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學科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關鍵是能否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和探討適應信息技術課程自身特點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策略。本文就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談幾點看法,以此于同行商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策略;自主合作;合作探究 ;有效教學
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fā)展,正在迅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樣,它也給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挑戰(zhàn),付于傳統教育以突破時空限制的張力,引發(fā)了教育的變革。網絡教學環(huán)境是指基于網絡的各類資源及遞授系統。它架起了不同時空、不同學習資源、不同學習者之間的橋梁,促進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它還以計算機網絡為媒介,不受時空的限制,支持同步、異步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交互,具有交互性特點;另外,它還具有虛擬性,可以實現一種人進入其中的并產生互動的仿真場景和充盈著多維信息的可操縱空間。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教師應持之以恒,以學生為主體,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只要給予學生以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學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種子,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就能發(fā)掘學生個體的自我潛能,為培養(yǎng)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創(chuàng)新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從而我們的教學也會越來越成功!下面就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談幾點看法,以此于同行商討。
一、立足教學實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這種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一種綜合能力,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 ,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tài)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內在機制,也就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的學習能力。面對新世紀現代化的教育模式、新世紀的學生,我們的教師也應具有新的學生觀,新的教師觀,新的教學觀。真正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把它擺在教學改革的首要位置。
(一)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尊敬老師,尊重知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當繼承和發(fā)展。在嶄新的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作為教師,我們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從“師道尊嚴”的祭壇上走下來,走近學生,貼近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參與且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來。著名教育藝術家魏書生老師尊重傾聽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學會學習。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互愛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因而他是成功的,他的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強。特別是在網絡教學的環(huán)境下,我們教師不在是課堂的主宰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所以我們教師更應該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主動的融入到這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中來。
(二)活用網絡資源,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而恰當教學情境又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那么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離不開網絡資源。創(chuàng)設和諧的“情境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通過綜合運用網絡資源,結合多媒體圖文并茂等動畫的特點,將抽象化、復雜化的內容生動化、有趣化,巧妙地創(chuàng)設富有變化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欲望,從而把學生引入到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情境當中,觸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情景中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教師要欣賞學生,多鼓勵學生,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對知識充滿渴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PPT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廣播教學出示一幅用PPT編輯的動感十足、精美的教師節(jié)賀卡,學生邊欣賞邊贊嘆時,我趁機插入:“同學們,這幅賀卡美不美啊?它們都是通過這PPT制作出來的。其實很容易,你們只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也能設計出一幅幅美麗的賀卡?!睂W生的學習激情與興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個個都躍躍欲試,并各自展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在這樣濃烈的學習氣氛中,我再給學生概括講解PPT所具有的強大功能,學生馬上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在此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方法,解決問題,學會了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輕松,也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的觀察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促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而且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也就有了自主學習的動力。
(三)以網絡為平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 “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不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想辦法開辟新的學習空間,借助網絡技術,將文本資料和電子資料有機結合,將課內外知識相互滲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嘗成功的樂趣,提高探究的能力,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fā)展的需要,獲取信息的途徑為:校內外資料平臺和資料庫;教師提供的相應網站;教師創(chuàng)設的虛擬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自主暢游因特網搜集資料。學生搜集資料的地點既可以是課堂,又可以是課外。依托校園及互聯網,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探索、發(fā)現,并對所獲取的大量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優(yōu)選和進一步地加工,然后再根據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因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以網絡為依托,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一)任務驅動,學習新知
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教師要通過積極引導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學要充分利網絡環(huán)境,并且教師還要借助網絡資源與教材的有機結合,開拓教與學的渠道,更新教與學的方式,增強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取新知。然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下,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并非放任學生,讓學生隨心所欲,它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管理、方法的指導。這樣就需要一種好的教學模式來帶動學生合作學習模式——任務驅動
在教學準備時,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環(huán)境創(chuàng)建一個教學載體(如網絡型,游戲型教學媒體)把教學內容以任務的形式,先給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在上機的過程中運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活”起來。例如,講解在Word文檔中插入和編輯圖片時,我會在word專題學習網站中開辟一個小專欄展示Word 作品(作品基本上包括了應掌握的內容),材料上有文字,并在文字中插入幾種形式的圖片,最后提出要求。比如說,文章標題設置為什么字體、字形、字號及正文的文本格式、段落格式是什么?第1個圖片設置大小為多少?環(huán)繞方式是什么?第二個圖片設置位置、顏色和線條;第3個圖片設置圖形格式等等.任務一給出,學生立即邊看書邊進行小組討論,在各抒己見之后,就立即自己上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情緒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先把文本格式、段落格式設置好,讓學生首先嘗到成就感,又鞏固了以前所學的知識。再根據以前上課一直養(yǎng)成的自學的習慣,邊看書或者根專題網站中幫助信息,一邊根據題目要求,一邊上機操作,確實完成不了的作好記錄,在下一階段向老師提問。這一階段下來,其實有很多同學已經“大功告成”了。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互動教學,鞏固新知
學生可以通過BBS 或留言板對所學知識的疑難問題進行交流和反饋,教師和其它同學都可以就所提問題進行交流,對集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強調,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因為學生自學的東西不夠全面、不夠系統,教師最后再系統講解一遍,補充一點內容,進一步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起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好效果。
(三)相互促進,創(chuàng)造發(fā)明
教師設計新任務,學生創(chuàng)造完成。在這一階段,學生已基本掌握了課堂內容,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組合成3至4人的小組,然后將新任務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并且以比賽形式進行創(chuàng)造完成。充分發(fā)揮小組各成員的作用,互相取長補短。比如說給學生一個新任務:利用本次課所學的內容,自己寫一篇小報導,在文章中加入幾幅圖片,要求版面新穎大方、美觀。最后評選幾篇優(yōu)秀作品上傳所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載體(專題網站、校園網、資源庫等)。還可以舉行電腦手抄報的評比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校每學年都以級為單位舉辦一次電腦小作品比賽,低年級舉辦“小抄報”比賽,高年級舉辦“網頁制作”比賽。這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過程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獨立完成,至于別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與班上其它同學合作完成。無論是獨立完成還是合作完成,學生都會在編排過程中如果碰到了問題就自學教材,或互相請教。這樣既讓學生鞏固了書本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意識及“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新世紀的教育環(huán)境和新課程改革是教師們的一個挑戰(zhàn)更是一個契機,它給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我們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好的舞臺。若能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封昌權.遠程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電化教育,2008,(03).
[2] 王靜紅.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