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川
摘要: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這對于小學體育課程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基于體育核心素養(yǎng),科學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式、豐富體育活動及內容,為滲透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促使小學體育教學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路徑和對策,希望對優(yōu)化體育課堂設計,推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體育核心素養(yǎng)
體育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要求通過課程教學教授學生一些基礎性的體育鍛煉技巧和理論知識,以免學生在體育鍛煉和訓練的時候因為一些不規(guī)范操作造成損傷。通過體育教學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使學生掌握體育健康知識,并提高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課程教學過程當中也需要將體育精神和文化內涵融入其中,強調體育課程教學的情感體驗,促使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推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體育課堂設計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無法滿足體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鍛煉的需要,達不到預期的課程教學效果。一是,部分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所提供的教學內容淺薄,所組織和開展的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或者干脆讓學生自由發(fā)展和鍛煉,導致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融入體育課堂。二是,部分學校的體育基礎設備和設施仍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且部分學生不擅于挖掘體育教學資源,對體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力不強,很多都是組織學生在操場跑幾圈,之后自由活動,部分學生在自由活動中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三是,體育教學的針對性不強,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四是,體育核心素養(yǎng)、德育教育等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不足,沒有依照體育課標教學要求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優(yōu)化,影響體育教學質量效果。
二、小學體育課堂設計滲透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對策
(一)開展體育游戲,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
3-5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旺盛,喜歡參與一些有趣的活動,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無限動力,小學體育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多組織和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和游戲,起到邊玩邊學的效果,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能取得較為理想的課程教學效果。首先,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游戲活動的設置要教師綜合的考慮和分析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生的想法和需求,確保游戲活動設置的針對性,能夠引導每一位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如男生可以組織一些競賽類的活動,如籃球和足球比賽;女生則可以組織一些跳繩、羽毛球等運動量和消耗量不太大的活動。其次,豐富體育游戲活動和玩法。要保證體育游戲活動設置的趣味性,活動形式盡量做到多種多樣,并為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準備相應的素材和器材,引導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當中玩出花樣和創(chuàng)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如僅僅是跑跳運動,就可以設置單人跳和雙人跳、立定跳遠、障礙跳等不同形式的活動,且每種活動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三是,體育教學要走出課堂,充分利用戶外空間和學校的一些器材設備,如在學校體育器材設備配備不足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格子比賽、爬跑等訓練或者是教學生一些體操和武術簡單動作,也能起到很好的體育鍛煉和愉悅學生的效果。四是,在體育游戲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讓學生參與體育游戲設計、組織等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自由活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等選擇體育活動項目、運動器械,自由結伴參與游戲和活動,教師則需要做好配合和指導工作,通過自主游戲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
(二)重視情感體驗,優(yōu)化課程設計
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強調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要對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式進行科學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一是,所組織和開展的體育活動要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動盡量做到內涵豐富、形式多樣,促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增強競爭意識、團隊意識等。例如,在小學五年級體育教學的時候,可以多組織一些合作競爭類體育活動,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之間開展障礙跑接力賽、三人籃球對抗賽、五人籃球對抗賽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這些活動,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團結合作意識。二是,體育課程教學要強化學生之間、師生間的互動性,互相交流參與體育游戲的經驗和心得體會,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充分掌握體育技能,良好的互動交流還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關系。三是,小學體育教學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單純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鼓勵學生自主鍛煉,如課堂中教授學生正確的跑步姿勢和技巧、球類運動規(guī)則和技巧等,方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跑步強身健體,利用課余時間自主組織籃球、排球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和活動。四是,引入競賽機制,輔助教學活動開展。如小學五年級體育教學要教授學生一些球類運動的動作要領、運動技巧、比賽規(guī)則等,此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一些大型體育賽事,讓學生在觀看比賽的過程當中了解相關知識,還可以組織學生間的比賽活動,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而且,各類競賽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激情和熱情,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實踐中頑強拼搏、團結協(xié)作、公平競爭,有意識的遵守紀律和規(guī)范。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也需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將體育核心素養(yǎng)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豐富體育活動、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和游戲性,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廖小毅.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J].青少年體育,2019(08):120-121+123.
[2]侯春榮.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1):85-86.
[3]孫征.基于核心素養(yǎng)打造體育新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20(1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