bloomberg: Brazil's health regulator said it's sending a mission to China to inspect Sinovac's factories, and another set of factories owned by Wuxi Biologics between November 30 and December 11. What's China's stance on Brazil's desire to inspect vaccine factories? Is China sponsoring or facilitating this trip? Has any other country sent inspectors to China's factories?
Wang Wenbin: China is ready to facilitate the Brazilian health regulator in sending delegations to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domestic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這是發(fā)言人在回答彭博社記者關于巴西衛(wèi)生監(jiān)管局來華參觀的話語,句中“in accordance with”屬于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之所以發(fā)言人這么說是因為其能夠簡潔明了的回答出我國政府的態(tài)度,即將根據相關的法律條例去進行相關事宜的安排而不是隨意地采取個人的想法去解決問題。在交際的過程中其尊崇量的準則,直接回答出滿足交際所需要的話語,是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與量的準則的應用研究。
眾所周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作為我國大國外交以及國際地位的凸顯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此,外交部發(fā)言人在回答每一個問題,講述每一句話時都要無比的嚴謹,如果對一些棘手的問題在回答記者問中沒有一定的話語技巧或者策略,就會產生一定的矛盾。綜上所述,我們通過例子可以發(fā)現(xiàn)在外交部記者招待會的回答中多會采用模糊限制語進行交際,而且在交際的過程中對合作原則也進行一定的遵守,確保交際的順利進行,產生了一定的積極意義。
本文從語用學角度對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模糊限制語的實踐性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交際過程中恰當的使用模糊限制語會巧妙地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此文拋磚引玉,希望能使各位研究者在語用功能上對新聞中模糊限制語言有進一步深入分析,從而將這些方法運用于日常交際的實踐中,促進交際高效順利的進行。
參考文獻
[1]Hawks,T. 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M].Califonia University Press, 1977.
[2]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New York: Longman, 1983.
[3]李穎.模糊語言在政治外交場合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7,(12).
[4]李月英,外交辭令中模糊語言的語用分析:[學位論文].中南大學,2009.
[5]李園園,外交用語中的語用模糊策略: [學位論文].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6]詹全旺,英語增強詞terribly的主觀化: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外國語, 2009(5):38-39.
[7]徐江,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陸與本族語學者英語科研論文模糊限制語比較研究:以國際期刊《納米技術》論文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5):46-47.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yè)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