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英
【摘要】小學可以說是教育的起點,在此階段,學生不僅需要形成良好的基礎知識儲備,而且還需要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高度,為此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德育教育可以說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路徑,因而,教師有必要充分加強對立德育人概念的解讀,把握教育的本質,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方向指引,這對于其深層次成長來講是意義非凡的。
【關鍵詞】立德育人;小學教學;德育教育;策略
一、打造良好的學校德育教育氛圍
小學生尚且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始階段,除卻家庭外,校園可以說是其第二家庭,學生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會使用在學校當中。所以校園文化的建設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其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校園環(huán)境以及文化氛圍對于學生所造成的影響可以說是潛移默化的,不管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擁有非常明顯的感染力。例如在學校當中設置的黑板報文化、課間廣播文化和名人墻文化等,此類內容均能夠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相應的支撐作用。此外,教師作為學生群體的學習榜樣,自身的言行舉止和儀容儀表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作用,這些均能夠成為打造良好的校園德育氛圍的重要保障,成為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面對此種情況,學校有必要充分把握住德育宣傳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時時刻刻的處在德育教育的氛圍當中。同時通過校園文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使其積極自主的完成各項任務。其次,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群里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現(xiàn)象,尋找到相應的德育教育契機,促使學生擺脫各種負面習慣的限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在健康快樂的學校生活當中獲得成長。
二、強化教師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
在教育工作當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略的,其重要性相當?shù)母?。所以身為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有必要將自己的全身心都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當中,全面激發(fā)學生群體的參與性以及積極性,拉近師生間心靈的距離。其次,學校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各項專業(yè)教學培訓工作,使得教師可以接受各種有關于德育教育的培訓,學習充足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出各種有意義的教學發(fā)展新思路。最后,開放活躍的師生關系能夠為學生接受德育教育提供充足的支撐作用。教書需要坦誠地和孩子們溝通,和學生群體共同構建心靈交互的橋梁,就學生對教師保持充足的信任,才能夠積極地吐露出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并不會將問題堆積在自己的內心當中。通過心靈溝通的方式來和學生群體進行交流互動,促進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步成長,從而幫助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完善,使其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解決各種問題。
三、科學融合生活實際
對于現(xiàn)代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來講,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為品德評價法、說服教育法,但是在此處需要重點關注的則是,教師所采用的說服教育法必須要和生活實際相互銜接,這樣才能夠充分加深學生的理解,促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具體來講,教師需要利用真人真事來促進說服力的提升,使得德育教育工作能夠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貼合,滿足學生的深層次成長發(fā)展需求。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地結合教育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錯誤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與糾正,在平常的學習和談話當中,教師應該以足夠,真摯和熱切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將此作為出發(fā)點來推動德育工作的發(fā)展與建設。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充分聯(lián)合家長從自身做起,爭做學生的模范。
四、強化家校之間的關聯(lián)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人,而此項工作并不能僅僅由學校完成,而是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同步參與,在小學教育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初始階段,此階段要求教師和家長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用以為學生帶來足夠良好的正向引導作用,促進其深度成長與發(fā)展。學生所形成的價值觀往往來源于教師以及家長的評價,學生所形成的世界觀往往來源于教師和家長的行為。全面強化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關聯(lián)主要在于,促使教師和家長能夠處在相同的目標以下、處在相同的政策以下,處在相同的方針以下,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家長會和校園活動等,引導家長參與到校園工作當中,全面加深家長對于學校當中的孩子的理解,同時加強教師自身對于學生群體的認識。讓學校和家長能夠保持有共同的想法,也就是不能用成績去衡量孩子的能力高低與否,而是需要從多元化角度去認識孩子,形成對學生群體的全方位了解,認可學生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的深度發(fā)展與成長。
總而言之,經(jīng)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可以看出在現(xiàn)階段社會背景下,加強對小學生群體的德育教育,具有相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作用,在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支撐下,學生群體的思想認知水準明顯提升,并且還能夠形成獨立學習以及獨立成長的正向習慣,為將學生培養(yǎng)為全面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高素養(yǎng)人才提供良好的支撐作用。本文從多角度著手分析了小學德育教育的實際開展策略,認為教師需要積極地加強和學生群體的交流互動,同時也需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更需要充分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德育教育進行深層次的解讀,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貼合學生的成長需求,保證可以真正實現(xiàn)立德育人的重要目標,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賈利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德育課中的運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1(40):133-134.
[2]應秀英.達雅養(yǎng)正育人不止——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金橋小學德育校本實踐探索[J].教育家,2020(46):58.
[3]張海花.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實踐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99):17-18.
[4]俞博.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德育滲透路徑研究[J].新智慧,2020(34):49-50.